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技巧

  鯽魚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淡水魚,也是許多釣友垂釣的目標魚,那麼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重視誘魚窩

  想要釣大魚,必須先打窩,我們垂釣鯽魚的時候也是一樣,要依據時間、地形、水域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打窩措施。

  1.打隔夜窩

  選準釣位後,開個1平方米左右的“洞”,徹底清除雜草或其他障礙物,喂上誘餌,第二天施釣,遠比新“洞”現打窩效果好。也可把剩菜餿飯以及牛糞等倒入窩內,效果也不錯。

  2.打立體窩

  我們應該怎樣打造立體窩呢?適應於陡坡下或大堤下的深水域。誘餌的制各:把粉碎的豆餅渣炒香,摻入0.2羊骨粉,裝袋各用。到釣位後,再摻入60%的岸邊潮溼泥土,拌勻搓細,撒人釣域,可形成立體窩。用手竿拴3只魚鉤,搭配好墜漂,使下鉤剛好沉底,上鉤懸浮於距水底約8釐米處,另一隻魚鉤懸於上下鉤中間。

  我們打窩的時候,因為不間斷的向釣域投撒誘餌,會出現越釣魚越多的局面,開始的半小時可能上魚很少,越往後上魚越多,甚至可出現投鉤尚未落底,半路被魚攔吞的情況。為了節省裝餌時間,可用紅蚯蚓裝鉤後蘸上點香精,裝一次餌可連釣3-5條魚不用換餌。不僅鯽魚愛咬鉤,鯉魚咬鉤的也不少。

  當出現魚群在水面搶食的情況時,說明投餌過勤、過多,此時上鉤率反而下降,不僅要暫停撒餌,還應把底鉤上提使之接近水面,拉到魚群中,用抖竿或上下提拉的方法,誘魚上鉤。暫停投撒誘餌後,魚群又會沉底覓食。

  二、掌握鯽魚的棲息特點

  雨季江河的洄水渦中、水庫放水問旁、橋墩洄灣處常是大鯽魚群集處。浮萍密集的池塘,有“巴嗒”聲,或浮萍被拱起,或把頭露出水面吸氧,多為大鯽魚的行蹤。若餌鉤尚未沉到水底,半路被魚攔吞,魚漂緩動或橫臥不動,多是大鯽魚所為。小送漂,或送漂速度越慢,鯽魚的個體就越大。在打底窩後觀察魚星***小氣泡***日寸,當看到密密匝匝的氣泡中有較大氣泡出現,就是大鯽魚進窩的訊號。

  三、養成摘魚擦手的好習慣

  釣鯽魚上鉤脫逃時,能分泌出驚液,提示它的夥伴注意危險。當其他魚聞到驚液氣味時,就迅速逃竄。若在垂釣時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更換一下釣位,因為要等驚液氣味散盡,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影響垂釣效果。抓魚摘鉤的手,也會沾染上這種驚液味,應注意及時清洗擦淨,再去拿餌裝鉤,否則也影響上鉤率。

  四、牢記風對釣鯽魚的影響

  有風有浪的水域,比寧靜無浪釣位上魚快且多。如果臨近黃昏時分下點濛濛細雨,鯽魚見鉤就咬,可能是在風吹浪動的水域中,溶氧充足,下小雨天氣,魚兒誤認為夜間來臨,從而加速攝食進度。以西南風3~4級為好,因為風小吹不起浪,風大又看不清漂。

  五、注意下鉤與提竿的動作

  下鉤與提竿的動作要輕盈,減少對魚類的影響,要力爭做到下鉤對準窩,下竿少濺波,提竿輕又穩,拽魚要利索。鯽魚一般重量不大,不需遛魚,迅速提出水面對其他魚驚擾小。鯽魚喜愛清潔、寧靜,膽小性柔,吃食文雅。依據這些特點,垂釣時應保持安靜,避免高聲喧譁。另外大鯽魚吃食穩重,動作緩慢,如窩中有小雜魚拖食時,要想辦法排除了小雜魚的干擾才能釣到大魚。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釣鯽魚看漂的注意事項:

  1.小送漂

  即漂向上升2-3小格。這和阻漂一樣,多是大鯽魚所為,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時提竿要穩。

  2.大送漂

  甚至可把直漂送成臥室漂,也就是橫躺在水中,這往往是咬死鉤的特點,大小鯽魚都可能出現。在送漂之後,拽著漂就逃竄,又出現領漂,這時提竿肯定會中魚。

  3.逗漂

  就是漂上下抖動,並且頻率較快。這種情況一般是小雜魚在活動,特別是蚯蚓餌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應對的辦法是改用素餌,或葷素相兼餌。

  4.提竿

  無論是出現小送漂,還是大送漂,都要不失時機地提竿,在魚吞餌還沒來得及吐出的一瞬間,通過提竿的動作,讓鉤將魚兒深刺掛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