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有什麼歷史淵源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其創造有著豐富的歷史淵源和理論基礎,造就了這麼偉大的學說,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五行學說的歷史與理論知識,供大家學習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行歷史淵源

  元素論五行學說

  蔡墨早在春秋時期便提出了元素論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金、水為序,是迴圈數了 ,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因為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帝》篇中記載:“……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範》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它提出了為人們所用的以水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質和作用,但是它沒有觸及“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絡。

  五行學說的形成可能有多條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堯舜時期羲和就開始了術數五行實踐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已有考證;其二是源於商代後期以來方位觀念的術數化,甲骨文中有很多關於“四方”、“四土”的記載,東、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觀念在商代後期已經形成。這種方位觀念的術數化約在春秋戰國之際完成,如《墨子·貴義》有時序和方位,如《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史記·天官書》有對四季天象方位的觀測做記錄。其三,是來源於西周後期以來逐漸興起的“五材學說”,五行最初源於五材,五材則導源於六府。古代有水、火、金、木、土、谷六府主管事務,周幽王之後撤銷谷府,逐漸形成“五材”。《國語·魯語》《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記載,春秋時期,五行基本確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則有五行。

  “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注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執行”,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因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為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了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導致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五行”意味著物質運動;意味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

  德性論五行學說由思孟學派提出。馬王堆帛書五行和郭店簡《五行》的出土即是證明。

  五行的理論基礎

  創造五行理性基礎

  我國悠久燦爛的治水文明、青銅冶煉技術、陶瓷燒製技藝都可謂是五行的藝術。她是哲學,在人生上採取的是“順其自然的態度” 。

  《出生時間與命運》指出,陰陽是宇宙的基本法則,宇宙間一切事物都由陰陽相互作用而產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陰陽產生,那麼五行作為一種實質性的事物形態,它產生來源也不會例外,也必然由陰陽為基本材料生成。馬王堆帛書《易》說“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有人道焉······”金、木、水、火、土每一行的本質都是陰陽***剛柔***。

  陰陽又是怎樣生化出五行的呢?它就是《易經》中的八卦。八卦為乾、坤、艮、兌、離、坎、巽、震八個經卦,可以構成六十四個復卦,按照出生時間與命運一書的解釋,八個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質:

  震為雷的性質為木,位於正東方;兌為澤的性質為金,位於正西方;離為火的性質為火,位於正南方;坎為水的性質為水,位於正北方;坤為地的性質為土,位於西南方;艮為山的性質為土,位於東北方;巽為風的性質為木,位於東南方;乾為天的性質為金,位於西北方。

  從八卦中看到,離為火位於正南方,坎為水位於正北方,震為雷位於正東方,兌為澤位於正西方,在這幾個方位中,同五行中的火位於南方,水位於北方,木位於東方,金位於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雖然八卦的性質屬性是以五行的性質屬性為標準劃分的,但這種劃分在充分地說明了八卦的性質和五行的性質有了一種和諧的溶合,特點是八卦中的離火和五行中的南方火同為一物,八卦中的坎水和五行中的北方水同為一物,五行與八卦中的水與火兩項基本物質元素具有的同一性,絕對不是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在表明它們之間有著必然性的關係。

  八卦是由陰陽產生,陰的性質為黑暗寒冷,其基礎性的形象物質體現為水,陽的性質為明亮炎熱,其基礎性的形象物質體現為火,陰與陽之間的不斷相互作用,先生化出四象,再生化出八卦,應該注意到,八卦是由陰陽為原始材料生成,這就是說,八卦中金、木、水、火、土的五種性質事物,全部都由水與火兩種性質為基礎,再經過相互作用後的產物,在注意到這個生化來源後,可以看到,陰陽的水與火,和五行中的水與火,和八卦中的水與火,同屬於一樣的物質,由此可以肯定地說,五行的產生來源,必定來自於陰陽,陰陽不但是生化八卦的母體,同樣也是生化五行的母體。

  應該注意到,八卦中的不同性質,是以四象為基礎,在每一象上再另加一陰或一陽而生成,而四象則由陰陽相互變化而產生。為陰陽運動變化規律中的四個標定點,四象有東、南、西、北的分屬,少陽歸屬東方,形象為青龍,性質為木;太陽歸屬南方,形象為朱雀,性質為火;少陰歸屬西方,形象為白虎,性質為金;太陰歸屬北方,形象為玄武,性質為水;如果將四象與五行相比較,就會發現雙方有非常多的相同之處,五行木歸東方,火歸南方,金歸西方,水歸北方,土歸中央,四象只比五行少了一箇中央方位。

  陰陽本質

  一、五行是陰陽的不同的組合狀態;

  二、五行是陰陽互動運動的不同階段,如果把太極圖陰陽S曲線比作波浪運動,那麼五行是陰陽波浪運動的不同波段。太極圖恰好說明陰陽和五行的關係***如下圖***。

  五行與狀態的對應關係為:

  水-->太陰極限狀態

  木-->陰消陽長狀態

  火-->太陽極限狀態

  土-->陰陽平衡狀態

  金-->陽消陰長狀態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