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不堪成語典故介紹

  狼狽不堪指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憊、窘迫的樣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狼狽不堪”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環境十分艱難,進退不能之狀。

  這個成語來源於李密《陳情表》,臣進退之難,實為狼狽。

  晉朝時,武陵人李密品德、文才都很好,在當時頗享盛名。晉朝皇帝司馬炎看重他的品德和才能,便想召他做官,但幾次都被拒絕了。

  原來,李密很小就沒有了父親,4歲時母親被迫改嫁,他從小跟自己的祖母劉氏生活。李密在祖母的照料下長大,也是祖母供他讀書的。因此,李密與祖母感情非常深厚,他不忍心丟下年老的祖母不服侍而去做官。

  最後,李密給司馬炎寫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態度。信中說:“我出生6個月時便沒有父親,4歲時母親被舅舅逼著改嫁,祖母劉氏看我可憐,便撫養我長大。我家中沒有兄弟,祖母也沒有其它人可以照顧她。祖母一人歷盡艱辛把我養大,如今她年老了,只有我一人可以服侍她度過殘年。可是我不出去做官,又違背了您的旨意,我現在的處境真是進退兩難呀!”

  狼狽不堪成語釋義

  狼狽不堪【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憊、窘迫的樣子。多做貶義,這個成語來源於李密《陳情表》,臣進退之難,實為狼狽。"狼狽不堪"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環境十分艱難,進退不能之狀。

  【解釋】 狼狽:又作“狼貝”、“狼跋”,窘迫的樣子。堪,忍受,能支援。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憊、窘迫的樣子。

  【示例】掌聲如翻騰的怒海洶湧的撲向臺上去,弄得這些醜類面紅耳赤,~。 劉白羽《雷電頌——懷念郭沫若同志》“狼狽不堪”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環境十分艱難,進退不能之狀。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的窘態

  【相近詞】驚慌失措、手足無措

  【相反詞】鎮定自若、從容不迫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志·馬超傳》:“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 例句 ]:

  1、掌聲如翻騰的怒海洶湧的撲向臺上去,弄得這些醜類面紅耳赤,~。 ◎劉白羽《雷電頌——懷念郭沫若同志》

  2、一拳轟向連之遠,連之遠人老手慢,被金不歸撳翻在地,嘴角是血,白褂子沾泥,頭髮散亂,沾滿雪珠子,神情狼狽不堪。

  3、一個漫不經心又狼狽不堪的滑稽人物就活脫脫飛揚起來,而這種激烈的快動作也給故事攪出了動盪的氣流。

  4、模樣憨厚的成龍的真實身份是一位特工,原本只是被鄰居請去臨時照顧一下小孩,當短期"奶爸"。結果幾個不聽話的孩子使出無數離奇的招數把成龍搞得狼狽不堪,而且由於貪玩無意間得到一份機密的孩子還引來了一批身份不明的危險分子。於是,成龍一面保護孩子們,一面對付那些全副武裝的神祕人。

  5、看看一變東零西落的茅山弟子,一個個狼狽不堪,臉上滿是疲倦之色,這些都是茅山的精銳子弟,就這麼在這裡死去了大半,只怕是已經深深的傷及了茅山的元氣。

 

 的人還:

1.狼狽不堪的成語故事

2.狼狽不堪的典故是什麼

3.困獸猶鬥的成語典故

4.有關焦頭爛額的歷史典故

5.成語故事大全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