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有效的衝刺方法

  在高考備戰過程中,我們要怎樣有效的進行衝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地理衝刺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臨近高考,很多考生感覺需要複習的東西比較多,最後階段做些什麼,如何備考更加有效,做好最後的衝刺,實現自己的理想。

  錯題分析

  一方面,就是把你前面做過做錯的題重新拿出來整理,再做一遍。分析當時出錯的原因,錯題反映出來自己哪些知識薄弱,從錯題中分析一些我們應該有的答題思路,領悟答題的方法和技巧。

  另一方面,就是真題再做。新課程改革以來,很多省市已經實行了新高考,考生要把寧夏、海南、東北三省、安徽等近三年來的試題做一次。因為你最後要去答的是高考真題,迴歸高考試題,有利於你把握方向,找到感覺。

  其實高考的命題在3年、5年之中是有連續性的,客觀上看命題的這些主導老師是沒有太大變化的,命題的思路和印記也會延續下來,如城市熱島的試題。做題結束,重點思考自己的答案與高考答案的異同,從條理性、層次性、完整性、科學性思考;同時搜尋回答問題的關鍵角度在哪裡,試題是如何要求的;用標準答案的語言去回答問題,得分就高。建立適應高考的答題模式,如地形特點、水文特徵、成因分析、影響因素等有利於思路流暢。

  迴歸原理

  讀課本,學生可以選擇教材、考試說明、課程標準等多種渠道。目前考生還應該做的就是迴歸教材,這個時候要仔細把書上的內容讀一遍,地理書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和區域性強。如果考生通讀課本時間很緊,可以拿著考試說明對照書本內容,建立起一個知識體系。

  也可以對照課本複習平時上課記錄的筆記,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思路就會變得清晰,對答綜合題很有幫助。總之課本再讀,就是迴歸原理,找到知識的客觀聯絡點,縱橫知識網路,便於能力遷移,完成高考創新試題的回答。

  例如地球運動:在近幾年高考卷中每年都出現,表現為:由靜態考察向動態考察變化,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察;從全面向區域性的變化,即呈現材料不是以完整的一幅光照圖來呈現,而是注重區域性和細微處的資訊呈現,考察學生的想象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由面到線和點的變化,重點關注切點、交點晨昏線與緯線圈的切點、交點,晨昏線與經線的交點及這些點的空間運動變化的規律;由光照圖到模擬圖變化,不再以學生熟悉的圖形作為命題背景,而是另闢蹊徑,抽象出一種變式圖式來考察。

  重讀課本就是要建立聯絡,找到要點,缺圖補圖、變式圖還原,努力實現圖圖轉換和圖文轉化或文圖轉化,把所給圖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側檢視方式表達出來,變不熟悉為熟悉,問題就會解決。

  重視區域地圖

  後期複習對區域地圖應有足夠的重視,重要的世界和我國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要通過利用經緯線、河流、區域輪廓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間參照體系,強化空間概念的培養,並以區域為中心把相關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加以綜合整理。

  實現空間定位:一是利用經緯網穿過的大洲、海域、島嶼、國家地區、地形區、河流、湖泊、城市、工業區、農業區等進行定位。二是根據自然、人文地理特徵進行區域定位,如地勢起伏、水系形狀、自然帶分佈和更替、氣壓帶風帶位置、氣候分佈、人口、民族、風俗、國家輪廓、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特徵等進行定位。三是綜合題目所給資訊進行區域定位,如河流流向、盛行風向、洋流流向、地質構造、氣候要素分佈、等值線分佈規律等來判斷定位。

  關注區域,完成定位,是實現區域問題解答的關鍵。一個區域就是一個綜合體,可以對自然、人文優勢進行分析,從而制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方案;也可以就本區域限制性因素,提出改造利用的措施,實現人地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