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一本小書又讀一本大書閱讀答案

  我讀一本小書又讀一本大書,“小書”指的是課本知識。“大書”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間生活。 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我讀一本小書又讀一本大書》閱讀材料

  我從不用心念書,但我從不在應當背誦時節無法對付。許多書總是臨時來讀十遍八遍,背誦時節卻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遺。也似乎就由於這份小小聰明,學校把我同一般同學一樣待遇,更使我輕視學校。家中不瞭解我為什麼不想上進,不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聰明用功,我不瞭解家中為什麼只要我讀書,不讓我玩。我自己總以為讀書太容易了點兒,把認得的字記記那不算什麼稀奇。最稀奇處應當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習慣下所做的一切事情。為什麼騾子推磨時得把眼睛遮上?為什麼刀子燒紅時在水裡一淬方能堅硬?為什麼雕佛像的會把木頭雕成人形,所貼的金那麼薄又用什麼方法做成?為什麼小銅匠會在一塊銅板上鑽那麼一個圓眼,刻花時刻得整整齊齊?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滿了疑問,都得我自己去找尋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時便有點兒發愁。就為的是白日裡太野,各處去看,各處去聽,還各處去嗅聞,死蛇的氣味,腐草的氣味,屠戶身上的氣味,燒碗處土窯被雨以後放出的氣味,要我說來雖當時無法用言語去形容,要我辨別卻十分容易。蝙蝠的聲音,一隻黃牛當屠戶把刀插進它喉中時嘆息的聲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黃喉蛇的鳴聲,黑暗中魚在水面潑剌的微聲,全因到耳邊時分量不同,我也記得那麼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裡時,夜間我便做出無數稀奇古怪的夢。這些夢直到將近20年後的如今,還常常使我在半夜裡無法安眠,既把我帶回到那個“過去”的空虛裡去,也把我帶往空幻的宇宙裡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夠寬廣了,但我似乎就還得一個更寬廣的世界。我得用這方面得到的知識證明那方面的疑問,我得從比較中知道誰好誰壞,我得看許多業已由於好詢問別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覺到的世界上的新鮮事情新鮮東西,結果能逃學時我逃學,不能逃學我就只好做夢。

  《我讀一本小書又讀一本大書》閱讀題目

  1.這一小節標題為“我讀一本小書又讀一本大書”,請結合對文章的理解,說說這本“小書”是指什麼,“大書”指的又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沈從文在逃學過程中捕捉到大自然裡的聲音、氣味,在大自然的親近與薰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樂。試從文段中找出相關語句,並談談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寫到的兒童身上表現出來的“野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文章所描寫的來看,小時候的沈從文是一個常常逃學的孩子,由此看來,他是一個調皮而又不願意讀書的學生,你同意這個觀點嗎?文中有沒有可以說明他不是壞學生的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讀一本小書又讀一本大書》閱讀答案

  1.“小書”指的是課本知識。“大書”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間生活。

  2.聲音:“蝙蝠的聲音,一隻黃牛當屠戶把刀插進它喉中時嘆息的聲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黃喉蛇的鳴聲,黑暗中魚在水面潑刺的微聲。”氣味:“……死蛇的氣味,腐草的氣味,屠戶身上的氣味,燒碗處土窯被雨以後放出的氣味……”從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觀察敏銳,記憶超強,對現實世界十分傾心,對大自然的聲音、氣味,社會上的人與事懷有濃厚的興趣。他把大自然與社會生活稱為一本“大書”,他從這本“大書”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他在自然和社會中傾心體驗,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並非不愛學習,而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從沈從文的經歷可以看出,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應該是一種親和的關係。人應該吸收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營養,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遊戲,兒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了適當的“野性”,也就沒有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創造力。

  3.他的逃學和我們所說的逃學是不同的,他的不學是為了更好地學。從文章開頭“我從不用心念書……最稀奇處應當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習慣下所做的一切事情”可以看出來。***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