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防治心臟病的原理

  心臟是身體的重要部位,離開了心臟人將無法繼續生存。太極拳的好處能保護心臟,讓心臟跳動的更健康。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太極拳防治心臟病的原來吧!

  練習

  練習太極拳時,人體各部的肌肉和關節的活動,使各毛細管開放,靜脈、淋巴的迴流加速,因而減輕了心臟的負擔。

  另一方面,太極拳採用“氣沉丹田”***即腹式呼吸***,呼吸時隔肌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使腹壓不斷改變,如腹壓增高時,腹腔的靜脈受到壓力的作用,把血輸入右心房;反之,當腹壓減低時,血液則向腹腔輸入。

  這樣,由於呼吸運動提高了心臟營養血管的功能,促進了血液迴圈,因而加強了心肌的營養作用,改善了心臟營養過程,有助於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長期練習打太極拳,使心臟冠狀動脈供血充足,心機收縮有力,血液動力過程良好;在太極拳運動中,不僅有肌肉的緊張和放鬆,而且還呈螺旋形的進退擰轉,這就較一般運動更能促使靜脈血液迴流。

  太極拳能促進呼吸系統功能改善,胸腹壓變化增大,這有助於靜脈血迴流心臟,從而使心臟每次收縮的博出量加多,對心臟工作有利;由於長期堅持鍛鍊。

  太極拳練習要領

  練習太極拳要求情神貫注、意守丹田、不存雜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靜。這種意識和身體鍛鍊相結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的情況下完成的,它使大腦皮質形成一個特殊興奮灶,而其它區域則處於抑制狀態。

  這樣就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興奮灶,修復和改善高階神經中樞的功能,從而使內臟器官的病患也獲得修復和改善。

  從動作上來講也是如此。練習太極拳時,動作需要“完整一氣”、由眼神到上肢、軀幹、下肢,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後連貫綿綿不斷。

  同時由於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複雜,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這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系統緊張度,活躍了其它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動作緩慢而柔和,既能增加腦動脈內的血流量和供養量,又能加速腦內有害物質的吸收和排出,這能有效地改善腦神經細胞的營養。

  太極拳的動作往往要求左右手同時往不同的方向運動,且動作也不相同,這就能發展左右大腦半球的協調性增強。練習太極拳中左手運動也較多,還能收到開發右腦的作用。

  練太極拳時呼吸較深,可對植物神經系統的機能發生影響,從而可使植物性神經系統活動紊亂得到調整和改善。所以,太極拳對高血壓病、潰瘍病、腦震盪、腦溢血後遺症、神經性腹瀉等病有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