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創新教育論文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幼兒園創新教育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試論幼兒園創新教育》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而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嚴重製約著我國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此,我國大力實施教育改革,開展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呼喚教育創新,教育創新促進創新教育。

  關鍵詞:創新教育 教育創新 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其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為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問題。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是重要渠道。那麼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如何開展創新教育呢?

  一、捕捉契機,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幼兒生活中,經常綻放出創新的火花,倘若視而不見,任這些教育機遇流逝,就會埋沒幼兒的創新潛能,這是傳統教育的弊端所在。在長期的幼兒教學和生活中,我始終要求自己做有心人,不失時機地捕捉每個契機,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一次,園裡分給每個幼兒一塊西瓜,吃完後有些幼兒便拿著西瓜皮玩起來。我留心地觀察,看到有的幼兒把西瓜皮當成“電話”,在“喂、喂”地互相打電話。於是我抓住時機,及時加以引導:“小朋友們,西瓜皮還可以做什麼? ”孩子們這下可高興了,他們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說出了若干個答案。就這樣,我緊緊抓住了這個教育契機,不落痕跡地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精闢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奧祕之一正在於: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裡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於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不去用學校裡的條條框框限制他們,鼓勵獨立工作——創造。”因此,當兒童對某一個問題表達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時,我總是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一般地說,在班級中比較聽話,能夠順從老師的意願,遵循班級活動常規的孩子,也就是說循規蹈矩的孩子可能更多地被老師視作好孩子,這種做法很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然而,久而久之,幼兒只會跟著教師的指令行事,而失去自己探索求新的意識。出於這種考慮,在評價上我更多地注重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鼓勵幼兒異想天開,只要幼兒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行為,不管它在成人的眼中是多麼的滑稽可笑,甚至荒謬,都熱情地加以肯定,以強化幼兒的創新意識。

  二、創設主體參與情境,激發幼兒創新的熱情

  在以往的實踐中,教師往往對幼兒活動過程的價值重視不夠,對幼兒活動的結果評價過嚴,缺少寬容與鼓勵,對幼兒活動過程控制程度過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導作用替代幼兒的主體地位,成了幼兒創造性萌發的羈絆。因此,解放幼兒,讓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想,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手去感受自然和社會是最重要的。這樣成長的幼兒不愁沒有創新創造的興趣和精神。如:在一次飲食店遊戲中,玩具煤氣灶不見了。我就發動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自己動手做煤氣灶。為了做煤氣灶,孩子們從家裡帶來了許多材料,有泡沫、有藥盒、還有罐頭等,孩子們個個都成了小小發明家。一位小朋友在紙上畫了一個煤氣灶,然後把紙貼上在藥瓶上,煤氣灶站了起來。另一位小朋友用兩塊積木作了煤氣架子,再用一塊長方形的塑料板搭在架子上。兩塊圖形作灶頭,他的煤氣灶搭好了。還有的小朋友則在一個平放的長方形藥盒上畫了兩個圓,當作灶頭,一隻簡易的煤氣灶也做成了。孩子們都做出了他們心目中的煤氣灶,老師與孩子們一起欣賞著他們的煤氣灶,笑容在孩子們的臉上盪漾,從臉上可以看到他們成功的喜悅。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創新的熱情大大得到了提高。

  三、加強思維訓練,培養良好的創新心理品質

  發展求異思維,形成思維的變通性:人的心理活動有一種功能固定性,它使人們的思維趨於刻板、固定化,總是沿著習以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兒更是如此,他們解決問題時,多是圍繞一般性、常態性的思路開展,且難以跳出思維的框框。因此,首先,我常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求異思維,幫助幼兒擺脫思維定勢,拓寬思路。例如在解答玻璃有什麼不同的用法這一問題時,幼兒大多隻是圍繞玻璃的一般用途***如做杯子、做鏡子、做玻璃窗等***尋找答案。難以轉化思路,從非常態的方面去思考:玻璃能割東西***如割繩子、布頭***;玻璃還能在火種燒,會變成各種形態的玩具、裝飾品等。

  發展發散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效能使幼兒根據事物的變化,運用已有的經驗靈活地進行思維,及時地改變原定的方案。因為客觀世界時時處處在發展變化,所以它要求幼兒用變化、發展的眼光去認識、解決問題,“因地制宜”“量體裁衣”的思維靈活性的表現。從這個指導思想出發,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同心圓,讓小朋友說出這個同心圓是什麼。有的小朋友說是“靶子”,有人說是“游泳圈”,還有人說是“戒指”。我順手拿過一個小朋友的太陽帽,啟發道:“如果我從上面往下看呢?”小朋友們茅塞頓開,又說出了“雙層蛋糕”等幾樣東西。我再一次問道:“如果我把它看成兩樣東西呢?”小朋友們又說:“煎鍋裡煎了一個雞蛋”、“月亮的影子沉在井裡”等多種答案。

  四、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是創新教育的前提

  創新教育是人的教育。

  思想決定行動,有什麼樣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按照“尊重的教育”這一理念,我們要改變那種過分強調整齊劃一的教育觀念,努力探索現有條件下的分層次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讓教學成為藝術。教師的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都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實踐,教師們把自己的每一節課、每一次活動都像設計一件藝術作品一樣去設計,思想是統一的,具有統一性,而作品卻是千姿百態的,具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教師,設計出來的作品也是不一樣的。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深深地體會到:創新教育需要由創新型教師來進行,幼兒教師只有潛心鑽研創新理論,不斷地開發自己的創新才能,才能夠真正懂得如何去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另外,資訊化社會的大環境直接推動了教育現代化的程序。學校在科技上的投入,對創新教育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成立資訊中心,開通校園網,實現行政現代化辦公,建立教師網路備課室,推廣多媒體教學應用,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等,可以為創新教育搭建一個新型高效的平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於運用各種高科技手段。因此,創新教育也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個全新的教育模式,在其過程中,幼兒是主體,教育是關鍵,家庭是催化劑,社會是動力。正如陶行知所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要多給兒童以寬容、支援和鼓勵,讓他們在學習中創新,在課堂中創新,在活動中創新,在生活中創新。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