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心》閱讀答案閱讀原文

  《竹心》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段什麼經歷呢,讓我們一去體會一下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竹心》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竹心》閱讀原文

  大學畢業那年,我心血來潮,就和竹心一起報名參加了赴西北貧困山區支教的志願團。就在我們即將赴任的前一天晚上,竹心卻接到了母親病重的長途電話。我是第一次知道竹心的寡母多年來一直患有半身不遂,常年靠竹心的舅父照顧日常生活。其實平日在校園裡我們時常擦肩而過,彼此打招呼的次數卻很少。這次只是因為共同的熱情我們才要走到一起,所以便開始留意起了竹心。我發現竹心是一個不拘言笑的人,她說話的聲音很輕,白皙而冷靜的面龐架著一副眼鏡,鏡片後面的眼睛有股深邃的光芒透出。竹心支援山區教育事業的序幕還沒有拉開就要劃上一個休止符,我不禁替她惋惜起來。

  我背起行囊獨自踏上了征程。

  長途汽車在寬闊的馬路上呼嘯了幾個小時以後便開始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地盤旋起來,它顛簸著,搖晃著,喘著粗氣,像一個患哮喘病的老人。一路上完全看不見我想象中的山水田園和參天大樹;甚至看不到野草野花和牛羊的影跡。我只看見光禿禿的、饅頭一樣的黃土包一個挨著一個,身後捲起大團大團的黃色塵霧。天是黃的,地是黃的,甚至每個人的臉也變成了土黃色。我感覺要暈車了,並很快昏天黑地地發作起來。

  接近黃昏時,顛簸的車輛終於停了下來。我將要發光發熱的地方——東臥牛鄉到了。我下車和前來迎接我的鄉長同志握手寒暄。鄉長扛著我的行李帶我走了很長一段路,還向我介紹了學校裡的一些情況。他說:學校三個年級總共有九十來個學生,可教師只有三個,且都是當地人,水平不怎麼高,湊合著能把學生管住就行。鄉長還說教育組下達所開設的科目都開不了,還說像我這麼高水平的人應該儘量多代幾門課。鄉長指著前面說:“看,那就是學校。”

  學校不大,也很舊,倒是被打掃過了。夜幕降臨了,學生都打出了自制的紅燈籠來歡迎我,燈籠在黃土包上忽明忽暗,像空曠的天空上寂寞的星星。

  一個上了年紀的男人把我領進一間很小的土屋說:“這是你住的地方,我去了好幾家才蒐集到了一點白麵,給你蒸了這籃子饅頭,夠你吃一個星期了。”他又指著蹲在牆角的***甕說:“我還讓娃娃們給你攢了些水,這裡吃水不方便,要走好幾裡地才有水井呢,你就省著點用。你早點歇,明天還要上課呢。”說完後兩個人都走了。

  我回過頭來,看“床”:兩隻搖晃的凳子上架著四塊歪歪斜斜的木板,一坐上去就發出刺耳的嘎吱聲,彷彿要拒我於千里之外。一顆滾燙的心頓時掉進了一盆冰涼的水中,兩滴眼淚禁不住地滑到腮邊。我正琢磨著怎麼來鋪這個床時,門外響起了敲門聲。“老師,是我。”我開了門,一個小女孩走了進來,手裡提著一個小木盆。她說:“我叫劉妞妞,王主任讓我給你送個木盆,讓您晚上起夜時用。”我問王主任是誰,劉妞妞說就是剛才給您送饅頭的那個人,他是鄉教育組的領導。劉妞妞還說:“王主任說前幾個從省城來的大學生老師都是被餓跑的,他怕您也被餓跑了,所以就找來白麵給您蒸了饅頭。”劉妞妞看著我問:“老師,有了這籃饅頭您不會被餓跑吧?”劉妞妞臨走時再三叮嚀我:“老師,黑來起夜千萬不能出門,外面害怕怕。”我的眼淚又一次掉了下來。我翻看那籃子白饅頭,這是怎樣的一籃饅頭啊,又黃又硬,和這裡的黃土包不差兩樣。如豆的燈光下我做出了果斷的決定:趕快離開,這裡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第二天,天剛麻麻亮,我就收拾回城,我用學生為我準備的混黃的甕水洗了把臉,就匆匆地出發了。我趕到車站,發現鄉長和那個王主任早已來到車站了。鄉長我一眼,乾巴巴地說:“我知道你會走的。”我似乎是拿鼻子笑了一下後,就頭也沒回地登上了開往省城的長途客車。

  我又回到了校園。通過半年的努力,考取了我一直崇拜的尤教授的研究生。三年後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

  在匆匆流逝的時光中,我忙於學習,忙於工作,忙於職稱,忙於愛情,忙於房子,忙於孩子。像一條穿梭於城市海洋中的魚。

  又一個新學期開始了。我接了一個新生班級的課。這天,我鄭重地走上講臺。我興致勃勃地做了自我介紹,然後再讓學生做,我要熟悉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學生。輪到最後一排的最後一位女學生了。她笑吟吟地站起來說:“白老師,事實上我們在六年前就已相識了。您還給我當過一夜老師呢!我叫劉妞妞,來自甘肅陰山縣的東臥牛鄉。我們家鄉的變化可大了。 現在已經通了電,接了自來水,還辦了一個希望中學……

  我的腦子有些混亂,脫口問了句:“你的老師是誰?”

  “竹心,她說她認識您;她現在是我們那個中學的校長。”

  “竹心!”我無意識地重複了一句。我覺得有一團火開始從我的耳根燃燒,一直燃燒到面部,又燃燒到了每一根髮梢上。***有刪改***

  《竹心》閱讀題目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我”和竹心雖是大學同學卻不是很熟,直到她和“我”一起報名參加去西北貧困山區支教的志願團,我們才成為朋友。

  B.本文講述了一個關於理想和堅持的故事,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竹心去到了東臥牛鄉,並做了很多努力,堅守了自己的理想。

  C.“我”到了東臥牛鄉的學校後發現,雖然這裡條件艱苦,但學生們還自制紅燈籠迎接“我”,不禁受到了感動。

  D.劉妞妞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人物,她見證了“我”在西北貧困山區的短暫經歷,也見證了竹心的支教經歷。

  E.“我”離開支教地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並最終成為一名大學教師,這說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2***這篇小說第三段中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6分***

  ***3***文中畫線的語句表現了“我”怎樣的心理?***6分***

  ***4***這篇小說的題目是“竹心”,但作者對竹心卻著墨很少,而用了絕大部分的篇幅來寫“我”的經歷,請探究作者這樣寫的原因。***8分***

  《竹心》閱讀答案

  ***1***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C給1分;答A.E不給分。

  ***2***突出了支教路途的艱難遙遠、環境的貧瘠荒涼。 為後文“我”決意離去做鋪墊。為塑造竹心這一形象提供背景。***每點2分***

  ***3***對竹心的做法的驚訝;對自己選擇逃避的做法的羞愧;對竹心崇高人格和奉獻精神的敬佩。***每點2分***

  4***作者用大量篇幅來寫“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故事情節的需要。小說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的,從“我”的經歷和感受的角度來寫,增強了真實感。第二,表現手法的匠心。 作者寫“我”的目的並非表現“我”,而是用“我”作為竹心的對照和反襯。第三,整體構思的獨到。文章大量寫“我”的經歷,但開頭結尾均寫竹心,既製造了懸念,又突出了竹心的人物形象特徵;同時,用竹心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提示了文章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