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商務饋贈禮儀

  在中國,自古以來人們信奉“禮尚往來”的道德行為規範,它更是人際交往,社會關係的重要手段。中國饋贈禮儀有一個複雜的文化體系,送禮物要因人、因事而異,分為百姓人家的饋贈,國家之間的饋贈,節慶、節令時節的饋贈,人生歷程中的致喜、慶賀,問候的饋贈,家族親屬之間的饋贈,同事之間的饋贈,補償性的饋贈,回報式的饋贈和民族間的饋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優雅錦囊一:禮品的選擇

  實用性:送禮要考慮到對方的實際需要。送的禮品要有助於對方的生活、學習或工作等,或是有助於對方的某種愛好。

  紀念性:大部分禮品不在於它的價格,如果有紀念意義,那也是不錯的禮物。

  特殊性:送禮不要千篇一律,要有獨特性。

  優雅錦囊二:饋贈的禁忌

  不能送對方猜忌的禮品:比如,在中國,對老年人忌諱送“鍾”,與“終”諧音;戀人之間不能送“傘”,與“散”諧音。對太晚客人,不能送剪刀,有“一刀兩斷”之意;不能送手帕,因為手帕是用來擦眼淚的。對來自阿拉伯國家,信仰伊斯蘭教的客人,不能送酒;素食者不能送肉食類食品。西方人忌諱送保健品、藥品等。高血壓的人不能送高膽固醇的食品。除了古董之外,不能把自己用過的陳舊的、淘汰的物品當禮物送給別人。

  不能送印有廣告標誌的物品:在中國,很多公司喜歡把一些印有公司標誌或廣告語的公務禮品,當成個人禮品送給別人,其實,這是很不規範的,會給人一種免費讓別人做廣告的感覺。

  優雅錦囊三:送禮忌諱

  送禮沒有包裝:送禮一定要有包裝,否則會給人一種隨意敷衍對方的感覺。

  小禮品、大包裝:包裝盒越大,給人的感覺禮物也很大,如果裡邊知識裝著小禮品,是很不禮貌的。

  送禮不講場合:送禮一定要注重場合、時間,不能在別人上班的時候,把個人禮物當著其他工作人員的面送給對方。這樣不僅干擾工作,還會造成行賄之嫌。

  偷偷摸摸的送禮:送禮不可偷偷摸摸地進入別人屋裡,放下禮物,支支吾吾說不明白送禮的目的;或壓根就不說送了禮物,悄悄地把禮物放在對方平時注意不到的地方,比如牆角、桌子下面等,搞得神神祕祕,一點都不大方。

  禮物上留著價格標籤:對於送出去的禮物,應將禮物的價格標籤撕掉,更不要在送禮時提及它花了多少錢。這一點,在中國絕大部分人卻是反著做的,這對於西方人來說是不能理解的。

  優雅錦囊四:鮮花寓意

  鮮花作為禮物已經成為人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方式。節假日裡、情侶之間、走親訪友等,一束鮮花表達著一種愛意、一份祝福。但送花是有講究的,不可盲目亂送。因人因地,鮮花的品種、色彩、數目、搭配的不同,表示的意思就會不同。

  鮮花的寓意在東西方是有差異的。比如:菊花在中國傳統禮儀中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在九九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裡,人們除了登高望遠,還有觀賞菊花、喝菊花酒的習慣。而在西方國家,菊花只能在葬禮上出現,以表對逝者的哀思。在日本,菊花卻是皇室專用花。

  在德國忌諱送鬱金香,因為代表無情之意;但它卻是荷蘭、比利時的國花,代表著博愛。

  在中國沿海地區,如廣東、海南、福建、香港等地,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忌諱送梅花,諧音“沒花”之意;忌諱送茉莉花,諧音“沒利”之意。

  中國南方和東南亞一帶的人,過年的時候可以送桃花,認為桃花能避邪,有好運將至之意。還可以送銀芽柳,代表“銀條”。這一地區的人們對大麗花也很喜歡,因為有“大吉大利”之意。喜歡金錢橘,代表彩雲亨通;還喜歡劍蘭,在香港又叫步步高,代表事業順利。

  “禮尚往來”“借物抒情”,是溝通感情的一種重要方式。如果禮品獨出心裁,富有創意,令人耳目一新,更是人與物的密切“合作”的表現,能提升整個饋贈的品位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