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的使用方法

  黃芩,中藥名。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脣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黃芩使如何使用的。

  黃芩的用法

  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溼溫、暑溼,胸悶嘔惡,溼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1、治小兒心熱驚啼:黃芩***去黑心***、人蔘各一分。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服。***《聖濟總錄》黃芩散***

  2、瀉肺火,降膈上熱痰:片子黃芩,炒,為末,糊丸,或蒸餅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3、治慢性氣管炎:黃芩、葶藶子各等分,共為細末,糖衣為片,每片含生藥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4、治上呼吸道感染,腸炎:黃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時,過濾殘渣,再加二倍水浸泡兩次,合併濾液,用20%明礬液倒入浸液中,調節pH為3.5***每100公斤黃芩,需明礬6~8公斤***,產生黃色沉澱,靜置四小時,棄去上層清液,將沉澱物裝入布袋中加水過濾,烘乾,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5、治淋,亦主下血:黃芩四兩,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6、治崩中下血:黃芩,為細末。每服一錢,燒秤錘淬酒調下。***《本事方》***

  7、安胎:白朮、黃芩、炒曲。上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8、治痔瘡:黃芩、紫草、關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牡丹皮、薑黃、丹蔘,根據醫囑量,每天晚上一帖。***《民間方》***

  9、治產後血渴,飲水不止:黃芩***新瓦上焙乾***、麥門冬***去心***各半兩。上件,細切。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倘氏家藏方***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1、抗菌

  黃芩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致病性面板真菌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

  黃芩能夠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3、抗炎

  黃芩素、黃芩苷能夠抑制急性炎症反應。抑制炎症模型滲出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炎。

  4、清熱解毒

  研究表明,黃芩有解熱的性質。黃芩有解毒作用,與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關。

  5、保肝、利膽

  中醫認為,黃芩清肝膽,保肝,與抗氧自由基損傷有關。

  6、鎮靜

  黃芩對中樞抑制,能夠起到鎮靜的作用。

  7、降低血壓

  黃芩酊劑、浸劑、煎劑、醇或水提取物、黃芩甙均可引起降壓作用。浸劑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腎性高血壓,酊劑可使神經性高血壓回至正常。

  8、利尿

  在急性利尿實驗中,黃芩甙元作用最強,漢黃芩素次之。黃芩醇提取物及煎劑亦有利尿作用。

  9、對血糖血脂的影響

  黃芩能夠降低血脂,能使血糖輕度上升。

  10、解痙作用

  黃芩可消除強直性痙攣的症狀。

  11、安胎作用

  黃芩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朮、竹茹等配合應用。

  12、抗癌作用

  黃芩能夠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細胞的產生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