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境界的八個層次

  太極拳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學習過程,在每個階段修煉中,不斷提高太極拳境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初學太極拳要求放鬆、慢練,在練習中不斷領悟太極拳的精神要領,然後將呼吸與動作結合練習。

  太極拳境界的層次***一***粗練

  所謂“粗練”。指初涉拳場,對太極拳的拳理拳法知之甚少,或粗知,淺知。老師此時無須深講開合、虛實、陰陽、動靜,只教授動作,使學生先學會“劃道”。

  為了便於學生記牢每個動作的姿勢和起止點,不要畫葫蘆似瓢。要一招一式做準確,不要落人“學拳容易改拳難”之境地。如果有時間,可以先學練“定勢”,待定勢熟練後,再練“聯勢”。

  浮躁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在打拳的時候,就會出現照葫蘆畫瓢,沒有內在含義。

  太極拳境界的層次***二***嚴練

  嚴練是嚴格要求,循規蹈矩,要教授“中正學”課程,也就是練拳注意中正安舒。即使不能達到心、神、意、氣的內靜,也一定要達到外形的中正。拳法中正關係到將來向高層而的修煉,身形中正對於推手、技擊也是優勢。所以在練拳起步之時,必須注意身形的中正。

  太極拳境界的層次***三***心練

  中正和安舒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心、神、意、氣不安舒,很難達到外形的中正,故內修安舒,外示身形中正。有位拳家說,“心意鬆,肢體鬆”,以達到“神舒體靜,刻刻在心”之境界。

  太極拳境界的層次***四***中正練

  每個動作都應該注意重心。“攬雀尾” ***8動***陰陽重心變換八次,始終保持單腿重心,即立柱式身形,在盤拳動態執行之中,重心腳始終與頂保持上下一條線。

  想要提高太極境界,就要練好基本功,紮實的基本功是提高太極境界的最快捷徑,也是練習太極拳的基礎。

  不可雙重,雙重為病,從“小學”開始,行功要避免雙重。拳論明示“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初學不要“帶病”練功。

  太極拳境界的層次***五***被動練

  太極拳的重要特性是三不動,沒有動意、不主動、不妄動。盤拳不要主動,而是似手錶表芯的齒輪,一個齒輪帶動另一個齒輪,絲絲相扣被動運轉。

  在執行中體驗勢與勢,也就是陽動止、陰動起始的陰陽、虛實、動靜、開合的微妙變化,以體驗一個動勢的陽執行到終點,自然變轉的一剎那,怎樣變轉為陰式的起點,這是太極功夫的積累和修煉。

  太極拳境界的層次***六***意練

  練太極拳“用意,不要用勁”。每個單式均“以心行意”,意動神隨,“以意導體”,順其自然,循套路動靜規律,沿弧形線執行,執行到每一動的止點,起點自然顯現。

  虛中虛,陰動變化,自腳下起.腳引手;陽動變轉,實中實,白手上始,手引腳。變換重心勿左右移胯,以鬆腳到頂變換,走一個“∧”字型,似拱門。

  太極拳境界的層次***七***鬆練

  為了使體能適應九大關節在行功時節節放鬆.在盤拳練功中根據個人修煉進修程度.可選擇鬆腳練、虛提膝練、鬆胯練、鬆腰練,上肢鬆肩練、垂肘練、展指舒腕練。為了早日把握九大關節放鬆的技藝,可分為身體上部、身體下部兩部分進行訓練。

  下肢

  每動之前,鬆腳往上,躁、膝、胯節節鬆。幾乎在鬆腳的同時,鬆腳到頂。

  上肢

  鬆腰往上,肩、肘、手、腕節節鬆。

  可以分上下訓練,但要注意上下的“完整一氣”。

  太極拳境界的層次***八***細練

  細練指修煉者從理論上對太極拳的認識和理解.反映在盤拳實踐中的腳下雙輕而自然輕靈,腳下雙沉的白爾騰虛,手上空靈輕扶,鬆柔執行始終保持單腿重心,節節上鬆到頂,維護行功中的安舒中正。

  此階段,在盤拳過程中退去身上本力,身體鬆空,達到了關節要鬆、節節貫串、虛靈在中的體能。

  八種精妙的修煉體驗太極拳,不在乎練拳結果達到什麼師什麼家頭上的光環,而重要的是過程。在鬆柔動態執行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陰陽變動中得到健康,在開合動靜中找到平衡,在虛實變化中精神愉悅.內外雙修,五臟六腑舒暢通空。

  太極拳鬆、柔、圓、輕的勻緩執行,可打通微迴圈系統,使修煉者臉上的微細血管加速迴圈,減緩面板老化,對婦女練家有美容之奇妙效果。

  太極拳的練習方法

  第一、練心靜

  打太極拳要心靜,不想雜事,只想“無人似有人”。怎麼講?就是好比有一個人陪你玩太極,當你的配手,進行對練。

  要一招一勢到位,舒展開;要重心移動有著有落,一步一個腳印;要穩中又穩,腳不實不走,手不到力點不收。

  練太極拳時心情不能太激動,心態坦然放鬆。把拳架擺正,不能駝背、彎腰,練太極拳要跟樹一樣,要長期堅持下去,方能提高太極境界。

  第二、練鬆肩

  打拳時,要鬆沉肩,肩關節鬆開,想象兩臂脫臼了,又象繩系掛在身上,可以輕輕左右搖晃一下身體,看看胳膊是不是有風擺楊柳的感覺這是入門第一關。

  然後才是鬆腰鬆胯。把鬆肩找好了,後面鬆腰胯就容易,不要忽略鬆肩,直接找腰胯。但是要注意鬆沉肩不能形成鬆懈,怎麼辦?要腋下旋空,不能夾死,要開肩,兩臂要棚漂起來,鬆而不懈,沉而不僵。

  第三、練找感覺

  首先找手沉的感覺,慢慢體會,手是不是有發沉、發脹之感。如果沒有,繼續從鬆肩上找。有了手沉如臂掛磚的感覺,就等於摸到太極大門了。

  其次是要有骨肉分離的感覺,肉放鬆下墜,但是骨架堅挺,沉而富有彈性。

  三是,打拳空氣阻力感,手腳有如繩抻著,想走抻著,抻著還得走。手腳又如膠沾,動作有黏性。上面二、三會讓你看到太極殿堂之輝煌。

  四是內氣感,練到一定程度,身有氣感,身如氣囊,人似氣包著。如果說有沉了,又有粘了,那不就動著費勁了嗎?馬權友告訴你:練到有氣感,會氣託身,打拳如氣球滾動,又如太空行走,這時反而沉穩又輕靈了。此時,你才算蹬上了太極大雅之堂。

  太極拳的四大入靜境界

  ***1***安靜

  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有激情。不可以想東想西的,要做什麼就熱愛什麼。保持一種安靜的心情。

  所從事的事情,所面對的事情,一定要從腳下做起,從今天做起,在生活中培養這種能夠安下心來的性格。

  不要急燥,不要煩躁,那怕你特別繁忙,那怕你今天晚上趕飛機,也不要著急,平常安於本職工作,安於你已經面臨的那件事情的全過程,那麼修練氣功就容易靜下來,坐能坐得住,站能站得住。一種非常安穩的狀態。

  ***2***平靜

  如果才能從安靜的狀態進化成為平靜的階段呢?

  平常待人接物要心平氣和,要善於尊重所有人,要善於利用中國文化中“精神文明”這一部分內容,包括古人所總結的有積極意義的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忠孝仁愛等等內容。

  在對所有人進行交往當中,不要輕易帶情緒,即或有情緒也要善於調節,調節到自己沒有情緒,別人更看不出你有情緒,那麼修練氣功就容易進入平靜狀態。

  就是說無論你練的那部功法有多麼煩,多麼複雜,有多麼難受,像有些步驟,有些動作是難做的,有時候呼吸需要你很長很長時聞,那怕你覺得很憋悶,你也會保持平靜,這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心若止水的狀態。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戒掉煩躁,急切的毛病。

  平靜需要我們在生活當中,隨時隨地,自始至終不能因為任何事情而帶任何情緒,否則修練氣功不容易平靜。

  ***3***寧靜

  由平靜才能到寧靜。寧靜指的是安寧、慈祥的、和諧的,就是有一種特別安詳的感覺。自己和別人對你的印象總是安祥的,那就比平靜更進一步了。

  安寧、安祥這種寧靜,只有靠平常生活中去訓練,在生活中又全靠慈悲心腸,全靠自始至終對所有人慈悲,而不是對一部分人慈悲。

  無論你有多大理由,無論你有多大許可權,要注意對所有人慈悲。只要對一個人不慈悲,內心世界一定會在某個時候不寧靜的。

  在慈悲心下面,那怕那件事情非常武斷,你也會處理得很圓滿。就是說一旦慈悲心腸有,那麼後面就是智慧。慈悲心腸如果是百分之百了,那麼你那件事情的行動,也會百分之百的園滿。

  寧靜來源於慈悲,對所有人的磁悲,甚至還要擴充套件,擴充套件到什麼程度呢?大家隨心所欲去想就行了。

  ***4***定靜

  定靜就是通常所說的定力。重點指的是你在氣功修煉當中,面對所有現象,所有感覺,包括沒有感覺,你都能夠做到順其自然,穩如泰山,不急於求成,不刻意追求什麼,不是非要執著一個什麼感覺出來。

  能夠勿揚勿棄。好的資訊不去有意識地促長它,不好的資訊不去跟它對著幹,最多把它放到倉庫裡面。能夠做到正確對待自己的氣功反應,氣功現象,絲毫不動念頭,不動過份追求的念頭,這就是定力中間的定靜。

  也就是說,不會因為受花天酒地,勢利紛華的內景影象以及種種美妙感覺的影響,而把你吸引到氣功狀態中間出不來,也不至於因為有幾個影子,就把你嚇得以為鬼來了,往桌子下面鑽。

  定靜是不會出現這些現象的,即或有很多影子,很多聲音,很多難受的感覺,很強的自發動功,也會始終把握在一定範圍,一定狀態,一定安全的範圍,對自身對他人都是安全的範圍。

  那定靜怎麼訓練呢?需要辦所有事情有頭有尾,即使辦失敗了,也要總結教訓,不能夠虎頭蛇尾,不能夠半途而廢。你開始辦這件事情,就要有一個結果,有一個完整的結果,那怕不是圓滿的結果,也沒關係,失敗乃成功之母。

  即使失敗了,即使中途有這樣那樣的干擾,一定要注意完整,要注意那件事情的完整性。若能夠在生活當中注意培養,其實定靜很容易做到。你是練功的,你既然有開功,就一定有收功。

  如果你平常生活當中沒有一件事情是沒有辦完的,那麼你在練功當中就決不會有一次收下來。

  有頭有尾,就是說負責任,一定要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方方面面負責到底,決不要因任何一件事情的打擊,任何一個困難,任何一件事情的不如意,自己就退卻,那就不對了,那就不是訓練定靜定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