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計算機應用教學計劃

  學習生活是千變萬化的,它總是在引誘你去偷懶。制定學習計劃,可以促使你按照計劃實行任務,排除困難和干擾。實行計劃是意志力的體現。堅持實行計劃可以磨練你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經過磨練,你的學習收穫又會更一步提升。這些進步只會能使你更有自信心,取得更好的成功。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特徵

  1、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

  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eher***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於人類獲取資訊的來源,即人類獲取資訊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資訊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資訊量多達95.5%,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他還作了另一個實驗,是關於知識保持即記憶永續性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這說明多媒體計算機應用於教學過程不僅非常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而且非常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2、多媒體計算機資訊量大,內容豐富

  儲量大,速度快,這是計算機的功能特點。一張光碟,你可以裝進多次課的內容,螢幕的顯示應有盡有,學生看完一屏又播放一屏,各種有關文章,詮釋詳細全面,使學生見識各種不同的側面。資訊量大這一特點使學生大量接觸文學,不斷開拓視野,時間越長,收益也越大。

  3、多媒體計算機的互動性

  人機互動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是任何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多媒體計算機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互動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互動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樣一種互動方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多媒體計算機的互動性所提供的主動參與活動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的這些特性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作用呢?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我們可以發現,多媒體技術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發揮著特定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創設逼真情境

  西方有句諺語說:你可以把馬拉到河邊,但你卻無法迫使它飲水。這是說,我們可以使學生坐在教室裡,但卻不等於使學生都進入主動學習的臨界狀態。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的文字、影象、聲音、動畫的形象逼真,生動新穎的優勢,提供給學生多樣性的外部刺激,有利於創設良好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舉個例子說吧,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真實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說之物,所寫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壯麗的三峽、浩蕩的長江、洶湧的泥石流等等。當這些物象一旦出現在多媒體教室的大螢幕上,即刻給學生震驚、新奇、神祕、如臨其境的感覺,引發學生無限的遐想,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學生不僅得到欣賞的機會,獲得審美的享受,而且還可以聯絡課文內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加以描繪的。

  例如,在講授《三峽》一課,傳統的教法往往停留在教師對字詞和內容的串講解析上,顯得比較抽象乏味。如果介入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制作技術,在電腦熒屏上逐一給景物染上鮮豔的顏色,再逐一勾畫出山勢、四季景物、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便能讓學生更直觀感受到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實踐證明,結合錄音、畫面等多媒體手段,創設的情境良好,效果逼真,不僅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啟學生聯想的閘門,啟發積極的思維,更有助於把課文中“靜止”的語言變成“活動”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凸現重點難點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說明性文字,如《橋樑遠景圖》等,由於學生記憶中缺乏相應的認識圖式,教學中僅靠語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難懂,往往構成了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浩大的資訊量、豐富的內容,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事物特點,從結構到功能、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觀、更逼真,使複雜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可感,那麼,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

  教學《橋樑遠景圖》,提供畫面給學生,讓他們體會課文中的橋樑結構的多變性,造型的優美,很顯然比起只讓學生想象要容易得多,而且,學生的理解要更深入,記憶要更持久些。

  媒體手段有利於對重點的理解,如講授周敦頤的《愛蓮說》,如果首先運用多媒體圖、音、色來展示荷花的生長環境、習性,以及外觀、顏色、姿態等,改變單一的分析法,那麼,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投入到對荷花的欣賞想象中,而且有助於學生對於“借景抒情”這一教學重點的理解。

  傳統教學靠語文教師支離破碎的分析,多媒體能以其豐富的內容,變枯燥為生動,變抽象為形象,淡化難點,理解重點,使學生得到形象直觀的答案。

  3、拓展學生視野

  傳統的語文教學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語文材料的容量。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需要廣泛的涉獵,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單靠一兩天、一兩次強化訓練,一兩篇優秀範文的講解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沒有一定的訓練量,要想切實提高語文方面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很困難的,這個問題電腦便能解決。電腦不但能儲存大量的語言文字材料,還可以隨時進行超文字連結、檢索和顯示,利用資訊平臺,我們可以輕輕鬆鬆地得到我們所需的任何一種像“大海撈針”一樣的資訊,提取量大,顯示質量高,可使語文教學做到大容量。

  在教學《魯迅自傳》時,事先在Internet衝浪,瞭解網上一些魯迅的資料、他人對魯迅的看法,下載相關內容,做成網頁作為教學導引。在課堂上的演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收集資訊的方向,通過寬廣資訊的收集,既增強對課文、作者的深入瞭解,而且以一篇***課文***帶出幾篇,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品讀多篇好文,從而拓展學生原有狹窄的文學視野。

  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作用非常顯著,有利於創設良好、逼真的情境,有利於順利解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有利於拓展學生學語文的視野,有利於學生對語文課深入研究探索。

  三、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製作

  用於課堂教學的多媒體教學軟體簡稱為多媒體課件,又稱CAI課件,如今多媒體制作工具琳琅滿目、層出不窮,如:Microsoft PowerPoint,它的軟體簡單易學但功能相對較少,互動性差,不過,對於以演示為主的課目來說,用它開發課件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對於語文學科來說,很多語文老師選擇這一簡單易學易操作的軟體,因為語文課堂學習,更多的是文字資訊資料,用幻燈片模式即可。另外,使用幻燈片模式演示,再結合多媒體的超文字連結、網路特性,同樣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課文作深入地研究。

  四、多媒體語文教學課件設計原則

  多媒體課件是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必須藉助的載體,我們要根據設計原則,設計出合適的課件。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設計原則:教學性、科學性、實效性、欣賞性、使用性。

  1、教學性

  這裡所說的教學性,主要是指多媒體語文課件的教學內容。現代教學理論主張教師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是知識的引路人。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圍繞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開,使學生主動學習者。因此,我們在設計和製作多媒體語文教學課件時,就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多設計一些互動介面,給學生們參與語文教學過程的機會,以便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

  2、科學性

  一方面語文課件展示的內容要有嚴謹的知識體系。其表現手法和課文分析過程要嚴密。另一方面語文課件所展示的文字、影象、動畫要比較美觀,插放的聲音比較動聽,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中要正確體現語文學科特點,使內容形象、生動、直觀,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不失正確、科學,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符合基本理論、教學目標,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視教育規律。

  3、實效性

  衡量一個語文課件,可以從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兩個方面來衡量。一個優秀的語文課件,從教師方面說,課件應當能夠簡化教學過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同時畫面應簡潔明瞭,突出教材重點、難點。課件既要系列化又要具有獨立性,最好以一篇課文為單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隨意選取某一內容,這樣就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教師負擔。如板書的寫作、難點的講解等。

  從學生學習的方面講,應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能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動態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語文課件中插入動態圖景,與課文內容形成互補,圖文相互映襯,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文。為了突出《木蘭詩》中馳騁沙場的巾幗女英雄的勇武形象,剪下動畫遊戲中騎馬賓士的武俠畫面貼上到文字上,使文字的表述獲得動感,使學生能較好地感受到花木蘭“萬里赴戎機,關山渡若飛”,“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情景。利用這小小的動畫啟發學生,讓他們注視著動畫永不停息、奮力馳騁的形象,談談對詩句及詩的意境的理解,收到好的效果。冰冷靜默的文字、拗口難讀的詩句,因為動畫的加入變成了令人難忘、巨集大的戰鬥場面,女英雄花木蘭的形象凸現在眼前。

  4、欣賞性

  富有欣賞性的語文課件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語文課件文字特多,課件設計時可將重點內容運用色彩、閃爍、動畫等技術方法使之和其它資訊區別開來,或處理為熱鍵吸引學生注意,利用呈現方式增加新奇感和趣味性。我們在設計語文多媒體課件時,注意以計算機的優勢對需要板書或新增的文字多方設計,不厭其煩地從文字的大小、字型的變化、色彩的冷暖濃淡、背景的色彩烘托效果等多角度進行考慮,來突出文字之美。這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對知識進行識記,同時又提高了審美能力,受到藝術薰陶。

  5、使用性

  語文課件編寫要注意操作時便於語文教師控制,課件應具有良好的人——機介面,並有明確的導航指引。為了便於今後不斷豐富課件內容,可採用模組化設計,每一板塊相對獨立,語文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分段播完整個課件,使教師講授與課件播放相融合。

  總之,多媒體技術對提高語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同步發展,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成為跨世紀的人才具有極其深遠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的內容,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