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品德教育論文

  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和保衛者。因而幼兒的品德教育成為當今教育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幼兒園品德教育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品德教育探討》

  摘 要: “品學兼優”、“德才兼備”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個國家的整個教育體系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和保衛者。因而幼兒的品德教育成為當今教育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 幼兒 品德 教育

  “品學兼優”、“德才兼備”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個國家的整個教育體系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和保衛者。因而幼兒的品德教育成為當今教育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育本身不只是為傳授生存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據教育學者的跟蹤研究,發現成才最大的原因不是在於智力的差別,而是在於個性品德的不同,因為德能補“智”。幼兒期不僅是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幼兒良好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才能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呢?

  一、利用幼兒園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品德教育

  學齡前兒童由於其身心特殊,在道德認識上的主要特徵是具體形象性、片面性、表面性。年齡越小的幼兒,其是非觀念往往取決於與他親近的成人或事物的表面。如,2歲以前的幼兒往往誰給他好吃的東西,誰對他和藹可親,他就跟誰親近,對誰有好感。因此,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這些特點,幼兒園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貫穿於各個教育活動當中。

  ***一***優化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隱性滲透。

  教育環境中滲透德育內容,往往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而它對幼兒的作用及其影響是巨大的。美國教育家班杜拉提出:“人的行為的變化不是由個人的內在因素單獨決定的,而是由它與環境相互作用結果來決定的。”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合理構建幼兒園的環境來實施幼兒德育的內容。教師們要改變過去單純的為美化活動室而佈置環境的觀點,從不同年齡的特點出發,考慮全面發展的需要和不同個性的差異,為幼兒創設一個整潔、溫馨、舒適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如:可利用活動室的區角,建立了“我是小小建築師”、“娃娃家”、“閱覽室”、“美髮店”等活動角,孩子通過閱讀圖書、聽音樂、玩積木等活動,通過書中、故事中的人物行為去認識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及生活中的事情。

  ***二***將德育滲透於日常生活和教學當中。

  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對幼兒的過失、缺點,教師採取直接講道理,效果往往不佳。為使幼兒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的道理,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的內容,將德育滲透於日常教學中。

  例:為了教育幼兒愛惜糧食,老師可以向幼兒講《大公雞與漏嘴巴》、《小米粒生氣了》的故事及古詩《鋤禾》,使幼兒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又如:目前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享盡了長輩的愛,卻不知怎樣去愛長輩,通過看圖講述《我端凳子奶奶坐》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謙讓的精神,漸漸養成“尊敬長輩”、“心中有他人”的好品格。再如:為培養幼兒生活和交往的良好習慣,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幫老師和同伴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幼兒聽長輩的話,尊重長輩;講禮貌,同伴之間友好相處等。

  ***三***從情感教育入手,以促進幼兒品德的發展。

  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感情豐富、易激動的特點,注意從情感教育入手,通過讓幼兒參加各種各樣活動以促進幼兒品德的發展,把提高認識與激發情感緊緊結合起來,在認識的基礎上激發幼兒的情感。

  1.在“愛祖國”的教育活動中,促進幼兒品德的發展。從幼兒感興趣的和比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兒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愉快的情緒體驗。如給幼兒觀看奧運比賽電視直播,當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孩子們的自豪、敬仰、興奮之情言於之表;通過觀看圖片、錄影瞭解我國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門等等。

  2.在各種“節日活動”中促進幼兒品德的發展。為了培養幼兒從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傳統的道德品質,在每年的老人節,老師可以讓孩子們帶上自己動手做的各種禮物到敬老院,為老人們載歌載舞,念兒歌,給爺爺奶奶送去問候。通過活動,不僅使孩子們更瞭解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使他們更熱愛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付諸於行動,這種知、情、意、行的結合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前,幼兒教育不斷深化改革,但幼兒園的教育改革不應該只是簡單的知識上的加加減減,而是應基於更深層次的道德價值觀的思考。正如國內外許多教育家所達成的共識:對於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識都可以日後通過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去彌補,唯有人格的養成是從小培養並基本定型的,否則,一旦養成就很難去糾正了。幼兒園一日生活及各個環節都滲透著德育因素。所以老師在日常生活和各個環節中,善於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

  二、利用家庭資源,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優秀的品格,只有從孩子還在搖籃之中時開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正確、合適和適合標準的兒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可見,良好的品德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然而許多年輕的父母都會想到給幼兒充足的營養,給幼兒豐富的知識,從多方面開發他的智力……但對如何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卻考慮不多。他們往往把教育的重任寄託給幼兒園、寄託給老師,這種單方面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為了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整合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資源,齊抓共育。

  ***一***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以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眾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禮”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著名文學家老舍曾飽含深情地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但是對我影響最深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家庭環境是幼兒德育教育的基礎教育,也是最關鍵的教育。因此,在家裡家長們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形成良好品德教育的氛圍,是他們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家長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感染孩子,以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幼兒思想單純,可塑性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幼兒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別是幼兒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長的影響佔著重要的一部分。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鏡子”,確實,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做家長不僅要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而且一舉一動都要堪稱為幼兒表率。有人說,壞孩子就誕生在父母的言行舉止之中。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對孩子產生著這樣那樣的影響,有的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經常在孩子面前說一些混淆是非的話,如經常聽到有的家長以肯定的口氣當著孩子的面對人說:“這孩子精得很,吃東西專愛挑大的、好的吃”。或說“這傢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麼都想盡辦法一定要到手。”這些語言很容易誤導孩子,因為孩子的認識是直接的,使孩子把這些話信以為真,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蠻的不良行為,造成不良後果。做父母的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是非標準,否則,對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礙的作用。因此,家長的待人接物,要做到與鄰居和睦相處,尊老愛幼,關心他人,讓孩子處處感受到愛和諧的重要,這對孩子是一種品德教育的無形投資,讓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終身。

  三、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幼兒品德的發展

  在幼兒園時,品德教育歷來被視為對幼兒進行良好品德培養的主渠道。教師總是不失時機地將良好的品德行為要求滲透到幼兒日常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孩子離園後雖然與社會環境的接觸並不是很多,但是,由於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發展較快,生產力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在引進技術和開拓性經濟觀、價值觀的同時,也流入一些不健康的東西,這又給教育的發展帶來了不良的負效應。幼兒的年齡和心理決定了他們具有辨別能力差,好奇、好模仿的特點,這樣,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育所收到的效果還剩幾許?如有的孩子從武功片中,不用老師教就學到了一套“拳打腳踢”的歪本領,並用來對付班上的同伴。有的男孩子好奇地模仿電視、電影鏡頭,讓女孩子把臉抓破了。三、四歲的女孩也要求家長給他們“化妝”等等。因此,社會環境中的這些消極因素,是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的主要障礙。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擴大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德。

  總之,品德教育是“教無定時”的。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都要做個有心人,及時抓住孩子的細微言行進行教育。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可見幼兒期是影響和塑造一個人性格的重要時期,因此抓住教育的關鍵期,運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修養。為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未來人才。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要步調一致,促進幼兒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為把今天的幼苗培育成明天建設祖國的棟樑,讓我們共同努力探索幼兒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渠道。

  參考文獻:

  [1]趙紅雲.淺談搞好幼兒德育教育的方法[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07,***01***.

  [2]任秀娟.運用滲透法開展幼兒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5***.

  [3]肖雁文.幼兒德育方法淺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08,***01***.

  [4]信燕.幼兒德育教育方式淺探[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1,***02***.

  [5]徐丹.試論新時期幼兒品德教育[J].中國教師, 2009,***S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