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夜晚釣魚有什麼技巧

  有人喜歡傍晚釣魚有人卻喜歡夜晚釣魚,那麼在秋季的夜晚釣魚大家知道有哪些技巧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秋季夜晚釣魚技巧

  一、釣近不釣遠

  初秋時節,由於氣溫、水溫高,水生動植物繁殖快,數量多,以及風吹、下雨沖刷入水中的昆蟲、草籽、落葉等天然食物,大多聚集在濟南淺灘,加上白天釣者拋入水中的不少殘餌,因此岸邊食物豐富,而深水食物匱乏,故而大小魚類都會齊聚岸邊索食。所以,夜釣一定要舍遠求近,千萬別犯“水深大魚,水淺魚小”的認識錯誤。釣近的另一原因是,近岸水淺,白天經日照升溫最快,曳力降溫也最快,上下水層的交換也最快,水活魚歡,是鯽鯉等目標魚的最佳覓食活動場所。

  二、釣竿用硬調忌軟調

  夜釣發窩快,上魚多。近窩之魚無論是鯽魚,還是鯉、草等大型魚類,其數量、個頭都勝過白天,尤其是釣大魚的機率遠遠高於白天。原因是白天氣溫高、水溫高,光照強烈,釣場環境嘈雜,而大魚怕強光趨弱光,且天性膽小、機警,因此白天極少靠邊。當夜幕降臨,光線暗淡,釣場安靜,大魚這才大膽地遊向岸邊覓食。

  因此,為了保險起見,夜釣用竿最好是三七或八二調的手竿,其腰勁足,彈性好,釣中150克以下的魚,可以直接飛魚入護,喜逢大魚,可以快速卸掉魚的體力,迫魚就範。如果用四六或五五釣軟竿,釣中大魚後,容易形成人魚對抗,遛魚時間長;倘若附近有水草,魚會乘機入其中,成功脫逃,還將導致其他進窩魚受到驚嚇,甚至逃之夭夭,減少魚獲量。

  三、釣線寧柔勿硬,寧粗勿細

  1.釣線寧柔勿硬。強調釣線的柔軟度,主要指的是腦線,過去垂到者使用的釣線,十幾元錢能買上百米的一卷,可是線的品質低,腦線僵直,抗彎曲能力差、拉力值小,魚吸餌擋嘴、阻力大異物感強烈,一吸即吐,中魚率低。

  隨著制線技術的不斷革新,如今的釣線品質高,腦線不僅柔軟度佳,而且抗彎曲能力好、拉力值大,魚吸餌時順暢、阻力小、***深。至於主線硬些倒無妨,主線稍硬可使訊號的傳導更加及時、清晰。

  2.寧粗勿細。初秋夜釣時,鯽魚不僅上鉤率高。而且大,還不時中1.5-3千克的鯉、草等大魚,因此,線組可適當放大些。如白天主線用0.8-1號,腦線0.4-0.6號,夜釣的主線則可用1.2-1.5號,腦線0.8-1號,大小兼顧,減少脫大魚之痛。

  每年夏天開始,為躲避烈日的暴晒,又能滿足釣癮,我基本上都是夜釣。主線用1號,腦線0.6號,獲30-100克的鯽魚無數,1千克以下的鯉、草魚不少。進入初秋釣獲鯽魚的數量多且個頭大,在50-150克之間,隔三岔五還會喜中1.5-3千克的大魚。但因線組偏小,人魚對抗,最多兩個回合,皆以斷線跑魚而告終。遂換成主線1.5號,腦線1號,之後再無脫魚之憾發生。

  初秋夜釣容易跑魚的原因是,初秋白天的氣溫雖然居高不下,可是夜幕降臨後,水溫氣溫較之夏天的夜晚有2℃左右的下降***這就是初秋與夏天的明顯區別***,更加適宜大魚的遊弋索食要求,於是大魚紛紛靠近岸邊活動、攝食,線組細了扛不住大魚前“三板斧”的衝撞。因而,此時夜釣的線組寧粗勿細,儘量做到萬無一失。

  秋季夜晚釣魚誘魚技巧

  1.以顏色誘魚

  魚的視力是比較差的,為了儘快讓魚發現水中餌料,應使用鮮亮顏色的餌料,如黃色的小米、玉米粉,白色的麵粉、奶粉,紅色的蚯蚓、紅蟲。這些物質的顏色在水中比較鮮明,也是魚喜愛的顏色,忌用灰暗、黑色的物質。

  2.以實體誘魚

  氣味和顏色是誘魚的重要手段,但畢竟是虛的東西,而實體物質才是魚最為重要的。無論是顆粒狀物質還是粉末狀物質都是魚的食料。應注意的是作為誘餌投放量應大一些,誘餌投入水中後會慢慢溶化散開,粉末狀誘餌會隨著水波、水流擴散,魚發現餌料後會聚集過來覓食,誘餌也就起到了誘魚的作用。

  3.以氣味誘魚

  魚的嗅覺比視覺發達,大多數魚的鼻孔有兩對,分佈在魚頭前部的兩側,一對在前,一對靠後,鼻孔內有比鼻囊。魚在水中游曳時,水流從魚的前鼻孔進入鼻腔,鼻囊即對流進的氣體進行分辨,然後水流由後鼻孔流出。為什麼魚喜歡在有水流的水域,特別是喜歡逆水而流呢?原因在於:魚逆水流動時,水流容易進入魚的鼻腔,而且水量較大,便於魚尋找適合自己食性的氣味。誘餌氣味濃郁,又是魚喜歡的,就會引起魚的注意,朝著氣味處游來。魚不僅能辨別各種氣味,而且能嗅到其同類在“恐慌”、“警告“時產生的異味。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