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方面的散文

  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本,教育在於培養人才。不光是知識上的,還有思想和道德上的。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感恩教育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裡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為,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曆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境裡,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大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處於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大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成謙虛進取的心態,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權責意識。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為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師生關係、長幼關係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裡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權責觀。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大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要使感恩意識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為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薰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要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身邊的例項教育學生,要觸及學生的靈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過分理論化,收不到實際效果。

  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師的模範榜樣作用早已為人們所共識,要引導大學生學會感恩,教師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教育心得體會,感謝學生的配合和幫忙、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鄰里的互助和照顧……學生從老師日常生活的點滴言行中,最能夠學會知恩和感恩。

  :素質教育之我見

  再次聽說17歲學子憤而弒母,並且坦言“不後悔”,嘿,我一點也不吃驚。

  我有一女兒,17歲,讀高二,真正辛苦不可說!黑麻麻地早晨六點出門上車,烏浸浸地晚上十點半歸來拉燈,還好,她是共和國功勳教師魏書生手下的良臣順民,不僅沒有絲毫怨言,而且每每慶幸:大家都在拼,個個不要命,這樣的人生最過癮!

  我也有一個兒子,9歲,讀小三,真正恐怖說不得!六點半本不想起床他老媽硬要把他從床上拖起來***拖麼子拖?總有一天我要砍死你!***,一邊強迫他洗漱一邊賢妻良母般絮叨不已,要讀書,快點,又遲到了***讀麼子讀?要讀你去讀!***。結果在學校里語文老師罰站,英語老師罰跑步,數學老師總是打他的手掌心,每次回家把書包大老遠地一扔,一臉不高興,氣哼哼,兼帶惡狠狠:“總有一天,我要把那些***老師一個一個全殺掉!”

  是世態人心變了嗎?是的!可惜的是,普天下父母和教師的觀念卻一點都不變!

  記得小時候,我曾經看過一部美國電影,這部電影以寓言的形式猛烈抨擊這個發達國家的教育場景:一間間教室像一部部大型機器在發出轟鳴,它吞進去的是一群群原本年輕鮮活的生命,吐出來後卻成了一排排型號相同模樣相近的肉類罐頭瓶!

  我不知道別人這部影片之後有沒有留下點點深深淺淺的烙印,但在我,這和魯迅先生80年前痛苦的吶喊聲一樣觸目驚心!

  一個教師不泯的良知感,一個記者強烈的責任心使我不能夠把失誤僅僅推諉給尚不發達的國情或者冥頑不化的官員。是的,國家需要富強,教育應當優先;體制必須改變,但個人觀念儘可超前!想想看,一個教師往三尺講臺一站面對全班幾十名學生的檢閱,這個位置頓時成了真個教育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人類文明的薪火就是在這個時刻衣缽相傳!

  回想我們的傳統教學,所有的知識都被分解成統統可以在測試中加以量化計分的“知識點”,在這種支離破碎、索然無味的應試教育面前,教育的人文底蘊、人的低位、情感、價值、尊嚴統統可怕的消失不見;而教師方面,作為薪火相傳的橋樑和掌舵導航的渡者,不是濟公般普渡慈航,而是一個個擺出一副新聞聯播員的面孔認真地誤導蒼生,如果還不能夠及早認識到這一點,真是罪莫大焉禍莫大焉!

  人,最難改變的就是思想和觀念。要那些習慣了用酒杯大碗盞盛飯吃的城市小市民改用青花大菜碗吃飯尚且不可能,要普天下父母改變存錢養老、看病、送子女讀書、甘當房奴等思想和觀念又怎麼可能?當中國學校普遍以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來區別學習有差異的孩子時,德國的教師早已堅持反對“好生”“差生”的概念——認為這樣的區別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更是對他們平等人格的踐踏和輕蔑!由此可見,不同的教育實踐源自教育者對教育的不同把握與理解。中國教育界對超常少年的超常教育已經嘗試了30多年,高考也恢復了30多年,但人們——尤其是那些有識之士卻存有太多的困惑與不解:我們為什麼就培養不出一個愛因斯坦呢?!到今天這答案已經昭然若揭:因為我們只想培養一個分數很高的解題能手愛因斯坦,卻忘了同時要培養出一個作為文人、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愛因斯坦!沒有這麼一個完整的教育理念,只知道自欺欺人地傳播愛因斯坦“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半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所謂名言,只知道可憐兮兮地強迫學生記住“下雨”的“下”作何理解,佈置一大堆家庭作業還要以為認真負責心地坦然,那麼,那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諾貝爾獎,就永遠也只能騷擾得我們中國人既頭痛而又心癢癢!

  當前的教育改革呈現出一片嶄新的氣象,各路人馬熙熙攘攘你方唱罷我登場。借問素質在哪裡?學童遙指講臺上!所以我認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真正關鍵在於提高教育者本身的素養和質量!

  庸師傳授知識,名師傳播思想。試問有幾位教師能夠對學生平等相待上課時春風滿堂勇於撕破師道尊嚴的假象敢於斂起道貌岸然的模樣?又有幾許中學語文教師能夠筆端綻花筆下生風大好文章溢彩流光或者舌妙無常出口成章在講臺上縱橫捭闔神采飛揚?見得太多的只是一支粉筆兩副嘴臉三尺講臺四季鬼混或者照本宣科無可奈何無法可想或者死揉硬搓死去活來書山題海把學生折騰得五馬分屍六親不認期期分數高巴不得炸學校久而久之實無一用還要得意洋洋自以為是的教書匠!孔子的“有教無類”在那些歧視差生的老師眼裡,這一份博愛歸向何方?陶行知的“勿謂童稚何知,須知孺子可教”,在那些黔驢技窮的老師心中,這一種豪情正在消亡!只爭利益多少與短長,忙於日常應酬和交往,婦唱夫隨走四方,吆三喝四砌城牆,誰在恪守教學相長?誰在鑽研天圓地方?誰在書山學海泛舟衝浪?誰在教改園地博採眾長?誰在突破自身飛躍迷茫?誰不貪戀溫床虛度時光?人生一輩子,原來還是一個一個都在為錢發瘋,為愛發狂!

  培根說得好:“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數學使人精密,博物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和修養使人口吐華章。”成長是一項工程,教學是一種生態。遠親繁殖有利於培育良種,雜交品種遠勝於單細胞分裂。讀物理、化學,不僅有利於增進科學知識,而且有利於培養科學思想;同時,讀歷史、地理,在擴充套件人文知識的同時,也豐富了人文思想;而音樂、美術之類的書籍,更有助於提高藝術修養。還有課外的報章雜誌乃至那些流傳千古的中外名著,“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開卷有益,信言不虛。當前,中國學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習題做得太多,書籍看得太少;人文思想全無,文化底蘊不足。縱有所成,也難免心理失卻平衡,做人一塌糊塗!所以說,教師應當最大限度地解除掉學生的身心束縛,最大可能地激發起學生的讀書興趣。要永遠記住,我們成天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群體,而不是一架架死板的解題機器。每一門知識都融合於人類文化的整體,我們教師只有首先用這個深湛而弘大的文化整體去塑造自己,才能把握住素質教育的真諦:教會學生懂得“我愛吾師,但我更愛真理”,敬畏自然,熱愛文明,尊重人性,關懷社會,關心他人的起碼常識;更讓自己明白:教書育人,不應當讓學生像守財奴般積攢知識,而是要讓他們在對無限的智慧、真理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與追求中脫胎換骨壯大自己,從而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勇於創新,敢於求異!

  當人們疾呼教育興國從而實施素質教育的時候,不應當忘記,一種喪失其真諦,只追求硬體建設只看重教育手段的物質教育諸如幻燈電腦多媒體,亦足以窒息一個民族的生機。於是我想,給教師提供一種創造性勞動可能的自願和必要的自由,也應當成為整個社會和教育體制必須加以解決的當務之急!

  最後,讓我們把時光倒流回從前,頓現兩千多年前孔子的諄諄告誡:“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歷史的尾巴掃到了今天,我想,這個“學”不會是隻圈在學校裡學習課本和經典,理應包括電腦尖端各行業;這個“不倦”更不可能只是不知疲倦地給學生布置許許多多的家庭作業!“任何程度的知識,可以以適當方式教給任何程度的學生。”聽了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贊科夫的這麼一番振聾發聵之言,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在教改路上縮頭縮尾裹足不前?我們還有什麼藉口墨守陳規不奮發圖強趁大好春光躍馬揚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人師表者都應當好好想想陶行知先生的金玉良言!

  書山有路用心悟,教海無涯奮力劃。教給學生“什麼是記敘文”之類的膚淺知識,不如教給學生“怎樣才能寫好記敘文”的絕妙方法。告誡學生不能寫“提醒幸福”“提醒關愛”“提醒時光”之類的作文標題,只能說這樣的語文教師素養實在太差太差!

  而太差太差的老師又實在太多太多,還沒有被學生殺掉,只因為我兒子還沒有長大哦!那麼,就請你們在應試教育的大纛下暫時偷著樂吧。

  :失敗的教育

  昨天下班後,我照舊去接兒子,等在他校門口,今天他很快就出來了,看兒子生氣的樣子,我想今天肯定又是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兒子終於開口了,說:“我要把她告到教育部。”呵呵,我耐心的傾聽他在校發生的事情,原來是兒子作業寫得不好,被老師給撕了,這有什麼啊!我就勸兒子,媽媽當班主任的時候,學生寫不好,我就給撕本、然後讓學生換本,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啊,寫不好再重寫,這個你有什麼接受不了的,有什麼可生氣的啊?一路上,兒子靠在我的背上,傷心的哭著,我的心裡也不是滋味。到家裡,兒子拿出作業本給我看,的確作業寫得不怎麼樣,我又開始教兒子怎樣才能把作業寫好,讓老師滿意。這件事我到沒生氣,覺得老師被學生氣壞了,孩子被批得夠嗆,傷了自尊心,幼小的心靈上缺少了安慰、感到無助。

  寫作業、吃飯、玩電腦,時間已到了20:30,兒子想起英語課文還沒背,又開始背課文,拿起書,連讀都不會,更不用談背了,我很生氣,怎麼會這樣?我責怪兒子上課沒好好聽講,兒子委屈地說:“由於學生學英語作業本有的沒寫名字,難往下放,所以發了一節課,就沒上上課,今天幾篇課文一起講的。”兒子不撒謊,難道真的是為了發本耽誤了正課,這叫什麼教學啊?這是什麼老師啊,怎麼能用個別學生的錯誤來懲罰60個孩子呢!誤人子弟,拿學生不識數,我真的好氣憤。

  晚上,我一句一句地教兒子讀英語對話,孩子讀得很吃力,不認識單詞、不知道單詞的意思,只是一味的硬背,這樣的教育有價值嗎?我兒子是個聰明的孩子,可見課堂是怎麼過的。

  剛開學,我也聽了幾節課,都是一樣的感覺,老師素質太差,責任心不強,課堂上天南海北、信口開河,邊聽課邊感慨,甚至被家長几次告下臺。現在的教育怎麼會這樣,我真的希望體制改革來個徹底,不合格的教師下臺,祖國的希望不要葬送在你們手裡。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