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學生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中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係。人際關係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所以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很重要。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與同學交往

  ***一***中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1.友誼佔著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朋友之間的情誼為友誼,它是建立在理想、興趣、愛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戀基礎上的一種感情關係。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情感上最依戀的是父母,朋友則處於相對次要的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感依戀便逐步由父母轉向了朋友,並日益得以確定和加強。有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結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學時期。

  2.小團體現象突出

  由於空間上容易接近、年齡相當、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中學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團體中。這些小團體一般由3~9人組成,其成員相互間有高度的忠誠感,在行為方面也有很大的約束力。

  3.師生關係有所削弱

  對老師有了新的認識,並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對於喜歡什麼樣的老師也有了更明確的看法。

  4.易與父母產生隔閡

  不少中學生都覺得與父母難以溝通,有話寧可與朋友講,也不願對父母說。無論在價值觀念、交友方式、生活習慣,乃至著裝打扮等方面,都容易與父母產生摩擦,不斷加劇與父母間的心理隔閡。

  總之,由於自我意識、獨立慾望、自尊心都明顯增強,中學生渴望人際交往的同時,容易出現閉鎖、防禦、自卑、“嬌驕二氣”等交往心理障礙,應該注意並加以克服。

  ***二***人際交往的型別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在一個群體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這麼幾個型別:

  ***1***小團體,指兩三個或四五個交往甚密、義氣相投的同學,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歡迎其他同學的參與,不大與其他同學接近。

  ***2***人緣型,就是在班級中最受歡迎的人。

  ***3***嫌棄型,就是班級中最不受歡迎的人。

  ***4***首領,是指在一些活動中自然湧現出的能擔負領導這些活動的同學。

  ***5***孤獨者,就是很少與他人來往,他人也很少與其交往的人。

  ***6***互拒者,指相互懷有敵意或歧視的同學。

  人緣型是班上的明星,令人羨慕。他們在班上有融洽的人際關係,受到大家的重視和讚美,因而具有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應該說,內心裡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就是“得人緣”,但是不少同學對此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如有的人以為人緣就是會拉關係,有的視為哥兒們義氣,還有的覺得是討好賣乖,等等。

  ***三***培養受歡迎的個性品質

  研究表明,人緣型的學生之所以受同學歡迎,是由於他們有受人喜歡的個性品質:

  ***1***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對人一視同仁,富有同情心;

  ***2***熱心班級體的活動,對工作非常負責任;

  ***3***待人真誠,樂於助人;

  ***4***重視自己的獨立性,且具有謙遜的品質;

  ***5***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

  ***6***有審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動人的儀表。

  可見,人緣不是刻意追求的來的,而是對一個人優良的個性品質的回報。

  希望自己有好人緣的同學,不妨多從加強個人修養上面做文章。這是同學之間人際交往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如何與教師交往

  與老師該如何交往,畢竟學校是由老師和學生組成的,我們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有老師的參與,與老師相處如何,對學習好壞、校園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

  多數同學都有這樣的體會:與哪個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喜歡上哪門課,哪門成績就好;如果與哪個老師關係不和諧也會殃及那門課,這大概也是愛屋及烏的反映吧。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裡,就免不了和老師交往,對學生來說,怎麼和老師交往呢?

  1.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

  老師把幾乎是所有的知識無私的,毫無保留的教給學生,如果他們希望的到什麼回報的話,就是希望看到學生成材、成熟,在知識的高峰上越攀越遠。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但是如果你不尊重別人,別人怎麼會尊重你呢?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這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

  2.勤學好問,虛心求教。

  老師在某門學科上的水平肯定是高於學生的,所以,要向老師虛心請教。

  勤學好問不僅直接受益於你的學習,還會增多、加深和老師的交流,無形中就縮短了與老師的距離,每個老師都喜歡肯動腦筋的學生。其實,向老師請教問題往往是師生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課老師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學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會加深師生彼此的瞭解和感情。

  3.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意見。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會對沒有缺點的人敬而遠之。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零缺點的人。老師也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觀點不正確,或誤解了某個同學,甚至有的老師“架子”比較大,或是太嚴厲,這都是有可能的。發現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婉轉,時機要適當。

  如果老師冤枉了你,不要當面和老師頂撞起來,因為這樣不但不利於問題解決,還會惡化師生關係,暫時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說。不管怎麼說,老師是長者,作為學生,都應置老師於長者的地位,照顧老師的自尊心和麵子。

  4.犯了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

  有的同學名知道自己錯了,受到批評,即使心裡已經知道自己不對,嘴上卻死不認錯,與老師鬧得很僵。有的人則相反,受過一次批評後,就特別怕那個老師,擔心他對自己有成見。這都是沒有必要的。

  錯了就錯了,誰都有犯錯的時候,犯錯了,主動向老師承認並及時改正,老師一樣會喜歡你。老師不會因為哪個學生一次沒完成作業,一次違反了紀律,就對學生下定論,說他是壞學生,就對他有成見。相信老師是會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

  與老師關係融洽既可以促進學習,又可以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會使你一生受益無窮。相信你能做到這一點。

  除了與老師的關係,這個年齡的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是個很大的問題。在許多孩子和家長之間,存在“代溝”。什麼是“代溝”呢?指的是年輕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觀念及價值觀念上存在的距離,並由此導致兩代人之間的相互不理解,產生隔閡。

  如何與父母交往

  ***一***中學生與父母產生代溝的具體原因,從子女的角度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

  中學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反對父母的關心和照顧。身體的迅速成長使中學生獲得了力量和勇氣,但並不能正確地評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認為你是孩子,還處於被保護階段——他們根本沒來得及接受你已經長大的事實;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鮮事物與資訊,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與父母已有的觀點必然會碰撞出不和諧的音調來。

  2.進入青春期隨著生理的發育,心理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特別是女孩子喜歡關上門,自己寫日記,聽流行歌曲,甚至乾脆呆坐閒想,不再在父母懷裡撒嬌,心理上產生閉鎖性,既渴望關懷,又拒絕和父母說心理話。這些變化也會讓父母不安。他們密切關注孩子的動向,生怕發生“早戀”,常常悄悄溜進孩子的房間探究一下。

  3.獨生子女的不良習性到了青春期變的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

  本來就是在長輩的呵護中長大,不願受束縛。隨著獨立意識的萌發及增長,甚至連父母的正確批評都聽不進去,代溝就產生了。

  ***二***怎樣與父母交往

  代溝的存在是客觀的,其擴大會加深兩代人的衝突,給家庭生活,甚至學校生活帶來一些不和諧。但並不是無可奈何的,作為年輕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兩代人的距離縮小到最小程度,既有利於自己健康成長,有可以使家庭氣氛保持溫馨。不妨試一試下面的方法:

  1.對父母的態度要溫和,不採取偏激的行為方式

  進入青年期的中學生對父母的崇拜、依戀、順從減弱,這被稱為“離巢”現象。孩子的驟然長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裡也空落落的。所以我們要理解這種心情,對父母態度要溫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觀點也不要頂撞、鬧氣,可以裝作虛心聆聽的樣子,即使不能採用,聽一下也沒什麼不好,至少可以給父母一點安慰。

  其實,他們何嘗不知道孩子長大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忍不住要說而已。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我們有禮貌,態度溫和他們就知足了。兩代人的成長背景決定了代溝永遠不可能縮小到零,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2.要表現出一定的獨立能力,讓父母放心

  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手帕都不能洗,上學從來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或經常玩到很晚才回來,怎麼不讓父母憂心忡忡?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現沒法讓他們放心。試著去關心父母,幫他們做做家務,談談家庭經濟、你的理想,讓爸媽覺得“我們的孩子長大了”,自然就不會過多地干涉你的行動了。

  3.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

  不管怎麼說,長輩也是從我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他們經歷了“疾風驟雨”時期,以他們幾十年的生活經歷,看問題要成熟得多。我們在慢慢長大,應該學著獨立,但獨立和成熟都有個過程,不是突然的。坐下來,跟爸爸、媽媽談談你的煩惱、你的理想。

  相信父母也會很誠懇地與你交談,從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不要認為和父母談心是“沒長大”,善於和父母溝通正是你越來越成熟、獨立的表現。在交流溝通中,說不定父母也會受到你的影響,接受一些年輕人認可的新生事物,那樣,豈不是無形中縮小了代溝嗎?

  如何與異性交往

  ***一***青春期性心理髮展的三個階段:

  1.對異性的疏遠和排斥

  只是一段短暫的、引發日後對異性興趣與愛戀的前奏曲。一般出現在小學的高年級和中學低年級。表現在:不願與異性同桌,分出明顯的“楚河漢界”;在活動中避免和異性接觸,對比較接近的男女同學冷嘲熱諷等。其實,表面上男女界限分明的真正原因是對異性交往的不安和羞澀。

  2.對異性的關注與接近

  短暫的疏遠和排斥之後,是濃濃的關注與接近。表現是:刻意修飾和裝扮自己,並以各種理由接近異性。這段時期對異性的關注有明顯的好奇性、試驗性、模仿性和盲目性。

  3.對異性的追求與愛戀

  隨著對異性的關注增多和接近的頻繁,高年級學生已經能感受到異性吸引的情感撞擊,出現羞澀不安、疑惑戒備,同時歡樂喜悅、痴迷陶醉,甚至產生一定的追求行為。

  總之,性心理將發生一場鉅變,你準備好了嗎?

  ***二***怎樣與異性交往

  1.自然交往。

  在與異性同學交往的過程中,言語、表情、行為舉止要自然流露,不要閃爍其詞,也不要過分誇張;既不盲目衝動,也不矯揉造作。消除異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異性關係的前提。自然原則的最好前提就是像對待同性同學那樣對待異性同學,同學之間的關係不要因為異性因素而變得不舒服或者不自然。

  2.適度交往。

  就是既不為異性交往過早萌發情愛而驚恐不安,又不因迴避或拒絕異性而對交往雙方造成心靈傷害。建議你要做到自然適度,心中無愧,就不必過多顧慮。

  3.真實坦誠。

  主要是指對異性同學的態度,要像結交同性朋友那樣結交真朋友。

  4.注意分寸。

  就是我們在交往中不能毫無顧忌,比如在談話中涉及兩性之間的一些敏感話題時要回避,交往中的身體接觸要有分寸,特別是和某一個異性長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雙方關係的程度。

  希望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能主動的充實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個健康、樂觀、文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