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在水面選擇釣魚位點

  天再冷也擋不住釣魚愛好者們那顆釣魚的心,冬季釣魚想要有收穫是比較困難的。那麼大家知道我們應該怎樣在水面選擇釣魚位點嗎?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冬季在水面選擇釣魚位點的方法

  1.大水面

  進入冬季,隨著太陽高度角的一步步縮小和冷空氣的接踵而至,垂釣水域的水溫會日漸下降。但水溫下降的速度和程度大水面和小水面時有所區別的:水面越大、水位越深,整個水體就會受外界的影響越小,於是,水溫下降的就會越緩慢、越侷限、越膚淺。

  水面越小、水位越淺,整個水體就會受外界影響越大,於是,室溫就會下降得越迅速、越全面、越徹底。生活在水中的魚兒是變溫動物,水溫是影響它們活動的第一要素,於是,一進入冬季,那些小水面中的魚兒就會隨水溫的下降而早早地變得魚體冰涼並進入冬眠或半冬眠狀態;而那些大水面中的魚兒,由於水底地形複雜且水底溫度較高則依舊比較活躍。因此,冬釣選擇釣場,最明智的做法是棄坑塘等小水面,奔水庫湖泊等大水面。

  2.大密度

  冬釣選擇釣場,除注意水面的大小之外還要注意魚兒的密度。那些魚兒密度較大的庫塘或大水面中某些魚兒較集中的區域是我們冬釣的首選。冬釣不比夏秋,此時釣魚,即便魚兒密度小一些,由於室溫適宜,魚兒比較活躍,打上窩子後魚兒便會召之即來。而冬季就不同了,冬季是“人找魚”的季節,此時,魚兒喜歡扎堆叢集並窩藏於某些水域不食不動,垂釣水域的魚兒如果密度低了,所形成的魚群就會少而分散,於是人們就不容易找到扎堆的魚兒併成功釣獲它們。

  冬季,魚兒密度較大且適宜冬釣的釣場有:水面較大、水位較深且允許垂釣的精養塘;只有到了冬季才偶爾開放的魚兒密度極大的山塘或小型水庫;大中型水庫等大水面中魚兒密集的區域。

  3.大水深

  魚兒是變溫動物,在寒冷的冬季它們仍能保持一定活力憑藉的是水底的低溫而非外界的氣溫。水位越淺的水域,越容易被冷空氣浸透,水底溫度也就越低;水位越深的水域,水底受外部寒冷環境的干擾就會越小,水溫也就會保持較高。所以,冬季釣魚,特別是在水面較大的山塘水庫釣魚,一定要選擇水位較深的地方下竿,那些我們平時常常釣有所獲的淺灘部位或淺溝小汊,此時是很難再釣到魚的。

  那麼,冬釣應該釣多深的地方呢?根據多年的經驗,冬釣山塘水庫時,所選釣點的水深應保持在三四米到六七米,太深了和太淺了都不容易釣到魚;如果是釣坑塘,釣竿***也包括手海竿***應儘量往中間打,越遠越接近塘中心越好。

  4.大跨度

  “跨度”是指釣點與堤岸之間的距離。自然水域,一般都是離岸邊越遠的地方水位越深,水底溫度也越高,離岸邊越近的地方水位越淺,水底溫度也越低。根據“冬釣深”、“冬釣潭”的原則,冬釣時,一定要用長竿探遠。我們平時使用的5.4米以下釣竿此時一般已很難奏效,只有使用6.3米以上長竿大“跨度地前拋,才能探到冬釣時理想的水深和冬季魚兒的藏身位置。

  另外,還需要提起注意的是,冬釣時,即便是近岸的水深和遠處的水深相同或相差無幾,也應該釣遠不釣近。因為離岸邊越近、跨度越小平均水溫越低;離岸越遠、跨度越大,平均水溫越高,這是水體受陸地影響程度的大小決定的。

  冬季適宜釣魚條件

  一、冬釣宜暖

  冬天釣魚要選擇無風或微風、豔陽高照的大晴天,不釣風雨天或陰天,有時候下雪天出釣可能會有好收穫。

  二、釣位宜深

  釣手要選擇水較深的地方作為釣位,冬季魚兒基本趴窩活動量很小,因此在近窩釣很難有好的收穫。

  三、釣竿宜長

  魚兒喜歡在無干擾的環境中棲息、覓食,因此,清水的水域要釣遠一點,冬釣宜用4.5米以上的釣竿。

  四、釣餌宜精

  冬季的魚兒對食物很挑剔,必須根據魚種的習性配出一款狀態較好、顏色鮮麗、口味鮮香的精餌。精餌的狀態上應體現以下特點:一是霧化性好,二是溶散性要好,三是持鉤性要好,四是適口性要好,在口感上要體現香腥結合、粉末細膩、開餌柔軟、餌料適口等特點。當然冬季最好的餌料莫過於紅蟲了,垂釣的時候適時引逗效果很好。可能有些釣友不大習慣用紅蟲,只能用面餌了。

  五、釣線宜細

  必須檢測線的直徑和強度等指標,但我們沒有專用的檢測工具,只能先憑手感檢查線體的平整度、復原性和柔軟度。在光亮處觀察線體的透明度是否一致,然後在實戰中再測線的直徑和拉力,主線0.6~0.8號,子線0.3~0.5號,子線長5~6釐米,這樣相對較細的主線可以減少線和水的張力,保證訊號平穩傳遞。

  六、釣漂宜小

  從用途上選擇浮漂,竹腳、短身或中長身、中長或長硬尾浮漂的特點是翻身快、下沉快、立得穩。視魚情選擇不同號數、不同吃鉛量的浮漂,要用吃鉛量大、漂身粗的浮漂漂尾粗的浮漂一般選用碳腳、中長身、中長尾的漂,這種型別的漂下沉快、抗干擾。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