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人才培養方案的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教育對比研究論文

  人才培養指對人才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被選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經過培養訓練,才能成為各種職業和崗位要求的專門人才。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基於人才培養方案的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教育對比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基於人才培養方案的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教育對比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 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是我國目前高職教育兩種主要的辦學形式,兩者既有聯絡又有不同,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角度解讀兩者的異同,以求互補有無,共同發展。

  關鍵詞 :三年制高職 五年制高職 對比研究

  伴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高速騰飛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對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12年底,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近1300餘所,在校生約1000萬人,從規模和數量上已佔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五年制高職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在我國舉辦至今已有數十年曆史,尤其在江蘇,近20年來得到了蓬勃的發展。2010年國家教育部考察組在調研了江蘇五年制高職辦學後,給予了較高評價,認為它“以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區別於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又以較寬的知識面和較深厚的基礎理論知識區別於中職畢業生”。五年制高職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一次成功嘗試。所以,努力辦好五年制高職是現階段乃至將來我國經濟新常態下高職教育適應經濟結構轉型的必然要求,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年制高職相比於五年制高職來說,起步早,起點高,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流,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基本一致,均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但兩者在招生物件、學制、教學方法及辦學模式等方面又有不同。兩類高職之間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各自均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如何發揮各自辦學特點,做到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同時又保持區分度明顯,滿足不同人群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探討和研究。目前對五年制高職教育和三年高職教育的比較研究數量比較少,一是相比於三年制高職,五年制高職屬於後起之秀,近年來又得到了快速發展,相比於其蓬勃的發展速度,對其理論研究則顯得相對滯後,處於邊實踐邊研究狀態,且理論研究成果不夠豐富;另一個方面,說明高職教育的研究者們對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教育的內在辦學聯絡和辦學區分度方面的研究還未足夠重視,在此領域的探索和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如何發揮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教育的各自優勢,做到錯位發展、互補雙贏、協同共進,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1 從人才培養方案的構成看兩類高職教育的異同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和實施依據,是教學工作的綱領性檔案。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了各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職業面向和職業崗位群。它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職業崗位面向、課程結構、實踐教學環節設計、教學實施保障進行了總體設計與安排。人才培養方案體現了職業學校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念和設計思路,也是用人單位選用畢業生的重要參考依據。

  為比較兩類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聯絡與差別,筆者以自己所在學校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為研究物件,該人才培養方案是在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制定的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需求而制定的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三年制高職選取了教育部第一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為例。五年制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包括:招生物件與學制、培養目標、職業面向與資格證書、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分析、教學時間分配、課程設定與結構安排、專業技能課程教學內容及要求、專業教師任職資格、實訓***實驗***條件等十個方面,尤其是對專業教師任職資格和實訓實驗條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要求和說明。主要內容包括:招生物件與學制、培養目標、職業範圍與就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課程設定及學分分配表等八個方面。兩者的聯絡與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招生物件不同,教學要求不同。五年一貫制課時總計為5100學時。其中,公共文化課學時為1950學時,專業核心教學與訓練專案課時為2500學時,選修課時為350學時,畢業設計、入學教育與軍訓及專業認知學習共約300學時。三年制高職總學時數在2600學時左右,課內總學時約為1700左右,總學分約為150,學生畢業時最低學分一般不得少於120個學分,理論和實踐大約各佔50%。從課時分配情況來看,“五年一貫制”高職的專業理論知識並不弱於三年制高職,而在專業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則明顯強於三年制高職。   ***2***培養模式略有區別。五年制高職同三年制高職在教育層次上都屬於高等教育序列,其人才培養目標均定位在“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兩者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上也均是以行業、企業為依託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但相比於三年制高職來說,五年制高職在人才培養的質量上要略勝一籌。因為從人才的成長規律來看,職業素養的形成是在長期的培養和薰陶下、甚至是在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五年制高職教育的長學制為此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五年制高職學生入學年齡小,可塑性強,是接受技能訓練的最佳年齡,再加上有較強的求知慾,只要引導正確,很容易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而三年制高職學生,由於在校時間短,技能訓練時間有限,嫻熟的技能操作很難一蹴而就。

  ***3***課程設計結構略有不同。五年制高職課程設計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始終貫穿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這一主線。課程設計是在對職業崗位所需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形成能力標準,再將能力標準轉化為課程。課程設計既注重畢業生基本從業能力的培養,更注重關鍵能力的培養,建立了專業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的職業能力培養、培訓與考核體系,實現“雙證”融通。在課程內容的選取上將企業工作情境引入教學情境,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以專案任務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三年制高職由於一直以來受到高等教育的影響,其課程設計的理念大部分還是以學科體系為中心,每門課程的目標很明確,便於組織教學。但職業教育要求以崗位職業能力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所以學科體系在某種程式上割裂了各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絡,不易形成綜合的職業能力體系,使學生在真正面對職業崗位時,融入時間較長。

  2 正確認識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的優勢和不足

  2.1 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優勢

  ***1***五年制高職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能力。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能力的養成需在一定的環境下,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完成。五年制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將教學環境模擬成企業工作情境的教學方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五年的長學制有助於反覆強化和訓練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使其得到正確的知識遷移,學會知識和技能的融會貫通,而這種能力也是目前我國產業升級對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2***五年制高職直接溝通了中、高職教育,整體設計和統籌安排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課程架構,避免了因銜接而導致的教學內容與課時的重複,提高了教育效益。較“3+3”模式縮短了達到同樣大專學歷的修業年限,對於困難家庭來說,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

  三年制高職在專業文化、人文素養、自我拓展能力等方面因為時間所限,難以深入培養。五年制高職因為其獨有的系統優勢,學制優勢和時間優勢,從人的終身發展的角度來培養學生,強化了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3***五年制高職教育遵循了職業技能形成和發展的執行規律。五年制高職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畢業生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是建立在較紮實的文化基礎課與專業技術課程基礎上的。但知識和技能本身也是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漸近式發展過程。另一方面,行動出真知,優秀的職業習慣也必須在真實的職業情景實踐中養成,通過不斷的經驗積累,從初級水平到中級水平,然後達到高階水平。這種由低到高的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必須經過一個較長的真實職業情景的實踐或職業薰陶的週期,而五年制高職教育正好符合了這一規律。

  2.2 三年制高職教育的優勢

  ***1***生源優勢。相比五年制高職來說,三年制高職的“高教性”普通被家長和學生接受,社會對三年制高職的認可度較高。三年制高職學生由於在入學前經過系統而嚴酷的高中教育,經歷了高考的考驗,自我管理能力好,學習能力明顯較強。五年制高職學生因為是初中畢業,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養成,學生主動性差,自我約束力不足。

  ***2***辦學起點高,教學經驗豐富。多年來,三年制高職一直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流。國家教育部於2006年即啟動了百所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十二五”期間又啟動了新的一百所國家示範高職建設。示範高職校的建設使三年制高職在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而五年制高職由於起步晚,近年來雖取得了蓬勃的發展,但在師資力量、實驗實訓條件方面還略有遜色。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職學校基本上是由原來的三年制中專校升格而來,教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在產學研和科研能力方面距離三年制高職的教師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

  ***3***相比五年制高職,三年制高職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方面優勢明顯。實行學分制,能夠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程序,有利於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另一方面,學分制有利於促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學生通過選擇不同的職業模組,實行彈性學制。通過學生選教師、選課程來引進競爭機制,也有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 互補有無、和諧發展,共同提高

  五年制高職與三年制高職同屬高等職業***下轉第84頁******上接第10頁***教育序列,在培養目標、人才定位、辦學模式、師資裝置、工學結合以及質量評價等內容上具有很多本質性的共性。但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目前在雙向學習和交流方面還不夠深入,尤其是師資力量的共享,實訓基地的共建和共同參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方面上還有很多領域可開發。另一方面,在質量評價體系方面,由於兩者具有很多共同性,可以建立兩者交叉評價體系,這種來自他人的評價往往更直觀,更理性,更能一針見血。

  五年制高職與三年制高職雖然在培養目標上一致,但培養起點和培養過程中卻各有不同。這說明兩者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並不完全重疊和衝突,五年制高職與三年制高職存在著博弈但並不是“零和博弈”,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共同打造我國高職教育的多元化品牌,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將是兩類高職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