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對讀書的思考文章

  編者按: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作者覺得讀書是他享受成長的一種方式,下面我們來看看《“嚼”詩開卷染墨香》這篇文章吧!

  唐按:

  讀書喜歡“嚼”,滋味不一般:我喜歡看書,抿一口清茶,執一支鋼筆,聽一陣風動,在書中邂逅一個人,結下一段情,或欣喜,或哀傷,或憂愁,或沉思,都融在筆尖,書寫屬於自己的所感所動。遇到喜歡的句子,我會“咀嚼”——讀出聲來。

  “嚼”詩開卷染墨香

  曉彧

  ***寒假投稿 高一7班***

  清風吹拂,翻開書卷,墨香散溢,暗韻盈袖。讀書愛書,這是我享受成長的一種方式。

  我喜歡看書,抿一口清茶,執一支鋼筆,聽一陣風動,在書中邂逅一個人,結下一段情,或欣喜,或哀傷,或憂愁,或沉思……都融在筆尖,書寫屬於自己的心之所感,情之所動。

  我愛看書,不只是用眼睛看 ,更喜歡把句子放到嘴中“咀嚼”——讀出聲來。遇到喜歡的句子,我會用筆輕輕畫上屬於我的記號,反覆“咀嚼”,“嚼”出味道了,再繼續讀下去。

  讀讀這樣的現代詩吧:“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嚼”在口中,心神裡洋溢的是愛的甜漿。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嚼”著舒婷的《致橡樹》,我能感受到女性的獨立與自尊呼之欲出,而作者把自己對愛情的憧憬與嚮往藏在詩中,向每位讀者傾訴。

  讀讀古詩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的《一剪梅》恰是把這纏綿相思愁寫絕了,讀著讀著我不禁微微皺眉,唏噓嘆息。

  “嚼”詩之餘,我樂於看書,且執著於看書的環境,這是我相遇《挪威的森林》時落下的“病根”。

  那天是雨夜,綿綿密密的雨絲在窗前嬉戲。風搖動窗子的呼聲與雨打在窗上的間斷聲交織在一起,成為暗夜裡和諧的奏鳴曲。窗外是一抹蒼翠,被細雨淋溼的葉子展現著新的生機,而窗上滾動的雨珠則為這眼前的景緻罩著一層朦朧的紗。我開了窗,細密的雨絲飄進心田,滋潤著有些怠惰浮躁的情緒。

  我隨手拿起一本書,正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打開臺燈,書頁上流淌的是靜謐。雨絲飄零,有時飛進來的點滴打溼了書卷,或是飛進了那片陰冷的挪威的森林,沁入渡邊君的迷惘,直子的憂傷,綠子的微笑。

  蒼翠的青春掩飾不了蒼白的哀傷。一個雨夜,在那片森林裡我靜靜走過,留下淡淡的足跡。而第二天早上我又翻開《挪威的森林》,卻總找不著回到那片森林的小徑。那草的芬芳,山的曲線,狗的吠聲都定格在晚間的雨絲裡。

  由此我總愛在特別的環境裡讀一本特別的書。現實環境與書中意境相結合,總會散發出別樣的韻味。

  一本書,一樣景,我鍾情於各種景物描寫。我沒去過很多地方,可我卻在書中領略過《塵埃落定》裡藏族的風情,《雪國》裡日本唯美的雪景,《追風箏的人》裡阿富汗秀美的田野……一本本書記錄著一幅幅瑰麗的風景畫,有的幽靜,有的秀美,有的壯闊……是書,帶我環遊世界,瞭解各國的風土人情。

  宋真宗雲:“書中自有黃金屋。”雨果說:“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書於我,乃良師益友。翻開書卷,墨香暈染,我喜歡體會詩中的悲歡離合,感悟人生的無窮真諦。

  唐某人曰:

  讀書如會友,開卷染墨香;邂逅筆尖情,“嚼”出味道來。“讀書愛書,這是我享受成長的一種方式。”能在閱讀中享受“暗韻盈袖”的開悟之樂,此乃雅趣。而這書,則是風情萬種的知己。“我沒去過很多地方,可我卻在書中領略”藏族風情,唯美雪景,秀美田野…“是書,帶我環遊世界,瞭解各國的風土人情。”如此,你就是書友智者。

  “我愛看書,不只是用眼睛看,更喜歡把句子放到嘴中‘咀嚼’——讀出聲來。” “遇到喜歡的句子,我會用筆輕輕畫上屬於我的記號,反覆‘咀嚼’了,再繼續讀下去。”這是“嚼”的功夫,亦是“嚼”的方法,值得更多的少年分享借鑑。

  從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到舒婷的《致橡樹》,從李清照的《一剪梅》到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從《塵埃落定》到《雪國》,從《追風箏的人》到宋真宗的名言,更到雨果莎士比亞的大家哲語,你一路走來,藉著書,就好像鳥兒有了翅膀,飛過悲歡,感悟真諦,這大概也是開卷染墨香的少年風采吧。

  2018年2月17日星期六,農曆大年初二,23:35評閱

  公眾號|悅讀致遠高中生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