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筆香墨猶酣閱讀答案

  《夢中筆香墨猶酣》記敘了一位博學多能,才氣縱橫又碩果累累的當代中國戲劇大師——焦菊隱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夢中筆香墨猶酣》閱讀材料

  現在和年輕人提起焦菊隱來,大約知道的人已經很少了,但毫無爭議,作為一位戲劇大師,一位中國話劇民族化的先行者,焦先生的名字是應該載入中國藝術史和中國話劇史史冊的。2002年,在慶祝北京人藝建院50週年的時候,老導演蘇民寫下了一副對聯——現實主義讓觀眾能懂且感到美,民族風格為我院之長遂覺得親。這副對聯道出了北京人藝的根本,即現實主義加民族化,而這正是和焦菊隱先生無法分開的。如他的老朋友于是之所說:“焦先生留下的治學精神,我們要學一輩子,丟了它,就丟了北京人藝!”

  焦先生原名焦承志,生於天津。他自幼家庭貧寒,但是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學習勤奮,成績優良,後來被學校保送燕京大學。在燕京大學畢業以後,1931年受人之託,創辦了“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大膽採用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畢業的學生中有傅德珠、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王金璐、李金泉、李玉茹、侯玉蘭、陳永玲、高玉倩等一大批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而且,在此期間焦先生曾經拜名優曾心泉,馮惠麟為師,學習小生戲;向鮑吉祥先生學習老生戲;還向王瑤卿、陳墨香兩位大師求教戲曲藝術。同時,他閱讀了許多戲曲劇本和有關戲曲史方面的資料。

  1935年,焦先生到法國的巴黎大學攻讀文科學士,他非常珍惜時間,熱衷吸取各種知識,學習和觀摩了西方古典和現代的許多文學、戲劇作品及演出。同時,還有系統地整理他過去所研究的中國傳統戲曲方面的知識。後來寫出的博士論文就是《今日之中國戲劇》。1938年,焦先生毅然回國投入抗日戰爭的洪流。他就任江安國立劇專的話劇科主任,教授導演、表演、舞臺美術和劇本宣讀等課程。同時,他在大後方和北平先後導演了話劇《日出》、《原野》、《桃花扇》以及《上海屋簷下》。北京解放前夕,焦先生又把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為京劇《鑄情記》,並親自作導演。這是在中國戲曲史上,第一次把莎翁的劇本搬上京劇舞臺。新中國成立,焦先生在參加創辦北京人藝以後,“為了創造具有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中國話劇”又導演了《龍鬚溝》、《虎符》、《明朗的天》、《三塊錢國幣》、《茶館》、《蔡文姬》、《膽劍篇》、《關漢卿》等一系列名劇經典。

  焦先生幾十年以來,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潛心執意於解決中國話劇民族化的課題,而且成就卓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焦先生多次提出了自己的審美主張,即戲劇觀:“欣賞者與創造者共同創造。”這是中國民族戲曲的基本特徵。沒有觀眾的參與,沒有觀眾與演員的共同創造,戲劇演出就無法完成,這是個總開關。這裡,如何對待和認識觀眾是話劇民族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其根本之所在。所謂共同創造就是充分調動出觀眾的想象空間,調動得越多、越大、越深就越是成功。在此理念之下,焦先生還談到了一些具體方法,比如:“通過形似達到神似,主要在神似。通過形使觀眾得到神的感受。關鍵不在形,但又必須通過形。”這些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張的舞臺就是“四堵牆”的戲劇觀是很不相同的。一個是主張演員和觀眾在同一個空間裡,進行共同的創造,一個是要把演員封閉在四堵牆裡,當眾孤獨地與觀眾隔離。事實證明,只有推倒四堵牆,才能實現欣賞者與創造者共同創造,也只有實現欣賞者與創造者共同創造才能使話劇真正地做到民族化。

  北京人藝老院長曹禺曾說:“他以半生的精力研究、實驗中國戲曲和中國話劇的意象與內在的美感。他創辦中華戲曲專科學校,造就了許多傑出的京劇人才。他在法國潛思冥想,研究中國戲曲與話劇的異同和內在的聯絡。他不斷思索與實踐,專心致意地琢磨構思,沉迷於他所理想的戲劇境界。他的一切創造,都立足於中國文化豐沃的土地上。他為北京人藝開拓新的藝術境界。在藝術道路上,他不斷地探索、追求、創造,從不因襲自己,不抄走過的舊路,總在開拓新的天地。他在北京人藝盡心致力於中國話劇民族化的創造,奠定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基礎。他創造了富有詩情畫意、洋溢著中國民族情調的話劇。他是北京人藝風格的探索者,也是創造者。”

  焦先生,一位博學多能,才氣縱橫又碩果累累的當代中國戲劇大師,在1975年8月28日,人生度過70歲時,悄悄然地走了。蘇民詠詩曰:“苦味青果嚼後甜,斯人已去感斯言。胸橫意氣凌絕頂,學貫中西取他山。《虎符》露布民族化,《茶館》虹飛世界傳。師友情深憶身教,夢中筆香墨猶酣。”

  ***選自《中國戲劇》,有刪改***

  《夢中筆香墨猶酣》閱讀題目

  7.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焦菊隱在法國巴黎大學攻讀文科學士時,學習和觀摩了西方古典和現代的許多文學、戲劇作品及演出,為後來中國戲劇的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B.焦菊隱吸收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經驗,並創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審美主張,即戲劇表演者要在舞臺上充分調動出觀眾的想象空間,調動得越多、越大、越深就越是成功。

  C.焦菊隱之所以導演了《龍鬚溝》、《茶館》、《膽劍篇》等系列名劇經典,是為了創造具有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中國話劇,而中國話劇的民族化是中國民族戲曲的基本特徵。

  D.焦菊隱在排戲時,要求演員和觀眾在同一個空間裡,進行共同的創造,而不是把自己封閉在舞臺裡與觀眾隔離:惟此才能實現欣賞者與創造者共同創造,使話劇做到民族化。

  E.本文通過記述焦菊隱創辦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北京人藝並致力於中國戲曲教學改革的曲折過程,主要展示了他誨人不倦的大師風範,也表現了他在話劇導演方面的成就。

  8.焦菊隱為什麼能夠成為當代中國的戲劇大師?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

  9.著名傳記家、歷史學家卡萊爾曾說:“寫得精彩的傳記幾乎像活得精彩的一生那麼難求”。

  你認為本傳記是否精彩?請從形象塑造手法的角度結合材料說明理由。***4分***

  《夢中筆香墨猶酣》閱讀答案

  7.A、D***B,“焦菊隱吸收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經驗”無中生有;C.“中國話劇的民族化是中國民族戲曲的基本特徵”張冠李戴;E.“主要展示了他誨人不倦的大師風範”中“主要”不準確。***

  8.①愛國,有情懷有抱負,如1938年毅然回國投入抗日戰爭的洪流,“胸橫意氣凌絕頂”;②治學態度勤奮嚴謹,如在巴黎求學時非常珍惜時間,熱衷吸取各種知識,學習和觀摩了西方古典和現代的許多戲劇作品及演出;③勇於創新,在藝術道路上不斷地追求、創造,從不因襲自己,總在開拓新的天地。如通過將傳統詩學和戲曲美學融入現代話劇理論,提出了話劇民族化的美學原則。

  9.***示例***精彩。因為作者在寫傳主時不僅按時間順序正面描寫,而且側面烘托,筆法搖曳生姿;作者能夠深入理解傳主,援引豐富,老朋友于是之、北京人藝老院長曹禺的評價都凸顯了焦菊隱的德藝雙馨,結尾老導演蘇民的引詩尤其情感與理性交融,使傳主形象飽滿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