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試卷小說散文閱讀彙編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一***

  1閱讀下面散文,完成11~15題。***共14分***

  青城山下憶大千

  曹積三

  ①胡立是張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門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下拜訪他。

  ②先生伴山而居,環境很是清幽,有竹,有蘭,草木葳蕤;淡溼而清新的空氣漫延其間。室內陳設挺簡潔,牆上只掛著一幅張大千的立軸山水,透出主人對老師的思念與景仰之情。

  ③先生已沏好茶等著我們。當我接過茶盞,一股清雅的香氣,悠然飄來。他說,這是青城山的“洞天貢茶”。呷一口,滿嘴生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話不謬。遙想當年,張大千拒當漢奸,不受日寇偽職,化裝逃出北平後,獨獨選了青城山,隱居上清宮,足見其慧眼。

  ④“是的哦,大千師太喜歡青城山嘍!”胡先生話音朗朗,“這兒哦,是他心中的樂園。”

  ⑤隨他的話語,一個痴情於大自然的畫聖浮現眼前。

  ⑥每日裡,張大千除了手捧書卷、揮灑丹青,便置身於山野之中,拜望千峰萬仞,細品草木百花。他聽流泉、看飛鳥、拂野竹、望雲海……樂此不疲。他常常佇立於老鬆之下,盼顧遠峰近嵐,久不言聲。眉間掛風去,指尖捻畫來。雨後的夜晚,竟身披薄衫,舉步登高,手捋長鬚,瞧那秋月透過丫椏撒下的清輝,與豔陽高照時的婆娑樹影有何不同。

  ⑦“大千師常說,人間有兩部書,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寫;另一部,則是無字的,為自然造化。兩部書都要讀好,方能成器。一定要畫自己最熟悉的東西,而且,要用心去畫,才能如登山一樣,一步一層天。”

  ⑧憶起老師的教誨,胡立感慨系之:“這些至理名言,影響我的一生。”

  ⑨“我算得上是個專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詣,只畫都江堰和青城山,畫了大約一千幅。”他說著,眼裡泛著淚光,“都江堰,是爹孃生我養我的地方;青城山,是拜師之處,是識得再生父母之地。這裡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我的血和肉。”

  ⑩說罷,他展紙,揮毫,為我畫了一幅《秀水都江堰》。

  ○11 “大千師雲遊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來。”胡立的話音裡,有無限的遺憾。

  ○12思鄉,是張大千晚年的心結,他曾寫道:

  海角天涯鬢已霜,揮毫蘸淚寫滄桑。

  五洲行遍猶尋勝,萬里歸遲總戀鄉。

  ○13讀了,有誰能不為之動情呢?胡立告訴我,大千師曾託人幾經輾轉將一幅畫作從臺灣送回四川,表達他的思鄉之情。為防不測,題款的印章,是夜裡,摸著黑,鈐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顛倒了。見到那帶著老師體溫的猩紅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淚水……

  ○14胡立先生為了款待我這位遠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餃子。更讓我驚奇的是,那醇香的米酒、可口的泡菜、獨具風味的“老臘肉”,都是他的手藝,而那滋味鮮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親自挖來的竹筍燒製的。

  ○15他一面為我斟酒,一面說:“大千師在青城山時,經常帶著我去採蘑菇、找野菜、挖竹筍……而且,他樂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綠如鮮;他做的獅子頭和粉蒸牛肉,與眾不同,嘗過的人無不稱讚。”

  ○16胡立彷彿又回到了在大千師身旁的歲月,臉上洋溢著激情:“有一天,剛送走來吃飯的客人,大千師對我說,做飯燒菜豈可小覷,這也是藝術。燒不好菜,難成一個懂得滋味的好畫家。所以,從那時起,我就暗暗地跟著他學廚藝。”

  ○17“你知道大千師是怎麼評價自己的廚藝和畫藝嗎?大千師說,‘我的畫與菜相比,菜,當然在上。’”我聽了,吃驚不小。

  ○18張大千畢竟是張大千。

  ***選自曹積三的部落格,有改動***

  11. 綜合全文,胡立先生受到師傅張大千的哪些影響?***3分***

  12. 文章第⑥段畫線句在語言上有什麼特色?請簡要賞析。***3分***

  眉間掛風去,指尖捻畫來。

  13. “張大千畢竟是張大千”,這句話包含了作者對張大千的哪些情感?***3分***

  14. 第⑫段引用了張大千的詩,這首詩是怎樣表現他的思鄉之情的?***從內容、技巧兩方面分析******3分***

  15. 下列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我是文章的線索人物,我拜訪胡立,胡立先生回憶恩師張大千的諸多往事。

  B. 張大千告訴胡立,燒不好菜難成一個好畫家,胡立就暗暗地跟他學廚藝,最後胡立的廚藝超過了他自己的畫藝。

  C. 拒當漢奸,不受偽職,隱居青城山,這些可以看出,張大千是個有民族氣節的人。

  D. 文章第5段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個痴情於大自然的畫聖浮現眼前”引起下文對張大千在青城山生活和創作的回憶。

  答案:

  11. ***3分***痴情大自然;學習廚藝;熱愛家鄉

  【解析】本題考查資訊提取與概括能力。

  12. ***3分***語言凝練文雅。運用對偶的修辭,簡練的傳達出張大千的對大自然的痴情,認真的觀察,細緻的描摹。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賞析能力。語言特色很鮮明。從修辭的角度分析作者的表達。

  13. ***3分***仰慕張大千對大自然的痴情;感慨張大千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驚訝張大千的廚藝高於畫藝。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蘊含的情感的分析能力。“張大千畢竟是張大千”在全文的結尾,應該從全文的角度去思考。

  14. ***3分***內容:刻畫了一個鬢髮斑白遠在天涯,揮毫作畫時淚水連連,身在萬里外,心裡總戀著家鄉的遊子形象。技巧:“萬里遲歸總戀鄉”運用直接抒情,抒發詩人對家鄉的思戀。

  【解析】本題考查古詩的內容理解和詩歌手法的賞析能力。題幹中明確從內容、技巧的角度分析表達思鄉之情,就分別賞析。內容上賞析,主要對詩句的理解與翻譯;技巧上從“總戀鄉”看出詩人的直抒胸臆。

  15. ***2分***B

  【解析】本題考查對資訊的提取能力。B. “胡立的廚藝超過了自己的畫藝”,選文中說“張大千的廚藝超過了自己的畫藝”,這是典型的“張冠李戴”。

  ***二***

  2、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題。***共16分***

  河床開始回憶河流

  施爾吉•原野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個乾癟的口袋,糧食沒了,口袋顯出寬闊。我在各地見到許多幹涸的河床,它們不是耕地、不是廣場,是從天邊延伸而來的河床,只是沒有水。

  ②所謂一無所有,說的正是河床。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鵝卵石。夏天,不長莊稼不長草的土地是乾涸的河床。乍見白花花的河床,心裡驚訝,它是什麼?它幾乎什麼都不是。你能相信一個寬闊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沒有嗎?在雨後,在盛水期見到乾涸的河床讓人不安,無法想象當年這裡曾經有過河,可以用洶湧、清澈、波浪和白帆形容的河,它竟然沒了。

  ③對大自然來說,河沒了,比人丟了錢更痛苦。如果河沒了,魚和水鳥的家也沒了。兩岸的青草沒了,倒映在河裡的星星也沒了,因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頭上。如果河沒了,連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沒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傷疤,是一條長長的乾魚的屍體。是的,乾涸的河床如同屍體。是誰的屍體?是河的屍體嗎?沒聽說河竟然還有屍體,水乾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屍體。

  ④乾涸的河床好像在回憶,它抱著不應該擁有的沉寂回憶濤聲和蛙鳴。河床回憶什麼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麼地方,也不知道水會不會再來。當年水來的時候匆匆忙忙走過河床,帶來魚蝦和泥沙。水沒等站穩腳跟歇息,就被後面的水擠走了,水比車站的人流更擁擠。河床從來沒想過一條叫做河的水流會乾涸,這種驚訝比一個朝代的更迭更讓人吃驚。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個母親的悲哀,她的產床上已經沒有了孩子,她還在等待,並且哭幹了淚水。一家外媒報道,從衛星上觀察,中國境內二十年前約有五萬條河流,現在這些河流中已經失去了兩三萬條。有兩萬多個河床母親手裡失去了孩子,她們懷裡空蕩蕩的,等待人類把孩子還給她們。

  ⑥人說,人是無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當我看到一條又一條幹涸的河床時,我相信了這一點,併為自己作為人類的一分子而感歉疚。人把河都消滅了,還有什麼做不到呢?消滅一條河比建造***請原諒我使用的“建造”這個詞,這完全是人類愛用的詞,而河流無法建造***一條河更容易。把河流上游的樹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這條斂屍袋。

  ⑦當大街出現一個帶刀痕的死人時,警察會為這個人的死因搜尋原因,曰偵察破案,人類為此發明了一個詞叫“人命關天”。如果一條河死了,沒人破案,沒人痛哭,更沒人祭奠。所以,當中國死去兩三萬條河流時,人們並沒覺得失去什麼,因為他們不是小鳥不是青草。他們忍受氣候變化並心安理得,卻沒一個人指認殺死河流的凶手。在所有的案件裡,如果凶手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社會的時候,罪行自然會被赦免,我們都不是罪人。

  ⑧我們都不是罪人,我們勸自己歡樂並製造更多的歡樂。我們保持著正常情感。而河床敞開空蕩蕩的懷抱,她的孩子沒有了,她以為人們會驚訝會替她找回孩子。先前的人類離不開河流,人類所謂的“文明史”都誕生於河流的兩岸。看地圖,人類的城市多建造於河邊,中國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帶著水字邊。古時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誰能想到後來竟殺死了河。這何止於狠,是把事做絕了。

  ⑨我們應該派人到河邊告訴河床,河已辭世,水利術語叫斷流。我們理應為河床獻上一些祭品表達歉意,因為河的消失畢竟不是小事。或者,在河邊裝一個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過的聲音和鳥啼聲。總之,人應該為河的隕滅略微表示一點態度。

  【註釋】河床:河流兩岸之間容水的部分。

  17.請根據文意填空。***3分***

  面對河的“辭世”,作者的情感是複雜而富有變化的。開始,作者是 與 ;後來,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說出了自己的 和 ;最後作者是 和 。

  18.結合上下文,具體說說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19.根據要求賞析第④段畫線的句子。***3分***

  水沒等站穩腳跟歇息,就被後面的水擠走了,水比車站的人流更擁擠。

  ***1***從修辭手法的角度:

  ***2***從表達情感的角度:

  20.體會第⑨段畫線句子的深刻含義。***4分***

  總之,人應該為河的隕滅略微表示一點態度。

  21.本文以“河床開始回憶河流“為題,有何好處?***3分***

  答案:

  17.“驚訝” “不安”***1分,只要答對其中一種即可***“痛苦”“悲哀”***1分.只要答時其中一種即可***”憤怒” “無奈或歉疚”***1分,必須要答出“憤怒”方可得分***

  【解析】此題考查梳理作者的情感變化。解答時要聯絡全文,根據文意,結合題乾的提示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乍見白花花的河床,心裡“驚訝”“在豐水期見到乾涸的河床讓人不安”,“乍見”就是“開始”,此時作者的感情是“驚訝”和“不安”;“對大自然來說,河沒了,比人丟了錢更痛苦”“河床的悲哀是一個母親的悲哀”,前者是借大自然之口說出的,後者是借河床說出的,這一階段的感情是“痛苦”和“悲哀”;最後作者說“當我看到一條又一條幹涸的河床時,我相信了,併為自己作為人類的一分子而感教疚”,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憤怒”和“歉疚”之情。

  18.承七啟下;***1分,答“過渡”亦可***既具體概括了境內河床乾涸現象的嚴重,***1分,意思對即可***又以“等待人類把孩子還給她們”一句引發對人類***或“人們”***行為的反思。***1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此題考查語段在文中的作用。可從結構和內容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9.***1***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若答“對比”亦可***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往昔河水的湍急***或洶湧***、喧鬧,充滿著生機活力。***1分,意思對即可******2***強烈表現了河床對往昔河流的喜愛和懷念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此題考查句子的賞析。一般從修辭手法和情感表達兩方面賞析。從文中“站穩腳跟”“歇”“擠”等詞可以看出句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20.①對於河流的隕滅,我們人類負有主要責任,應該有表達歉意的行為***意思對即可***;②在無奈之下,期待人們的良心發現***關鍵詞是“期待”或“希望”,意思對即可***;③呼籲人們行動起來,珍惜河流,保護河流***關鍵詞為“呼籲”,意思對即可***;④警示人們,如果繼續麻木不仁,執迷不悟,必將後悔莫及***關鍵詞為“警示”,意思對即可***。***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2分,答對三點得4分***

  【解析】此題考查對句子深層含義的理解解答時,要聯絡全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作為文章的結束句,要從揭示文章主旨的角度去理解。

  21.①運用擬人手法,賦予河床、河流以生命,生動形象、富有文學情趣;②形象概括了河水斷流的現象,揭示引發作者思緒的本源;③“開始回憶”表明河流已無迴歸的可能,河床不再期待,暗示人類尚未覺醒,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擔憂之情。***答出一點得1分,答出兩點得3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題目的理解賞析。首先,從文字本身“河床開始回憶河流”進行分析,運用了擬人手法;然後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概括了河水斷流的現象;最後結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