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黑板報的花邊

  “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麼關於端午節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端午節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端午節黑板報圖片:

>

  端午節黑板報圖片1

  端午節黑板報圖片2

  端午節黑板報圖片3

  端午節黑板報內容1: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

  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面板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上記載著:“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黑板報內容2:

  屈原,生活在戰國時代,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他內“與王圖議國事”,外“接遇賓客,應付諸侯”,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8]

  戰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動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鑑於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

  糊塗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

  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長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極大的摧殘和打擊。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個打漁的隱者,隱者見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勸他“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汙。屈原道:“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意思是:我寧肯跳進江水中去,葬身在魚肚裡,哪能使自己潔白的品質蒙受世俗的灰塵?***

  公元二七八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