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程歷史教學隨筆

  在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過程,要迎合學生的興趣,才能提高授課效率。那麼我們該如何寫好歷史教學隨筆呢?請往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陳述性知識,如名稱、事實、有組織的論述等。對於此類知識,通常採用複述、精加工和組織策略。有人認為,記憶能力的增進,是組織的結果,因為學生可以用各類別的標題作為提取的線索,從而減少回憶時的負擔。在歷史教學中,我一直在試圖教會學生對資訊進行分類,使學生不僅能夠有序地組織材料,而且能夠弄清這個組織性的框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學生陌生的思維導圖和熟悉的漫畫方式。思維導圖和漫畫,都屬於組織策略中的表象策略,通過建立系統的視覺化的知識結構,明確知識之間的聯絡,促進學生學習。當然,二者也有區別。

  思維導圖【7】是英國心理學家託尼·巴贊提出來的。他認為,放射性思維是一種新的、以大腦為基礎的高階思維形式,而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形式。它是在層級和分類的資訊組織基礎上,從中心主題出發通過特定的關聯展開分支。由關鍵詞或圖形標識分支,充分利用色彩和字型的變化將放射性思維過程和結果變為視覺化的工具。思維導圖的核心思想就是既運用左腦的詞語、數字、邏輯等功能,同時也運用右腦的色彩、影象、符號、空間意識等功能,將思維痕跡用圖畫和線條形成發散性的結構,從而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緊密結合。漫畫是學生用自己選擇或設計的形象、符號,將自己理解的歷史資訊視覺化的展現出來。“漫畫”歷史,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資訊,加強歷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絡,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我相信,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大腦,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大腦的創造力,學生的思維導圖和漫畫作品給了我極大的信心。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第七單元、第八單元,課標要求基本是瞭解這個層次,但知識點叢生,我常常不知如何處理。於是,我嘗試思維導圖和漫畫這種圖·畫STYLE的方式。例如,必修三第19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我自己覺得講起來索然無味,乾脆帶著學生“畫”了一節課。必修三第21課《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我也嘗試讓學生繪製思維導圖。

  課後還有學生給我寫了體會:學生辯證分析了思維導圖的利弊,利在動手動腦,幫助學生貫通知識點之間的聯絡,比普通的填空題更能促進記憶,而且色彩豐富,愉悅身心,但弊在費時。相信只要正確引導,運用思維導圖還是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的。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漫畫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我在上必修三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的複習課時,我也引入了這種方式。必修三第19課《建國以來重大科技成就》的課堂教學也曾經採用漫畫形式。對於很難出彩的必修三課堂教學,我嘗試採用思維導圖和漫畫形式,帶領學生圖畫歷史,使師生身心愉悅的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受益良多。

  篇二

  我國的基礎教育一直是為“應試”服務的,始終以高考為目標。所以,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之下,歷史這門學科長期成為單純的複述性的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

  具體而言,從教學方法來看,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夠突出,很多時候,我們是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相結合為主,學生的調動很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實際上這些都是應試教育留下的病根。

  從教學結構來看,我們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結構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理念和精神,這一點與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述人類歷史。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方進行的,由一定的人物“扮演”一定的事件。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太偏重於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蒐集與處理資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說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一個人物是英雄,學生茫茫然,似懂非懂,很明顯情感教育在歷史課堂上是落實的很不夠。

  以上這些問題在我的歷史教學過程中也是經常出現的。

  隨著形勢的發展,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此,國家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程序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然而在我實際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我要完全達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在課內課外下大功夫,研究學生、研究課堂、挖掘教材、多學習、多聽課,在歷史教學中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更好的完成歷史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