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乓球下旋球技術講解

  下旋球的穩健性和威脅性是其在乒乓球運動中一直佔據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 ,歡迎閱讀!

  : 重心

  我們的重心也是很主要的,我經常強調的是用身體去打球。在對待不同來球我們身體的重心都有一定的變化,如果身體的重心不穩,或者重心偏移你就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個人技術,或者說出去的球沒有質量。業餘的球迷尤其要注意重心的作用,為什麼你出去的球沒有速度,沒有命中率?這個也是關係的,在不擊球的時候我們的身體重心應該在兩腳中間。當步法調整好以後,我們找到最佳的擊球點和擊球位置,我們身體的中心應該向右腳偏移,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我們的重心在右腳上,當迎前的整個過程作用力到球的時候我們的中心應該是迅速偏移到左腳,而重心不是向左走的,而是向前走的。最理想的重心交換,應該是在轉到左腳的時間的時候接觸球,這個時候的力量和穩定性最好。

  : 手腕和手指

  手腕和手指是我們接觸球拍最近的地方,如果使用好手腕和手指說明你“會打球”了,特別是手指,也體許很多業餘球迷打了一輩的球還沒有體驗過一次手指在打球中的作用。在很多方面我們的手指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們在主動發力的時候我們的手腕應該有個接觸到球帶的動作,也就是在拉拍的時候我們的手腕放鬆稍微展開,在接觸上球的時候我們的手腕發力往前收,配合前臂的“半圓”當你知道用手腕配合前臂的動作你會知道什麼是“暴”會體驗到從來沒有過的“爆”直拍選手在使用在拉球中使用手指的時候,接觸到球,拇指應該發力壓球拍,後面的中指應該給球拍一個頂往前的力。橫拍是用拇指跟後面的食指。球迷們慢慢用心去體會。

  : 站位

  其實很多人都會忽略站位問題,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站位,你就不能在最舒適最有把握的最好擊球點出球,我們看有些人的動作很不協調,其中可能的原因就是出在站位的問題上。例如兩個腳平行站立,做動作起來肯定沒有重心,看起來就不協調。如果兩個腳站立過寬膝關節過直,更顯得僵硬,這樣更不能利於自己的調整下一板,所以我們在學習或者改自己的動作首先去看你的站位是不是對的,協調的?我們比較理想的站位是:***都是右手握拍***兩腳與肩同寬或者稍寬,左腳稍微前,膝關節稍曲,挺胸收腹。身體放鬆,像彈簧一樣能隨時啟動!這個動作應該不是站死的,也就是說不同的來球都有一定的微調。最主要的是運用彈簧般的身體能夠調整擊打不同的來球,這個就是我們需要放鬆和像彈簧般身體的主要出發點。

  : 大臂

  大臂是前臂的哥哥,所以前臂“半圓”動作的好壞,跟大臂也有很大的關係,假如重心好了,腰部放鬆能帶動了,我們的大臂如果這個環節做不好,同樣也會影響你整個動作的完成到最佳狀態。所以密切的去注意我們的大臂是由必要的,特別是在對拉、遠臺處理球的時候如果沒有大臂的動作你的球肯定是不過網點居多。腰部帶動好以後,我們的大臂應該適當的放鬆往後拉,我強調的是大臂跟腰部緊密的聯絡在一起,當腰部轉動的時候大臂就應該一起放鬆拉開引拍了。在接觸的球的時候有個往前送到過程,如果這個過程做的好,那麼你出去的球就很“頂”如果送的動作做不出來,會一定程度的影響你出球的第二弧線。也就是說你的球不夠“頂”。

  : 前臂

  越來越接近球拍了,所以我們的整個動作就應該越來越放鬆了只在接觸球的那一霎那才發力,乒乓球是屬於半圓化的運動,在正手動作更是明顯,而在看很多球迷或者小朋友打球的時候沒有體現出“半圓化”前臂根本就沒有收縮過,導致出去的球生硬。落點不受自己的控制等等。所以我們在以後應該注意我們的前臂動作,前臂收縮得越好,你出去的球越有數,力量速度也就更快。在重心到右腳準備迎前擊球的時候我們的前臂是開啟的。差不多跟大臂成直線,稍曲在重心和腰部轉移帶動迎前準備接觸球的時候,我們前臂應該迅速往前“收”這樣就比較利於整個力量的傳導和協調性。

  : 腰部

  腰部是貫穿下身和上身的橋樑,起到承下啟上的作用,“力從腳根生”而這個力要作用到球上,都是通過腰部傳輸上來的。有些球迷的力量脫節很主要的一點就是在腰部上,集體表現為,腰部緊張、僵硬、靈活性不夠等等,所以我們應該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身體重心帶動的時候我們的腰部要適當的放鬆,在身體重心轉移的時候我們的腰部也要有適當的轉動來帶動上身,在球出手以後我們腰部要“鎖住”,不能讓腰部隨著身體重心的轉移而放出去,要有個“鎖住”的過程,這樣我們更利於我們還原和下一板的再發力。

  總結:

  從上面六個基本動作中我們可以這樣來串連:利用步法找好來球落點,站位找到最佳的擊球位置,重心向右腳轉移迎前擊球,在接觸到球的時候重心轉移到左腳,同時腰部也向前轉,大臂帶動小臂做個“半圓”的運動,當接觸的球的時候前臂迅速收縮,手腕往前收,發力連摩帶打把球拉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