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是什麼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出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詞句註釋

  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⑵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⑶佳節:美好的節日。

  ⑷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⑸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白話譯文

  我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家鄉兄弟們登高的時候,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人。

  創作背景

  此詩原注:“時年十七。”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闢熱氣而御初寒。”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英文解釋

  On festive occasions more than ever one thinks of one's dear ones far a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