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聚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產業集聚區是產業集聚的空間形態,實現產業集聚、人口集聚、推進城鎮化程序的有效途徑。產業的集聚,有利於基礎設施實現共享,從而帶來規模經濟效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

  今天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貫徹落實全省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大家知道,省委、省政府在經過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一個載體”、培育“三個體系”的跨越式發展思路,並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構建“一個載體”就是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並把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事關中原崛起的戰略性舉措和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增長的當務之急。因此,全市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把產業集聚區建設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步伐。推進我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必須“達成一個共識、突出四個關鍵、明確五項要求”。

  達成一個共識--堅持方向,抓緊推進。

  就是要準確把握產業集聚區的科學內涵,充分認識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產業集聚區和過去的工業園、開發區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最主要的就是內涵不同、定位不同。產業集聚區的最本質含義就是產業之間、企業之間相互聯絡、相互連結,要求專案要集中佈局、產業要叢集發展、資源要集約利用、功能要集合構建,其中專案要有關聯性是最核心的問題。因此,建設產業集聚區,首先要按照競爭力最強、關聯度最高、成長性最好的要求,搞好產業的戰略定位,選擇好主導產業。

  產業集聚區作為當代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在集聚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制度創新、營造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工業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競爭力強的產業都採取這一發展模式。如美國舊金山矽谷高科技產業叢集、底特律汽車產業叢集、西雅圖飛行器產業叢集等。我國的廣東、江蘇、上海等地以優勢或特色產業為支柱,培育和發展產業叢集,集聚創新要素,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綜合比較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集聚區,如廣州東部***增城***汽車產業基地,形成了以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產品生產製造為龍頭,集汽車及零部件生產、汽車貿易、物流配送功能、汽車科技與售後服務、技術培訓於一體的綜合型、生態化國際性汽車產業叢集區;江蘇常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已吸引38 家企業註冊,註冊資金超過2 億元。我們前一段去參觀考察的新鄉市長垣縣起重機及配件生產產業基地,中小噸位起重機佔全國市場份額的60 %以上;安陽市滑縣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服裝加工產業集聚區初具規模,目前入駐服裝加工企業14家。實踐證明,大力加強產業集聚區建設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可以說產業集聚區的建設與發展,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全部內容,是推動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建設產業集聚區,有利於培育戰略支撐產業。通過產業集聚形成優勢產業,增加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帶動產業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產業集聚區,有利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程序。產業集聚區不是簡單的集中,而是產業的連結,通過生產要素的聚集,推動技術交流和技術進步,提高自身創新能力,促進迴圈經濟發展。建設產業集聚區,有利於推進城鎮化程序。發展產業集聚區能夠促進就業、帶動人口集中,創造出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增強以城帶鄉的能力。建設產業集聚區,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集聚區可以實現土地和其它資源的集約利用、基礎設施的共享、汙染的集中治理,可以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建設產業集聚區,理論上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踐上也切合商丘的實際。從目前我市的情況看,產業集聚區建設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市於去年12 月和今年6 月兩次召開產業集聚區建設與發展工作會議,還先後兩次組織各縣***市、區***、市直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赴新鄉、焦作、安陽、河北省廊坊等地市學習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先進經驗,大家感到明確了思路,開闊了視野,受到了啟發,找到了差距,增強了責任感和緊迫感,全市上下推進產業集聚區健康發展的氛圍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有11 個產業集聚區納入省重點支援範圍,全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8.41 億元,累計建成標準廠房306 .4 萬平方米,建成投產企業348 家,年產值345 .5 億元,其中在建企業151 家,總投資99 .42 億元、擬入園企業220 家,總投資169 .9 億元。同時也要看到,我市產業集聚區起步晚、基礎差,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對其功能定位認識有偏差。有些地方仍把產業集聚區建設等同於傳統的工業園區建設,只是關注企業的集中發展,忽視了企業的相互關聯、有機組合。二是產業集聚區規劃編制進展滯後。有的規劃編制起點不高,產業集聚區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銜接不夠緊密,產城融合、城鄉統籌體現不夠。三是主導產業定位不明確。在特色主導產業選擇方面,產業選擇標準不高,存在盲目性,多亂雜,沒有突出特色,沒有體現自身優勢。四是產業集聚區投融資機制不完善。全市還有4 個集聚區沒有組建投融資平臺,有些雖然已經組建完成,但融資渠道較少、手段單一,還沒有真正發揮作用。五是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在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方面,部分集聚區為加快發展,對一些專案不計成本的供地,造成專案投資強度過低,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一些產業集聚區汙染治理設施建設滯後,不能滿足企業集中治汙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把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與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集中精力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步伐,務求抓出成效。

  突出四個關鍵--規劃、平臺、產業、保障。

  一是科學規劃。科學規劃是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基礎,規劃的質量事關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優劣和成敗。要用系統的觀點,把產業佈局與城鎮佈局結合起來,把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同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起來,與能源、交通、水、電、通訊等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結合起來,與文化、教育、衛生、環保等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佈局結合起來,做到功能互補,同步推進,統籌考慮,科學規劃。在規劃編制中,要合理確定規模,圍繞全市城鎮化水平2020年不低於50 %的發展目標,各縣按20 萬~30 萬、永城市按80 萬以上人口的城市規模規劃,做好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年底前完成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按照“土地節約、資源集約、功能複合、產業集聚、企業叢集、主業突出、特色鮮明”的要求,強化城鎮現有設施與集聚區的銜接和共享,充分發揮城市現有道路、供排水、供電、供氣、汙水垃圾處理、通訊網路等基礎設施的作用,通過資源整合實現與產業集聚區的有機銜接,實現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化,特別要完善交通網路,提升交通樞紐地位,著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要堅持高標準、高起點,把規劃的目標定準、任務定實、要求定細。要認真落實規劃,確保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實施一個調,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打造平臺。就是要打造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建設平臺和發展平臺。建設平臺,就是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用好省裡10 億元專項資金。發展平臺,就是建設投融資平臺,通過完善擔保體系,創造融資條件,加強銀企合作,省裡拿出8 億元,支援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我們要落實好這一政策。

  三是培育產業。就是要按照“競爭性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的原則,選準主導產業。在選擇主導產業時,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把主導產業發展作為產業集聚區建設成敗的標準,大力培育主導產業。省產業集聚區發展考核辦法,把主導產業發展作為考核重點,必須論證選少、選好、選準。選少就是市產業集聚區確定的主導產業不超過5 個,每個縣產業集聚區確定的支柱產業不超過3 個。選好就是各縣確定主導產業時要做好與市裡支柱產業發展規劃的銜接,選好主導產業不在大小,關鍵是關聯,著眼於延伸產業鏈,搞好產業論證培育。選準就是突現特色,各縣要突現特色,優勢互補,造就較強競爭力,體現差異化,實行錯位發展,儘量避免產業雷同,體現協調有序。

  四是提供保障。就是要破解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瓶頸問題。土地保障,從挖潛整治入手,嚴格產業集聚區土地使用管理,提高入駐專案的單位土地投入產出強度、容積率等指標。省拿出16 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土地挖潛、整治,國土資源部門也要大力開展批而未用土地的整治工作,我們要搶抓機遇,積極爭取,結合縣城及新農村建設搞好土地整治和村莊合併,為集聚區發展創造空間。要積極借鑑平輿縣經驗,注重規劃調整及農用地轉用,把位置比較偏僻的縣國有農場土地置換到產業集聚區所在地***駐新公路兩側***,並進行了土地權屬變更,既保證了耕地總量佔補平衡,又保證了產業集聚區發展用地。資金保障,省裡拿出8 億元支援各縣***市、區***融資平臺建設,財政金融部門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建立投資、融資平臺,充實有效資產,支援產業集聚區投資建設。平輿縣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標準化廠房建設,對社會資金建成的標準化廠房可以自用、出租、出售、也可由縣工管委包租20 年,年租金為總投資的5 %,解除了標準化廠房投資者的後顧之憂的辦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環保保障,要解決好環境保護問題,加快建設汙水、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集中治汙,綜合治理,降低成本。服務保障,各有關部門對產業集聚區重大專案的核準、備案、規劃、土地、環評手續,要強化服務,提高效率,限期辦結。行政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程式,對依法保留的收費專案要向社會公開,嚴格收費標準。

  明確五項要求--責任、創新、扶持、速度、獎懲。

  一是擺上位置。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最核心、最基礎的工作,切實加強對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的領導。要建立和完善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領導組,統一協調產業集聚區發展的重大事項,研究制定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實行產業集聚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及時掌握工作動態,定期分析形勢,研究推進措施。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進一步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採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項工作落實。

  二是探索創新。探索專案集聚機制,建立完善異地投資、財稅共享機制,實行飛地政策,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對經濟資源合理流動的制約,消除生產要素在區域內流動的體制性障礙,使專案向集聚區集中,人員向集聚區流動。可以考慮區與區之間搬遷流動的企業,原則上以該企業前三年稅收入庫平均數為基數,自正式生產經營起,由企業落戶地政府向遷出地政府支付收入基數,超基數部分共同分享。創新融資機制,把政府的主導性和市場的多樣性結合起來,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路子,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省裡給每個產業集聚區拿出600 萬~800 萬元的支援,用於搭建投融資平臺,我們一定要用足、用好、用活。扶溝縣採取的“管委會+投資公司”運作模式,成立了綜合投資公司,投資公司通過爭取黃淮四市專案資金、開發銀行貸款等形式,用於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投資公司建設的標準化廠房和創業園服務中心等設施年租金540 萬元,初步實現了滾動發展。再如河北省固安縣,吸納清華大學的個人投資,較好地破解了資金瓶頸制約,加快了產業集聚區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按照小機構、大服務和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因地制宜,分級管理,科學設定產業集聚區管理機構,建立精幹高效、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新型管理體系,防止管理機構機關化,把產業集聚區變成鍛鍊幹部的場所,而不是安排職務、解決待遇的場所。創新招商機制,堅持向開放要資源、要市場、要動力,加強對外開放、對內協作,創新招商方式,推進戰略合作,把產業集聚區打造成對外開放的主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的主導區。滑縣商務局專門成立招商辦公室,專門負責外出招商,為確保規模企業集中入駐產業集聚區,要求各鄉鎮、縣直各部門招商引資專案固定資產在1000 萬元以上的,優先安排在產業集聚區。

  三是政策支援。在財政、土地、金融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對產業集聚區發展給予支援,設立產業集聚區發展專項資金,引導各縣***市、區***、各企業發展產業集聚區的積極性。在不違背國家現有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實行靈活多樣的供地辦法,加大用地支援,對優勢產業叢集及配套企業建設用地給予優先保證。圍繞“大”和“特”,出臺鼓勵產業集聚區建設政策,對產業集聚區建設管理工作在全省綜合排序前20 名的產業集聚區,市財政給予100 萬元的物質獎勵,用於基礎設施或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年終目標考評位於全市前三名的,並在土地使用指標、環境容量、政府支援性資金等方面予以傾斜;對有基礎、有特色的地方,如會亭鎮的鑄造業、稍崗鎮的鋼捲尺業、王公莊的畫虎業等,積極爭取特色產業集聚區,申報成功的將給予重獎。

  四是加快推進。加快推進規劃編制進度,各級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加強協調,把編制規劃作為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各縣***市、區***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明確時間節點,確保7 月底前全部完成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發改委部門要加強督促協調,將編制好的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及時上報,9 月底前全市11 個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要通過省有關部門的論證和審批。加快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臺建設,沒有建立投融資平臺的要加快組建,確保7 月底前全部組建完成;已經建立的要抓緊啟動投融資業務。要加快專案建設,全力大上專案,積極向上爭專案、招商引資引專案、鼓勵企業擴專案、啟用民資建專案。要結合國家和省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實施,積極謀劃建設一批關聯度高、輻射力大、帶動力強的龍頭型、基地型專案,以專案建設來迅速壯大產業集聚區的實力。

  五是嚴格獎懲。要把產業集聚區建設和發展列入目標考評體系,考核結果與產業集聚區管理機構領導班子評價和幹部使用掛鉤。建立產業集聚區發展指標體系,並納入統計部門統計範圍,對產業集聚區發展進行監測。對各個產業集聚區從經濟實力、產業結構、科技創新、集約程度、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和考核,建立導向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對產業集聚區建設管理工作年終目標考評連續兩年綜合排序第一名的,根據《黨政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優先提拔該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對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00 億元以上的產業集聚區,市委、市政府向上級申報升格為正縣級單位;對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實現50 億元以上的產業集聚區,市委、市政府向上級申報升格為副縣級單位,並由受益財政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確保政治上獲榮譽,經濟上得實惠;對發展速度慢,考核達不到要求的產業集聚區,給予通報批評直至取消相應優惠待遇,並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處分。

  篇2

  志們:

  今天這次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會議,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剛才,家明同志傳達了全省重點專案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會議精神,講的很好,大家要認真學習。民權縣、柘城縣、夏邑縣也都做了典型發言,大家要互相借鑑交流。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認清差距,增強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緊迫感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產業集聚區建設放在關係我市跨越發展的戰略高度,按照“四集一轉”的基本要求,科學編制規劃,完善基礎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推進製冷基地、紡織服裝基地、新材料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步伐,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11 個產業集聚區建成區面積達到86 平方公里,比上年新增31 平方公里;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0 億元,比上年增長52 .7 %,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7 %;工業專案建設完成投資400 億元,增長70 %,佔全市工業投資的73 .8 %;實現營業收入1400 億元以上,增長57 .5 %。實現利潤80 億元以上,實現稅收35 億元以上,增長76 .8 %;累計吸納就業人員達30 萬人以上,增長43 %,其中20xx 年新增就業9 萬人以上。在春節過後省委、省政府組織的全省產業集聚區和重點專案觀摩活動中,我市夏邑縣產業集聚區獲得了黃淮四市第一名、商丘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第四名的好成績,民權縣產業集聚區被省表彰為產業集聚區建設先進單位,陶書記代表商丘市在會議上做了典型發言。

  ***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取得了新突破。今年以來,各產業集聚區把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任務,加快道路、供排水和汙水管網、供電、供熱、供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積極推進標準化廠房、公共服務中心、生產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全市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功能不斷完善,為產業發展和專案落地提供了良好條件。

  ***二***壯大主導產業規模、培育產業叢集取得了新突破。各產業集聚區積極承接叢集式或鏈式產業轉移,大力開展叢集招商、產業鏈招商,引進上下游產品和配套企業,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和產業叢集。我市的製冷產業,已先後入駐香雪海、萬寶電器等上下游生產關聯企業50 多家,具有年產冰箱冷櫃1000 萬臺、年產壓縮機1000 萬臺的生產能力,冷藏車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我市大力培育紡織、服裝加工產業,先後引進喬治白、阿瑪尼、羅萊、安踏等知名品牌和華鵬紡織、大洋紗線紡紗企業等80 多家,形成了從棉花加工、紡紗、織布、印染、服飾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成為“河南省服裝產業基地”。形成了全國重要的電動車生產基地,全國銷量第一的天津愛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國銷量第三的天津泰豐小鳥電動車業有限公司先後落戶商丘,步步先、宗申集團等電動三輪車專案也相繼開工建設,相關配件生產企業不斷入駐,到20xx 年底,我市的電動車年生產能力將達到260 萬輛。新材料產業T700 宇航級碳纖維填補了中國高階新材料行業的空白。金剛石微粉年產量45 億克拉,市場佔有率達80 %,佔全國出口量的一半。

  ***三***產城資源共享,產城融合發展實現了新突破。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城市與產業是相伴而生、共同發展。從我市的產業集聚區發展看,各地都能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前提,把城市建設作為產業發展的平臺,積極建設新城區,逐步改造老城區,不斷促進產業集聚區與城市功能互補,以“產”帶“城”、以“城”促“產”,形成了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格局。

  ***四***服務平臺建設取得了新突破。一是融資平臺建設方面。各聚集區積極搭建投融資平臺,拓寬投融資渠道,全市累計融資44 .6 億元,有力地推動了產業集聚區的快速發展。二是土地保障和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方面。各產業集聚區採取農村土地整理、盤活低效用地、建設多層廠房、強化專案退出機制等措施擴大用地儲量,集約節約用地,努力緩解產業集聚區用地緊張的局面。三是人力資源人才保障方面。各產業集聚區採取引進人才、免費技術培訓、完善服務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和人才短缺問題。

  ***五***產業集聚區建設推進機制實現了新突破。一是在政策保障方面,制定了《商丘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實施意見》,綜合運用土地、財稅等多種手段,建立有利於集約節約和快速發展的政策體系。根據省政府出臺的產業集聚區考核辦法,結合我市建設實際,制定了《商丘市產業集聚區發展考核辦法》,採取平時考評與年終考評相結合、以平時考核為主的方法,綜合評價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使考核指標更貼近建設實際,更具有可操作性。制定了《商丘市產業集聚區發展獎懲意見》,將年度綜合考評結果與政策支援和幹部使用掛鉤,調動了各縣***市、區***加快建設產業集聚區的積極性,增強了責任感,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產業集聚區發展。在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推進機制方面,實行了聯席會議制度、市領導聯絡產業集聚區制度、目標管理制度、工作督導機制、觀摩點評制度等,有效的提高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市產業集聚區建設雖然在黃淮四市走在了前列,但與其他省轄市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一是產業集聚區內入駐的大專案少,科技含量相對較低。二是壯大主導產業,培育產業叢集力度不夠。有些產業集聚區產業集中度低,主導產業不突出,招商引資針對性不強,專案建設和產業發展仍存在“散、亂”現象,沒有形成專業化分工和上下游產業合作關係,不能充分發揮叢集效應。三是要素保障能力和集約發展水平不夠。儘管隨著集聚區建設加快推進,用地保障難度越來越大,但是在產業集聚區內部仍存在有用地閒置、粗放浪費現象;投融資平臺實力不強,融資能力較弱;部分產業集聚區企業招工難現象依然存在。四是配套服務能力滯後於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的需要,還存在有基礎設施滯後、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倉儲物流設施不配套等問題。五是有些產業集聚區管理體制還沒有理順,功能區域與行政區域不協調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全省各地產業集聚區不斷加快發展,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明爭暗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放慢發展速度,減緩發展節奏。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真抓實幹,千方百計加快發展。

  二、確定目標,明確任務,推動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

  根據省產業集聚區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實際,20xx年我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要按照“把握機遇、持續求進、務實發展、積極作為”的要求,堅持把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事關全域性的中心工作和關鍵性舉措,緊緊圍繞“四集一轉”,突出“四個強化、兩個完善”***強化產業叢集培育、強化服務功能提升、強化節約集約發展、強化統籌綜合協調和完善支援政策、完善體制機制***,以提升發展水平為主線,以培育產業叢集為核心,以提質增效為重點,繼續深化實施產業集聚區建設提升年活動,推動產業集聚區建設再上新臺階,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20xx年我市產業集聚區發展目標是:全市產業集聚區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 億元以上,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超過60 %;全市產業集聚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00 億元以上,形成一個主營業務收入超400 億元,8 個主營業務收入超150 億元、2 個主營業務收入超100 億元的產業集聚區,其中主導產業叢集規模超100 億元的4 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收入增長70 %以上,佔全市的比重超過40 %;每個產業集聚區實現稅收2 億元以上,從業人員39 萬人,新增9 萬人。

  ***一***著力培育主導產業叢集。各產業集聚區按照成長性最好、競爭力最強、關聯度最高的要求,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一個20xx年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制定優勢產業叢集發展培育方案,明確發展目標,提出保障措施。2 月底前報市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工作領導組辦公室。今年的產業集聚區點評觀摩活動中,要突出主導產業和產業叢集發展情況。1 ~2 季度觀摩時,實行“1+2 ”工作法,即檢視一個主導產業專案兩個原來的專案;3 ~4 季度觀摩時,檢視兩個主導產業專案一個其他專案。要集中要素資源,完善支撐條件,強化針對性招商引資,突出發展一個主導產業,培育一個優勢產業叢集,迅速做大產業規模,推進產業叢集化發展。

  ***二***著力提升發展質量效益。按照“簽約專案抓開工、在建專案抓進度,建成專案抓投產、投產專案抓效益”的要求,把提高效益作為產業集聚區建設的重點工作。一是抓專案投產達效。加快推進專案建設進度,對在建專案,要倒排工期,按照建設的時間節點,確保按計劃竣工投產。二是抓企業生產執行。將產業集聚區內的企業分別納入市、縣***市、區***重點企業服務範圍,幫助企業落實優惠政策、要素資源、勞動力等生產條件,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的協調,確保企業滿負荷生產。三是抓統計基礎工作。各產業集聚區、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產業集聚區統計工作,使新上規模以上企業及時納入統計範圍,做到應報盡報,全面反映發展水平。

  ***三***著力突出主導產業招商。圍繞做大主導產業,培育產業叢集,大力開展針對性招商。以承接產業鏈關鍵環節為重點,吸引產業鏈條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著力抓好一批基地型、龍頭型專案的引進落地,吸引帶動配套和關聯企業跟進轉移,擴大產業叢集規模。組織專業團隊,制定合作方案,加強與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對接,完善客商資源庫,大力開展駐地招商、區域招商、以商招商、委託招商、專業對口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20xx年,全市產業集聚區引進省外資金280 億元以上。每個產業集聚區新入駐億元以上工業專案不少於15 個,其中3 億元以上專案不少於3 個,5 億元以上不少於2 個。力爭每個集聚區新引進1 個行業龍頭企業或10 億元以上的重大主導產業專案。

  ***四***著力推進產城互動發展。把產業集聚區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突破口,統籌推動集聚區建設、新城區開發和老城區改造,加快集聚區內村莊搬遷步伐,優先規劃建設為產業集聚區服務的公租房,鼓勵搬遷村民和務工人員進城落戶,促進人口向城鎮轉移。20xx年完成全市產業集聚區內的村莊遷並及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任務。要優先在城區與產業集聚區結合部,規劃建設學校、醫院、商業服務等城市功能設施;把服務集聚區發展需求作為公租房建設的重點,優先納入全市年度保障房融資計劃;鼓勵用工集中企業和其他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公租房。

  ***五***著力加強平臺要素建設。一是加強土地整治、節約集約、監督管理三項機制的貫徹落實,不斷通過挖潛、節約和指標傾斜,緩解建設用地供需矛盾。二是繼續加大財政投入,支援投融資平臺壯大資本實力,提升運作水平,增強融資能力,充分發揮其資金保障作用。三是加強人力資源保障平臺建設,搞好技能培訓機構建設和勞動技能培訓,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完善就業公共服務。四是加強技術創新孵化平臺建設。加快建設發展創業中心、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孵化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各種創新載體,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六***著力開展示範建立工作。對已經列入省示範集聚區重點培育範圍的民權縣、柘城縣、虞城縣、開發區等4 個產業集聚區,要對照建立標準,加快發展,市直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積極與省直相關部門進行銜接協調,爭取早日通過省有關部門的認定掛牌。對沒有列入示範聚區重點培育範圍的產業集聚區,要對照建立標準,結合實際,明確建立目標,制定措施,積極申請,確保每個產業集聚區今年都要列入省示範集聚區重點培育範圍。

  三、加強領導,完善措施,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完成

  ***一***注重理順管理體制。今年市政府要根據省政府的部署,設立專門的協調機構,加大指導力度,強化對產業集聚區建設的統籌推動能力。各產業集聚區要選配專業水平高、作風過得硬的幹部充實管委會隊伍,提高管理水平。市直有關部門要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支援力度,年底對市直部門的考核重點考核工作方案的制定和落實實施上。

  ***二***注重調整規劃佈局。按照省產業集聚區“增、調、降、退”動態調整機制,在嚴格規劃實施的基礎上,各產業集聚區要抓著這次難得的機遇,根據發展實際,按照“三規合一”、產城互動、集約節約、扶優扶快的原則,對產業集聚區規劃佈局進行調整。3 月底前要完成與市直、省直有關部門的對接;發改、國土、規劃、環保等部門要搞好服務,加強與省市有關部門的銜接協調,及時申請上報,6 月份前要完成規劃調整。

  ***三***注重強化推進機制。堅持實行月督查、月通報、季觀摩、年總評等工作推進機制。由市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組織一次督導檢查並通報各產業集聚區建設進展情況;由市委、市政府每季度組織一次全市產業集聚區建設觀摩點評活動,觀摩評價結果通過媒體向全社會公佈,並作為年終考評的重要依據;年終要根據制定的考核方案進行綜合考評排序;統計部門要加強產業集聚區發展資料的監測、統計和分析,及時掌握我市產業集聚區發展資料以及在全省位次。

  ***四***注重完善考評機制。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突出體現“四集一轉”、主導產業和叢集集聚發展等方面考核內容。進一步完善產業集聚區發展獎懲機制,把產業集聚區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評價和幹部實績掛起鉤來,對在產業集聚區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幹部給予提拔重用。根據全省、全市產業集聚區年度綜合考評結果和先後次序,按市委、市政府有關規定加大獎懲力度。同時,將市直有關部門支援服務產業集聚區建設情況納入綜合目標考評體系,根據年終考評結果進行獎懲。在全市形成加壓驅動、爭先晉位、競相發展的激勵機制,促進全市產業集聚區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