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二課第一朵杏花

  《第一朵杏花》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課文講了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嚴謹治學、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小編在此整理了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二課《第一朵杏花》,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二課《第一朵杏花》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權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式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為,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可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裡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麼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麼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麼時候?”

  “剛才。”

  “是第一朵花嗎?”

  “是。”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麼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開啟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第一朵杏花》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

  3 :培養學生學習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和認真精神。

  教學重,難點:

  因此如何使學生知道課文為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為題”,並學習竺可楨先生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 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這些方法的運用有利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四、說教學程式:

  ***一***整體感知,

  首先我讓同學們齊讀整篇課文,從整體上去了解這篇課文的大致內容,讓學生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同學們整體,全面的去了解了課文之後,提出問題,“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一天,小孩匆匆跑來,邊跑邊喊,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在提出問題之後,同學們會更積極的思考問題,引導同學們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逐層分析,在分析問題的同時,鍛鍊並提高自己的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

  ***二***激趣揭題,

  從整體上去了解課文之後,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在初步瞭解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問題: “作者為什麼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接下來再提出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樣,同學們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時間,並且使同學們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想去了解為什麼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為題。並且引導同學們帶著興趣去學習接下來的課文。

  ***三***精讀感悟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後針對問題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思考,並回答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討論中讓同學們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瞭解,並且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同學們積極思考問題的同時,提出全文的重點句:“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讓同學們分析,為什麼竺可楨爺爺是快步,又為什麼是興沖沖。在詞語的分析中去體會和了解一個科學家對待學術問題的嚴謹的態度和認真的精神,以及在學術問題研究中所得到的快樂。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所表達的主題的同時,啟發學生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在研究中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和態度。

  接下來讓同學們自己找出喜歡的句子,並討論

  1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用了排比、擬人手法,形象生動***

  2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擬人,形象生動,同時也襯托出竺可楨爺爺發現第一朵杏花開放時間的喜悅心情***

  ***四*** 細緻分析, 品讀主題

  在整體上把握了課文之後,從細小處對課文進行更細緻的分析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切的認識和體會。

  1 “大概”“也許”是什麼意思?

  2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3 你認為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像他學習什麼?

  ***五***總結遷移,

  在對這篇課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採用了細讀悟理 精讀悟情的學習方法,向學生們提供自學材料,並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進行小組交流反饋。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深刻的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主題。使學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在讀中解惑悟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並在輕鬆氛圍中去體會到深刻的道理。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五。作業設計

  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閱讀竺可楨所寫的科學文章。讓學生在瞭解一個科學家在學術鑽研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學生學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並在以後學習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塌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下頁檢視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