關於安事詩書的歷史典故

  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能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安事詩書

  《史記.陸賈列傳》:“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日:‘乃公居馬上而得之***注:指夭下,即今所謂政權***,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劉邦於秦末夭下大亂與楚漢相爭中之所以能夠得天下,就其本人條件而論,主要是他豁達大度,善於用人。文治有蕭何,運籌有張良,武略有韓信,一批英才的智幽發揮,是漢能成事的重要保證。但劉邦雖有馬上出生入死之功,卻從來不知讀書,也不懂得文治的重要,打天下既不是單憑“馬上”能取得,治理夭下“讀書”則猶不可忽視。“安事詩書”之說,恰恰曝露了劉邦淺薄無知的一面.後因以“安事詩書”用為不重視或不懂得文治之功的典故,以“詩書馬上”為稱譽文武兼備之典。

  宋·辛棄疾《滿江紅·賀王帥宣子平湖南‘寇’》詞:“把詩書馬上,笑驅鋒摘.”又《六麼令·浦群花隊闕》詞:“長喜劉郎馬上,肯聽詩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