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人的隨筆

  激勵人的文字,我們都讀得津津有味。那麼我們該如何寫好激勵人的隨筆呢?請往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努力就能成功的例子和理由了,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穫,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可是又有誰在此同時想到,如果沒有一個正確合適的選擇,也許更多的努力都是白費的。

  “付出一定會有回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一直在想這句話。這也是我們最喜歡的哲理,始終堅信著,就算這輩子沒有回報,但下輩子也一定會有。呵呵~這話雖然說得有點懸乎,在佛學上叫做“輪迴”,但細細體會是不無道理的。可有人就會反駁了,說付出不一定有回報,比如說喜歡一個人,不斷為她/他付出,可是如果對方不喜歡自己,那就算再多的付出也是赴之東流的。沒錯,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反駁!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所說的回報是難道就是指你直接想要的東西嗎?不一定的,我們說回報是一定會有的,但也許不一定是你現在馬上要的這個回報,但你所付出的一切,終究還是會有結果的,無非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而已了。還是接剛才的例子,就算對方沒有感覺,你不能從她/他那裡得到你想要的愛。但你至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過了被拒絕和冷漠的辛酸,讓你以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慢慢學會自我調整好心態,從容面對今後有可能出現更大的失敗和挫折,這些難道就不是寶貴的財富嗎?這難道就不會回報嗎?

  呵呵,也許你會砸我,覺得我也太那個了。。。。。。人是現實的,誰都希望得到想得到的,誰的心也不可能放那麼平呀!確實,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是如此的,但有時候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又為何要一直耿耿於懷呢?為什麼不換一個角度讓自己釋懷呢?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幹嗎不讓自己過得更有意義呢?

  所以,唯一能夠讓你的努力所得到的回報跟目標一致的辦法就是作正確、最合適的選擇。人生有太多的選擇了,可以不誇張的說,我們每天都在作選擇,無非是大小而已。***勵志名言 ***不同的選擇,也許就在一念之間,就改變了你一生的命運!你所走的路,你今後的生活,甚至你身邊的人,都會是完全不一樣的了。誰都希望作最好的選擇,可惜人生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最適合的選擇。讀書如此、工作如此、戀愛婚姻亦是如此!所以,其實選擇並不難,難就難在如何才能找到真正合適的選擇。

  本命年了,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本命年啊。跟別人一樣,我也做了許許多多的選擇,有些是我自己選的,有些是在父母的幫助下選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選擇的正確於否!可以說,我很多大的選擇都是父母幫我選的,當然並不是他們安排一切,他們也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大家一起商量,才作出相對自認為正確的決定。而事實也證明,基本上都沒有太偏離適合的軌道。就如同一個演藝圈的名人說過:從小很少聽父母的,但後來事實證明父母的話大多都是對的。是啊,父母是最瞭解自己子女的人,而且有著相對豐富的閱歷,作的選擇自然比自己的要可靠的多。

  也許接下來也只有“戀愛婚姻”這個是他們無法幫我選擇的了。聽過太多正反兩面的例子了,這個選擇太難了,也許現在的我還沒有能力去作任何選擇。每個人都怕選錯!唯一你幫我的就是時間了,時間可以證明一切,我需要它,也只有它能讓我理清楚最正確合適的選擇了。

  “朋友們,希望你們都能有一個最正確的選擇,也許這個選擇不是最好的,但至少它是最適合你的!

  篇二:上帝留下的省略號

  生命是一次華美的日落,盛大卻憂傷,平凡而又震撼人心。有人認為它是轟轟烈烈的,因為它是上帝精心雕琢的傑作;也有人認為它是平平淡淡的,因為它周而復始,是一次又一次無法解釋的輪迴。

  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渺小的存在,當物慾、貪慾在螻蟻般的人群中橫行肆虐的時候;有時,我們會覺得生命是一種偉大的結晶,當它在強暴、苦難、災難中顯出犧牲的悲壯的時候。絕大多數時間,我們有一種珍惜生命的本能,畢竟生命只屬於這一個人而且僅僅只有一次。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就極為小心地絕不錯一步,滿樹的花,就沒有一朵開錯的,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地迎接著唯一的一次春天。在極少數的時候,我們也渴望著悲壯的犧牲,那是因為苟且偷生已嚴重褻瀆了神聖生命的時候,那時死亡反而變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續,因毀滅而永生。

  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不要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不要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

  任何超越實質是一種對抗。

  印證生命實質是生命與自我的對抗。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命真相之後,還依然熱愛生命。”

  活著,就必須承受苦難,只為在解救苦難的那一刻獲得重生。為了這一刻,我們開始苦難地浪跡天涯。

  不斷的苦難曾使約伯的信心動搖,他質問上帝:作為一個虔誠的信徒,他為什麼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難?但上帝仍然沒有給他福音的承諾。上帝把他偉大的創造指給約伯看,意思是說: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無比的現實,這就是你不能從中單單拿掉苦難的整個世界!約伯於是醒悟。

  為了流浪的瀟灑,我們只有揹負一路的坎坷,前進;

  為了冬日的晨曦,我們只有承受一夜的寒冷,堅強;

  為了破繭而出的美麗,我們只有忍受破繭的掙扎,無悔。

  沉重的雲,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樂》的開始。

  上帝留下的省略號,讓生命義無反顧地追逐下一刻的奇蹟。上帝開的一個玩笑,而我們都把它當成神聖的旨意,我們忘卻了自己,而信仰仍在。

  什麼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那帕脫的哪一場戰爭,奧斯丹列茲哪一天的陽光,曾經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經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構造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鑄成歡樂——成為一切心靈箴言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生命的追求是為了更好的生存,生存的終結是為了無悔。

  生命終有闔上眼睛的一刻,只要在呼吸停止之前依舊熱愛生命,依舊嚮往未來,依舊心懷期待,生命追求的巔峰便不再遙遠。

  真正意義上的追求並不是手中握住了什麼,而在於心是否因信仰而變得沉甸。

  篇三:永爭第一

  在大學時,給我們上課的 萬教授,經常會有一些看似漫不經心的提問。

  有一次,萬教授問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兒科的問題也搬到大學課堂?大家當然不屑一答,僅用最低的分貝附和:“珠穆朗瑪峰。”誰知教授緊緊接著追問:“世界第二高峰呢?”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爭辯道:“書上好像沒有見過!”教授不置一詞,再問:“那麼,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是誰?”不料,此次沒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忘記了加加林,而是因為大家知道教授的下一個問題,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個人是誰。於是,教授又自鳴得意地提了幾組類似的問題。非常奇怪,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几乎沒有人不知道,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卻幾乎沒有人知道。

  萬教授很高興,似乎成功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我們卻莫名其妙,不知教授在玩什麼花招兒。幸好教授轉過了身,黑板上飛快出現一行字:屈居第二與默默無聞毫無區別!原來,教授是在鼓勵我們要永爭第一呀!

  教授接著陳述了他的一項實驗結論。12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學生毫無順序地進入一個寬敞的大禮堂,並獨自找個座位坐下。反覆幾次後,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學生則盲目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學生似乎特別鍾情於後面的位置,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十年後,教授對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教授還講到他被很多大型公司視為“人才伯樂”的原因,就是應用了這個結論。教授受託為某公司招聘人才時,總會讓那些應聘者莫名其妙地選座位。教授淡然一笑:“其實,那些應聘者知識實力相差無幾,我哪裡知道誰是千里馬,我不過知道誰愛坐前排罷了。”

  最後,教授語重心長地道:“不是說一定要你們搶坐前排,而是說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十分重要。在漫長的人生中,你們一定要有永爭第一的精神狀態,才會不斷進步,達到事業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