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鼓林清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林清玄作者為佛鼓所醒心、動容之情狀,佛鼓既讓人沉醉,更讓人震撼.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佛鼓林清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佛鼓林清玄閱讀材料

  ①住在佛寺裡,為了看師父早課的儀禮,清晨四點就醒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邊極遠極遠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雲的背後,使灰雲有一種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內部也早就織好了金橙色的襯裡,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萬道了。

  ②鳥還沒有全醒,只偶爾傳幾聲低啞的短啾。聽起像是它們在春天的樹梢夜眠有夢,為夢所驚,短短地叫了一聲,翻個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鮮明的是醒在樹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鳳凰花。這是南臺灣的五月,鳳凰花的美麗到了峰頂,似乎有人開了染坊,就那樣把整座山染紅了,即使在灰漾的清晨的寂靜裡,鳳凰花的色澤也是非常雄辯的。它不是純紅,但比純紅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卻比橙色更豔麗。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樹,在寧靜中的鳳凰花是吵鬧的,好像在山上開了花市。

  ④說菩提樹沉默也不盡然。經過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樹的葉子已經落盡,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種堅強不屈的姿勢,有一些生髮得很早的,則從頭到腳怒放著嫩芽,翠綠、透明、光滑、純淨,桃形葉片上的脈絡在黑夜的凝視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這樣平凡單純的樹竟是佛陀當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樹與精進的芽中深深地感動著。

  ⑤這時,在寺廟的角落中響動了木板的啪啪聲,那是醒板,莊嚴、沉重地喚醒寺中的師父。醒板的聲音其實是極輕極輕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時候不可能聽見,但出家人身心清淨,不要說是醒板,怕是一根樹枝落地也是歷歷可聞的吧!

  ⑥醒板拍過,天空逐漸有了清明的顏色,但仍是沒有聲息的,燕子的聲音開始多起,像也是被醒板叫醒,準備著一起做早課了。

  ⑦然後鐘聲響了。

  ⑧佛寺裡的鐘聲悠遠綿長,猶如可以穿山越嶺一般。它深深地滲入人心,帶了一種驚醒與沉靜的力量。鐘聲敲了幾下,我算到一半就糊塗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緩緩的咚嗡咚嗡咚嗡之聲,接著是一段較快的節奏,嗡聲滅去,僅剩咚咚者的急響,最後又回到了明亮輕柔的鐘聲,在山中餘韻嫋嫋。

  ⑨有師父告訴我,晨昏的大鐘共敲一百零八下,因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歲的意思。一年有十二個月,有二十四個節氣,有七十二候,加起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歲歲年年日日時時都要警醒如鍾。但是另一個法師說一百零八是在斷一百零八種煩惱,鐘聲有它不可思議的力量。到底何者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聽那鐘聲有一種感覺,像是一條飄滿了落葉塵埃的山徑,突然被鐘聲清掃,使人有勇氣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遠的風景。

  ⑩鐘聲還在空氣中震盪的時候,鼓響起了。這時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漸光明的鼓樓裡站著一位比丘尼,身材並不高大,與她前面的鼓幾乎不成比例,但她所擊的鼓竟完整地包圍了我的思維,甚至包圍了整個空間。她細緻的手掌,緊握鼓槌,充滿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飛舞遊走,姿勢極為優美,或緩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飆風……

  ⑪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臺階上看那小小的身影擊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時如雨,不能穿指;緩時如波濤,洶湧不絕;猛時若海嘯,標高數丈;輕時若微風,拂面輕柔;它急切的時候,好像聲聲喚著迷路者歸家的母親的喊聲;它優雅的時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飄過的澄明的雲,可以飛到世界最遠的地方……那是人間的鼓聲,但好像不是人間,是自天上或自地心,或者自更邈遠之處。

  ⑫鼓聲歇止有一會兒,我才從沉醉的地方被喚醒。這時“維摩經”的一段經文突然閃照著我,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詰居士:“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當場的五千個菩薩都寂靜等待維摩詰的回答,維摩詰怎麼回答呢?他默默不發一語,過了一會兒,文殊師利菩薩讚歎地說:“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⑬後有法師說起維摩詰的這一沉默,忍不住讚歎地說:“維摩詰的一默,有如響雷。”誠然,當我聽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裡,幾乎體會到了維摩詰沉默一如響雷的境界了。

  ⑭往昔在臺北聽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時,我以為人間的鼓無有過於此者,真是神鼓!直到聽聞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氣喘吁吁,不比佛鼓的氣定神閒;神鼓童是苦練出的,表達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則好像本就在那裡,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單純的行者;神鼓童是藝術,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耶,度人出生死海,減少一切惡道之苦,為悲智行願而鼓,因此妙響雲集,不可思議。

  ⑮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講境界,既講境界就有個限度;佛是不講境界的,因而佛鼓無邊,不只醒人於迷,連鬼神也為之動容。

  ○16佛鼓敲完,早課才正式開始,我坐下在臺階上,聽著大悲殿裡的經聲,靜靜地注視那面大鼓,靜靜地,只是靜靜地注視那面鼓,剛剛響過的鼓聲又如潮洶湧而。

  ***取材於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佛鼓林清玄閱讀題目

  7、 賞析第3段加點字 “醒”的精妙之處。***3分***

  8、 說出第9段畫線句的含義。***3分***

  9、 第11段對鼓聲的描寫很有特色,對此加以分析。***3分***

  10、 作者為什麼要提到“神鼓童”?***3分***

  11、 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理解錯誤的兩項是*** ****** ******6分***

  A、 本文開頭描寫了一幅靜謐的晨景圖,突出佛寺環境優雅而安寧的宗教氛圍,為下文描寫佛鐘、佛鼓奠定了見識的基礎。

  B、 第④段描寫菩提樹以沉默反襯其精進與堅強不屈的深厚內蘊。

  C、 本文描寫女尼擊鼓時,以她那“小小的身影”“細緻的手掌”與佛鼓形成“不成比例”的強烈反差,從而突出了作者此時心靈的震撼。

  D、 寫前後兩位法師對維摩詰一默的讚歎,意在突出靜默是高於響雷的不二法門。

  E、 本文結構嚴謹,思路清晰,語言富有詩意,意境富有禪意,包含生命的體現與感受。

  F、 本文寫到鳥聲、醒板聲、鐘聲、鼓聲,相得益彰,相互映襯,充滿聲畫之美。

  12、 聯絡全文,分析第16段的作用。***4分***

  佛鼓林清玄閱讀答案

  7.***3分***運用擬人手法,化靜為動,形象地寫出了鳳凰花明亮、豔麗、吵鬧之特徵,襯托菩提樹的沉默。

  8.***3分******以比喻手法,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鐘聲有滲入人心,於人驚醒、洗滌心靈的作用,以及讓人前行於人生路上時充滿勇氣,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形象生動,極富畫面感地寫出了鐘聲給人帶的獨特感受。

  9.***3分***運用排比***博喻***/***整句,語勢連貫,氣勢酣暢,突出***形象生動地寫出鼓聲或緩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飆風等變化不定的情勢,表達出作者對鼓聲的沉醉及內心的震撼。

  10.***3分***提到“神鼓童”,寫出了神鼓無與倫比的藝術水準和境界,和佛鼓形成對比,突出佛鼓的氣定神閒、自然單純、普度眾生、境界無邊的特點,凸顯佛境與世俗的不同。

  11.***6分***B D

  12.***4分***篇末點題,照應開頭;以作者的靜默,表現作者為佛鼓所醒心、動容之情狀,再現佛鼓既讓人沉醉,更讓人震撼之作用,凸顯文章主旨;以“鼓聲又如潮洶湧而”做結,引發讀者無限回味、想象和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