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是汗水加靈感的作文

  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幹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勞的意志。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我瞭解到,班上很多同學父母都幫他們報了很多補習班,一到週末就補這個補那個的,一天都在補習班之間奔波,一天下來都是為了自己不喜歡的事。

  說道週末補習,家長們還振振有詞地說:“都是為了你好,多學比不學好……”可多學一定就好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愛迪生是一位天才,一生中有上千種發明,像電燈泡、留聲機……他給予了我們人類非常多的方便與樂趣。又有誰知道愛迪生小時候數學很差,每次只考十幾分,這老師家長都特別頭疼。但他有一種很多人都沒有的精神,那就是鑽研精神,總喜歡問為什麼,這種精神得以支援,最終他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

  試想,如果當時愛迪生的父母讓他全面發展,給他報名參加數學補習班專攻數學,又怎麼會有那麼多發明留給人類呢?

  所以說發展個性很重要。我們都知道,韓寒是個作家,作文寫得非常好;而貝多芬音樂很好,如果讓韓寒去學音樂,讓貝多芬去寫作文,他們都能學好嗎?

  成功來自於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這是愛各位迪生說的,我們常常拿來激勵那些努力的或者不努力的人,但是你們是否知道,這句話後面,愛迪生還說了一句更為重要的話: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意思是說這1%是極其重要的成功的條件,沒有這1%,再努力的人也只能達到99%的高度,離成功永遠差一步之遙。

  所以,教育就應該因材施教,僅僅付出汗水而沒有天賦是不可能成功的。

  2:

  毫無疑問,牛頓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然而,當有人問他,到底通過什麼方法找到這些非凡的發現時,他誠實地回答說:“總是思考它們。”還有一次,牛頓這樣描述他的研究方法:“我一直把研究的課題放在心上,反覆思考,慢慢地,由最初的第一縷曙光到豁然開朗”。正如其他名人一樣,牛頓的盛譽就是靠勤奮、專注和毅力獲得的。剛放下一項研究又開始下一項,這就是他的娛樂和休息。牛頓曾對本特利博士說:“如果我為公眾做了點什麼的話,那要歸功於勤奮和善於思考。”

  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觀點,以為天才不需要勤奮與苦幹,這種思想斷送了不少人的大好前途。有些年輕人以為,天才能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於是,只要自己也是天才的話,不費吹灰之力就會成為偉人。他們認為,天才不需要刻苦學習,在不經意中,就能取得巨大成績;或者為生活所迫,才偶爾拿起筆來揮舞一番,只要生活境況稍一改善,就重新貪圖享樂起來;或者作息毫無規律,要麼到處遊蕩,要麼在火爐邊胡思亂想。他們甚至認為,天才生來就對規則和體制深惡痛絕,反對束縛,要求“瀟灑自如”,對糾纏細節、辛勤勞動不屑一顧。只要輕鬆一躍,成功就唾手可得。

  這真是些幼稚的看法,根據英國畫家雷諾茲的理解:“天才除了全身心地專注於自己的目標、進行忘我的工作以外,與常人無異。”

  英國畫家密萊斯,作畫時專心致志,似乎置身於世界之外。“我實際上比任何一位在田野裡耕耘的農夫都更苦更累,”他說,“我對所有年輕人的忠告是:‘去工作吧!'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人人都能工作。不工作的人,即使是天賦極高、絕頂聰明,也沒什麼出息。我從來不建議別人去做一名藝術家。如果一個孩子具有成為真正藝術家的天賦,即使沒人引路,他也一定會成為藝術家的。很多人把孩子帶來,問我是否應該把孩子培養成畫家。我總是回答:‘當然不。'但是不管這個孩子長大後想幹什麼,他都必須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從小到大,他要做許多瑣碎的工作,不管多麼乏味,我們都要耐心對待。”

  在任何知識領域,從來沒有哪一本書、或者哪一種文學作品、或者哪一種藝術流派,沒有經過長期艱苦的創作就獲得流芳百世的名聲。

  當有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時,他卻解釋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愛迪生14歲時我就認識他,”一位愛迪生的朋友說,“據我所知,他從來沒有一天是無所事事地度過的。我經常發現,他在應該睡覺的時候讀書。他不喜歡看小說或者驚險剌激的西部故事,他看機械、化學、電工方面的書,也熟練掌握了這些知識。在工作之餘,他儘可能抽時間讀書。他非常注意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所以,除了睡覺,他一直在學習。”

  “我完成一項發明之後,就對它不再感興趣。”愛迪生本人這樣說,“有人也許覺得發明創造帶來的金錢是對熱愛工作的人的回報。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是這樣。對我來說,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莫過於小時候,那時候我一無所有,卻著手改進電報,用簡單的裝置和粗糙的器械做實驗。現在我有了所需的各種儀器,成了自己的主人,繼續得到極大的樂趣和回報,主要的樂趣和回報在於工作過程本身,而不是金錢。”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說:“有時候人們覺得我的成功是因為天賦,但據我所知,所謂的天賦不過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崇拜那些英雄,也可以用敬畏的目光注視著人們心目中的偶像,欽佩他們的豐功偉績。但要切記:並不是一顆多愁善感的心加上豐富的想象力,就可以使你成為莎士比亞。正是勤奮寫作和堅持不懈地探索,才成就了莎士比亞,他的天才只是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有一個理念,會遭到虛度歲月的人、無知的人和遊手好閒的人的強烈反對,”雷諾茲說,“我卻不厭其煩地重複它。那就是:你千萬不要依靠自己的天賦。如果你有著很高的才華,勤奮會讓它綻放無限光彩。如果說你智力平庸,能力一般,勤奮可以彌補全部的不足。如果目標明確,方法得當,勤奮會讓你碩果累累。沒有勤奮工作,你終將一無所獲。”

  在整個宇宙中,除了人,不存在其他任何遊手好閒的東西,所有事物都根據自身的規律永不休止地執行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法則就是工作,”左拉說,“工作使有機的事物緩慢而有條不紊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生活沒有其他含義,這就是自然的法則,任何事物一旦離開了運動,就一定會停滯。如果我們不再使用某種器官,它就會開始衰退。只有投入使用的東西,大自然才會賦予它們力量,那也是我們唯一能支配的東西。

  勞動改變一切。這裡所指的勞動不是斷斷續續的、變化無常的或方向偏差的勞動,而是忠誠的、不懈的、方向正確的日夜勞動。正如要想獲得自由就必須時刻警惕一般,要想真正取得永久性的成功,就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

  當羅馬國王也經常在田間勞作的時候,羅馬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到後來,普通工匠和在田間辛勤勞作的農夫基本上成了奴隸,連當時最開明的西塞羅都這樣說:“手藝人從事的工作是卑賤的,在工場作坊裡沒有任何高尚的工作。”亞里士多德也說:“管理有序的國家不應該有技工,因為他們不可能作出任何值得稱頌的事情,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隸。”但是,這些鄙視勞動的國家,不久就像朽木一樣失去了力量,從地球上消失了。

  這個世界上留存下來的輝煌業績和傑出成就,無一例外得益於勤奮的工作,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藝術作品,不管是詩人還是藝術家。

  喬治·拉斯羅浦說過,他所認識的作家裡,許多人都強迫自己每天寫作12-16個小時,儘量減少休息和睡眠時間,真正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拉斯羅浦在談到自己的工作時說:“至於我,常常不分白天黑夜,連睡覺和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這在一些人的眼裡,是非常難以忍受的生活。但是,凡是想取得成就的人,就不得不這樣做。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對創作充滿了熱情。但是,當我寫作了8小時或10小時之後,大腦和神經極度緊張,已達極限時,我承認,這樣的工作實在是單調乏味至極。天地作證,我不能說假話。然而,在這些繁重枯燥的工作中,也有著鼓舞人心、能起補償作用的東西,那就是精神得到了滿足,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正是因為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做更有價值的事,我的精神世界才是充實的。”

  朗費羅則說,如果把偉大的詩歌作品比喻成露出水面的橋樑的話,那麼,作者靜靜地研究和學習,就是水面下的橋基。雖然我們看不見橋基,但它是不可或缺的。

  “那麼多偶然成功的例子真讓人羨慕。”一位朋友對大律師羅弗斯·喬特說。“簡直是胡說!”這位偉大的律師說,“你把希臘字母扔在地上,看看它們能不能自動組合成偉大史詩《伊利亞特》呢!”

  坐等什麼事情發生,就好像等著月光變成銀子一樣渺茫。希望宇宙中發生奇蹟、取代自然法則的作用,那簡直是不可能的。這些想法往往是懶惰者的藉口,是缺乏長遠規劃之人的託詞。

  勤奮工作的習慣就是點金術。而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那些將勤奮的準則奉為金科玉律的人們,將使整個人類因他們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沒有什麼比做事磨蹭更能阻礙一個人成功的了——它會分散一個人的精力、磨滅一個人的雄心,使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而不是主動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上帝會保佑那些習慣早上7點起床的人,”瓦爾特·司各特寫道,“我如果不是早上7點起床,就什麼事也做不成。這個習慣使我在稿紙上筆耕不輟。”司各特的客人們常常感到奇怪——他要抽出時間陪他們,怎麼還有那麼多時間做事。他們哪裡知道,當他們安然入夢時,司各特還在奮筆疾書。

  勤勉工作是有福的,這是不能錯過的最重要的事情。工作從三個方面為我們帶來生命的福音:具備基本的生而為人的品質;在自己的事業獲得成功;如果你願意,它還會使你成為”藝術家”——也就是我們自己心靈深處的藝術家,不管我們實際的職業是什麼。勤勉工作的人是有福的,工作是所有成就和文明的祕密所在。

  3:

  先,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愛迪生的說的“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的原文還有下半句話:“但是這1%的靈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這1%的靈感,其餘99%的汗水都是白搭”。

  而我們小時候大人和老師只告訴我們前半句……也許這是鼓勵我們努力,但是誤導我們形成錯誤的世界觀。

  現在我們知道資源稀缺的道理,無論到什麼時候,資源永遠是稀缺的,不平等是永遠存在的,往深層說這是生物進化的機制決定的。

  所以——永遠不可能每個人都成功,甚至成功的永遠只是少數人。

  付出99%汗水理論上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但1%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的,在付出汗水之前或者同時,努力找到那1%的靈感才是關鍵,這才是愛迪生的本意。

  但是說明這個殘酷的真相併不是讓大家***特別是小孩子***不要努力。而是更深刻而真實的瞭解世界,以便在努力奮鬥的時候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不管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還是街頭乞丐出身的人,成功如同幸福一樣是個比較級,沒有最成功只有更成功。所以只要有目標,努力是必須地。為了努力更有效率,我們要搞清楚,努力如同自宮——若練神功,必先自宮,即使自宮,未必成功。 若不自宮,成功的可能性不是0,是0.000000……1。

  要注意,努力和付出汗水還是有區別的,努力的內容除了勤奮地付出汗水外,還包括開動腦子去尋找靈感,有時候這比勤奮地付出汗水更重要。

  每個人有放棄努力的權利;但人生短短兩萬多天,24歲以下一般不知所謂,60歲以上一般有心無力,中間36年只有13149天,就像點選部落格一樣,你點幾下他點幾下,一萬多很快就點沒了;每天還有8小時在睡覺,時間滴答滴答地流逝者,我們又什麼理由不努力讓我們的人生更精彩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