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好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總會有它的優點。這些好的文章能夠讓我們學習到東西,值得收藏。閒暇的時候看看,可能每一個的閱讀都有不同的收穫。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省錢但不要過苦日子

  水湄有個熟人叫小艾,小艾以前是個花錢挺大方的女孩,偶爾也“月光”一下。不過她就快要結婚了,為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結婚花銷和婚房那“亞歷山大”的房貸,小艾最近節約為上,同事聚會一律不參加,天天躲在家裡吃方便麵。

  水湄實在看不過去,有一天在咖啡間裡抓住了小艾,關心地問她說:“你最近怎麼回事啊,大家聚會總也看不到你,表情又是咬牙切齒,又是愁眉苦臉的,是不是遇到什麼事了?是不是跟未婚夫有什麼矛盾啊?”

  “不要烏鴉嘴哦,我感情生活好著呢。我這不是在省錢嘛。”

  “咦?省錢啊,這個我喜歡,你都是怎麼省錢的啊?”

  小艾一想,對啊,這個事應該向水湄請教一下,說不定她可以給自己不少有用的建議。於是她找到我說:“我經常不吃早飯或者午飯,一方面減肥,另一方面也可以省錢啊。”

  “喲,這可不行,我告訴你啊,早飯很重要啊,不吃早飯,一則你一上午都會沒精神,二則其實反而會讓你變胖哦,對面板也不好。到時候你怎麼做漂亮的新娘子啊?其實省錢可以有很多方法啊,不要通過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來省錢。要做到既省錢,又不過苦日子。”

  “哦,那你說說有什麼既省錢,又不過苦日子的祕方啊?”

  “比如早飯啊,有些人不吃是為了節約時間,有些人不吃是為了節省錢,其實早飯很簡單的。比如麥當勞就有6元早餐,基本營養都齊備了。

  “有時候,我晚上把紅豆薏米加熱水放在保溫杯裡,第二天早上就是溫度適合的紅豆薏米粥了。夏天大家都喜歡躲在空調屋裡,很容易有溼氣,紅豆薏米粥對祛除溼氣最有好處了。再加上前一天去買個淡饅頭,用1分鐘在微波爐里加熱一下,塗點花生醬或者腐乳,營養豐富的早餐就做成了。而且這一頓早飯,準備時間不超過3分鐘,成本不超過3塊錢,省錢可不能省營養啊,女人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啊。

  “還有上次聽說你送一個同事生日禮物,買了一副小耳環,就花了400元,這種錢也是可以省的啊。”

  “對啊,所以我以後就不再參加他們的各種聚會了。”小艾搶著說。

  水湄白了她一眼:“拜託啊,還是那句話,省錢不能降低生活質量啊。你老不參加同事的聚會,年終考評的時候,同事互評的分數怎麼辦?”

  “啊?!我光想著省錢了,那你說怎麼辦啊?”

  “其實送小禮物,關鍵是心意,不在於價格。像我有時候會去淘寶找一些定製的陶瓷小掛件,每個都不一樣,外面也買不到。然後自己買不同的禮盒,再挑選一張賀卡寫一些我的祝福,大家收到後都很高興呢。因為小掛件是一次性買十幾件的,所以,店家給的價格都很便宜。禮盒和賀卡也可以在網上買。這樣不但價格是你可以承擔的,別人在收到禮物的時候,也能感受到你獨特的心意。”

  小艾想起她過生日的時候,水湄送了一個別致的素色禮盒,用乾枯的滿天星鋪滿了盒底,裡面是一個有著誇張表情的龍貓的胸針,賀卡上寫著——只有永遠充滿童心的人才會喜歡龍貓,祝福永遠不會老的小艾生日快樂!

  小艾跳起來說:“真的呢,你送我的那個禮物,我好喜歡。我從來沒想過這個禮物是貴還是便宜。”

  水湄笑著說:“那我告訴你,其實很便宜,你會不會不開心啊?”

  “不會啊,我特別感動你還記得我最喜歡龍貓啊。”“所以啊,其實有時候並非只有花很多錢才能解決問題的。當然嘍,有時候還是需要花點時間尋找資訊的,你還記得上次我組織在‘巴國布衣’的聚餐吧?”

  “是啊,那天的菜好豐富啊,大家也聊得很開心,最後結賬的時候,居然一個人才消費了60元,把我們都驚呆了。但是我們後來又去過一次,人數還沒你組織那次多呢,怎麼一個人分攤了100元還不止啊?”

  “哈哈,其實因為要組織聚餐,我就在網上找評價比較高的團購,那次我們10人套餐的團購價才498元,又加了一點點飲料的錢,當然就比較便宜啦。那次省錢的要訣在於要提前準備,要花時間收集資訊。”

  “水湄啊,綜上所述,你說的省錢方法,很多都不是剋扣自己,而是通過花時間、花心思,以及早做準備來做到的,對吧?”

  “你總算是開竅了,而且啊,省錢有時候也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它可以充分挖掘你的創造力哦,別老是愁眉苦臉的了,省錢也是為了好好生活,你把日子過得這麼苦,就是省下錢來也沒意思,對吧?”

  “對,哈哈!”小艾笑開了懷,“我們的口號是:“‘省錢不能過苦日子,省錢不能降低生活質量!’”

  篇2:一生只愛一個人

  有一封郵件,寄件人說她從初戀到現在都是那一個男人,現在兩家人在商量結婚的事。男朋友很堅定,對她也很好,她卻開始猶豫了。她說見過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感覺男朋友除了對她好,其他都蠻普通的,便開始覺得自己最好的年華都給了他,以後一輩子都只能愛一個人,會不會有點可惜,然後又對這樣想的自己感到卑劣和羞愧。

  最後她問我:“小巖井你說,真的有人能做到一輩子只愛一個人嗎?”

  我的回答很簡單:“我不認為一輩子只愛一個人是件可惜的事,也不認為一輩子愛過很多人就是一件不道德的事。”

  在愛情中,愛過的人多或者少,並不能代表什麼,給過愛的人多少幸福與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判斷一個人愛的價值,要去感受他對你獨一無二的溫柔,而不是計較他是否足夠好,或者他愛過幾個人。

  於是我又想起了朋友宋跟我講過的他父母的故事。

  宋開始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咖啡館有點吵,我也有點心不在焉,偷瞄著後桌的三個漂亮女生。那三個女生此時在同仇敵愾地數落自己男友不體貼、不溫柔,眉眼雖是緊蹙的,空氣中卻是掩不住的歡喜,這種歡喜就像父母喜歡當著外人的面數落自己的孩子一般,是出於喜愛的挑剔。我偶爾用餘光掃到她們的眉飛色舞,聽到一句:“溫柔的好男人都死光了嗎?”

  真巧,宋講的這個故事,就是有關溫柔的。

  宋爸以前是在小鎮上開地下***的,宋的叔叔是做民間借貸的,說白了,就是放高利貸。當然,他們明面上都有正經的工作,這個不好細說。

  可想而知,宋從小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長大的,雖然沒有香港電影中的黑社會那麼誇張,但他偶爾參加大人的聚餐還是覺得那些大人們喝酒、抽菸、說髒話的樣子很不舒服。從外表上看,宋爸跟溫柔完全不沾邊。

  儘管如此,父親和叔叔在宋眼裡,並非什麼凶神惡煞的壞人。據宋所知,他們並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

  宋從小就不是個好勇鬥狠的人,跟宋媽的性格很像,文靜內向,喜歡看書,喜歡小貓小狗、花花草草。

  因為宋爸的關係,周圍的家長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跟宋接近,宋被孤立著。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宋沒有變壞,完全是因為宋有個優雅的好老媽。

  宋媽以前是個越劇演員,宋自豪地說:“和同學、朋友的媽媽比起來,我媽是最年輕、漂亮、有氣質的,怎麼也不似小鎮上的中年婦女,用現在的話說,像個大齡文藝女青年。”宋媽喜靜,待人溫柔,平時也不喜外出,在家種花養草,看書刺繡,唸佛打坐,興起之時唱唱越劇名段。她養了一隻黃狸貓和一條大白狗,都很乖巧,不吵不鬧。日子過得平淡而清閒。

  宋爸年輕的時候窮,又沒什麼文化,雖然腦子靈,但是出身貧窮又沒技術,外公很看不起他,覺得配不上宋媽。然而宋媽跟宋說,她從來沒想過嫁給他父親以外的男人,因為只有宋爸看她的眼神,是溫柔得可以融化人的。

  後來宋爸撈偏門***那時候還沒開******發達了,對外公一家三天送小禮,五天送大禮,搞得外公無所適從。讓女兒嫁吧,顯得自己嫌貧愛富,前倨後恭;不讓吧,女兒芳心已許又說不過去。

  最後還是宋媽霸氣,氣沖沖地來到宋爸面前,斥罵道:“買母豬呢,我說了要嫁你嗎?”

  宋爸無所適從,傻笑道:“這不行,落子無悔啊,不帶這樣毀棋的哈。”

  宋媽氣笑了:“落個屁子,我告訴你,我一不溫柔體貼,二不任勞任怨,你要敢對我發脾氣,我拍拍屁股就走人。”

  宋爸當場就抱住了宋媽,生怕她要逃走一般,大聲說:“你放一百個心,以後體貼溫柔我來,發脾氣你來,咱倆男女搭配,結婚不累!”

  嘿,就這麼成了。

  宋的叔叔經常跟宋吐槽,說:“你爸跟你媽,根本就不像我們這個年代的夫妻,不知道的還以為演電視劇呢,男人氣魄都沒了……”

  這話真不假,從小到大,父親對母親的溫柔宋都看在眼裡,簡直可以說是輕聲細語,低聲下氣,生怕驚著了她,她真的拍屁股走了。現在想想,父親簡直把母親當作女兒般疼愛著,生怕她受一點委屈。而宋媽也只有在父親面前跟平時不一樣,時而驕橫,時而任性。每當父親回來晚了,她就故意鎖門不開,唱起越劇諷刺道:“官人你好比天上月,為妻好比月邊星,月若亮星也明,月若暗來星……”

  搞得宋後來也會在旁邊一起唱。

  吃飯時父親如果隨口嘟囔菜淡了或鹹了,她會立刻甩臉子把菜收起來不給父親吃,還嗔怒道:“白眼狼,不好吃就去外面吃花酒啊,好吃得嘞!”父親每次都像做錯事的小孩一般撓頭傻笑:“沒法比,沒法比啊……”而事實上,從宋有記憶開始,父親幾乎都是回家吃飯的,無論多晚。

  而這種故意找碴兒氣母親的事多了,宋才明白其實父親就是故意的,看母親的嗔怒,算是他的一種惡趣味。看他揹著母親咧嘴笑得跟白痴似的,就知道他心裡別提有多開心了。

  每次吃飯時看著父親看母親的眼神,宋怎麼也不相信有這樣眼神的父親在外面會對人耍狠。

  某個週末,宋打完球在回家路上,發現他倆在附近的公園散步。母親在稍前面點,不時回頭貌似在說著什麼,父親不住點頭的同時視線卻瞄著母親的左手,他的右手每次悄悄靠近想牽起她的手時,母親一回頭,他就把手倏地縮回了口袋。這個場景,宋每次回想起來,都覺得異常窩心。

  在他們的愛情中,宋更多的是像個坐在VIP席位的觀眾,最近距離感受他的溫柔和她的幸福。

  一切本來非常美好,生活按部就班地走向幸福。

  沒想到叔叔一語成讖,這對夫妻竟然遇到了命運這個老套又殘忍的編劇的捉弄。

  宋上大學那年,母親確診是癌症晚期。

  宋爸瘋了,把醫生搖得跟色子似的反覆求道:“多少錢都行,我老婆不能死啊!多少錢都行,我老婆不能有事!求求你了醫生!求求你了!”

  那是宋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父親求人,也是宋第一次看到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哭得像個孩子一樣。

  在那之後,宋爸什麼都不幹了,只是到處求名醫、找進口藥,只要聽說有效,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去試一試。醫院換了好幾家,各種治療都試了,效果還是不明顯。幾個月下來,宋就沒見他嚥下過什麼東西,整個人瘦了一圈,皮帶都寬了兩個釦眼。

  宋媽這些年就沒吃過苦、受過累,這病著實讓她越來越受煎熬。尤其是愛美的她日漸憔悴,有時候難受起來就不讓宋爸進去看她。宋知道,她想在父親心中一直是美好的,不想讓他看到她狼狽的一面。

  宋媽說就當是替宋爸還債了,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也許自己過得太舒服,天都看不過去了,把上輩子的福報都花完了,所以用陽壽來補。有一次她悄悄跟宋說:“我最擔心的不是你,而是萬一我真的走了,你爸可怎麼辦啊,這糙漢子可別亂來啊……”

  宋曾經以為他這個VIP觀眾看的是一場喜劇,誰知一轉眼,喜劇變成了悲劇,百般滋味個人嘗。

  拖了一年,她還是去了。

  徹夜守靈的時候,總看到宋爸一個人在喃喃自語,好像在跟宋媽對話似的,一會兒笑,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又拿頭撞牆。看得眾親友膽戰心驚,生怕他一時衝動。

  好在宋爸最後沒做傻事。但那之後他整個人都不對勁了,什麼都不想做,成天拿著宋媽生前的衣服、物件,悶在房間裡,飯也不好好吃,就是不停地喝酒。宋住校,每週只能回來一次,每次回來都要好好打掃整理一番,心裡難受得很。

  禍不單行,那一年,全國嚴打,宋家所在的小鎮的地下***被告發了,小***被當場端掉,宋的叔叔作為代理老闆被刑拘。開***,肯定要坐牢的。

  宋爸聽說宋叔被抓了,主動自首扛了大頭。所幸鎮子小,他平常也確實沒做什麼壞事,抓不到什麼實證,上下斡旋,最後宋叔被判了一年三個月,宋爸被判了兩年。

  很多年後,一切都過去了,看著已經習慣喝茶、唸經、晒太陽的慵懶老頭子,宋突然想起一個疑問:“爸,媽當年說了什麼遺言啊,當時我不在場,你也一直不肯說。”

  老頭子神色一下變得柔和起來,略帶窘態地說:“你媽走之前回光返照,突然眼睛很亮,跟我撒嬌,想聽我唱段越劇。”

  “我當時很為難,我哪會唱越劇那種玩意兒啊,也只能硬著頭皮唱了一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不過我唱的是——天上掉下個好老婆,似一朵輕雲剛出岫……然後我就說真不會唱了。”

  “這樣啊,那媽怎麼說?”

  宋爸的嘴角是笑著的,眼角卻滲出了淚。他說:“你媽就一直笑個不停,最後說了一句‘真難聽’。”

  宋說到這裡,咖啡館裡已經無比安靜。

  篇3:我愛你的真正原因

  被“認出來”的驚訝

  著迷、吸引、迷戀和激情可能會在一見鍾情中產生,但是愛不會。愛需要我們很深刻的認知,很這種深刻的認知需要時間。人們有時候說的一見鍾情其實是在回顧的時候感覺上好像是第一次見面就產生了愛的感覺,因為彼此的情感會迴應和認可而引發之後真正的愛情產生。雖然一見鍾情不可能是愛,但是我們的確跟某些人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有種被認出來的感覺。

  這種讓人驚歎的相互認出來的感覺,這種“就好像在哪裡見過”的感覺,看起來神祕而又不可解釋。我們到底是因為什麼吸引彼此呢?之前在“我們到底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那篇文章裡,我們提到了心理可見性***psychological visibility***的原則,那麼今天Joy想跟你更深入的探討一下,我們被一個人吸引並且愛一個的真正原因。

  生命感***Sense of Life***

  研究自尊的美國心理學家Nathaniel Branden提出,如果我們要理解愛情,那麼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就是生命感。親密關係或者說愛情在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共享的生命感。

  1. 什麼是生命感?

  生命感是我們,對於生存和我們在生存中的關係的最深刻看法的,一種情感上的表達。是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生命和我們自己的所有最深刻和最廣泛看法的總和。我們的所有價值體系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還不足夠表達生命感這個意思。

  比如我們有的人的生命感就反應出一種很強的並且健康的自尊—他們有強烈的不會被外界動搖的自我價值感,並且相信這個宇宙會對我們的思想和努力做出有效的迴應。而另一些人的生命感可能反應的是被自我懷疑的折磨和對於這個宇宙不可理解並且充滿敵意的焦慮。

  我們的生命感可能反應在我們的熱情和自信上,或者我們的自我懷疑和內化的仇恨;可能反應在我們的痛苦、悲劇性的反抗,也可能反應在我們溫和、不抱怨的接納;可能反應在我們對於失敗是一次“學習到更多東西並且有更多反思的機會”,還是“對我們能力和價值的徹底否認”……你會發現,一個人的生命感可能是任何觀點和態度在不同程度的各種可能的組合。

  我們的這種生命感其實是從我們的童年開始便逐漸形成的,我們慢慢積累起來的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看法,最後形成了我們所謂的品格、脾氣和性格。舉個例子,在從嬰兒到成年的成長過程中,有些人最後會對所有動用我們頭腦的練習做出積極的響應,他們覺得做這些頭腦的練習是特別享受的一件事情***比如解數學題、看很深奧的哲學書籍或者是學一門全新的學科***;而另一些會覺得這些頭腦練習是不得不做的一種“責任”或者是差事,他們不太情願的做著這些有關頭腦的練習,但不是因為喜歡而是覺得迫不得已;最後可能還有一部分人對於這些頭腦練習充滿了憎惡和恐懼,覺得它們是不必要的負擔並且能躲就一定要躲開。

  最終你會發現,兩個生命感不同的人,絕對不可能相互吸引。

  2. 相愛的前提:我們有共享的生命感

  我們活著,大多數人都會越來越接近和理解這個世界的“真理”。愛因斯坦曾經說:“我無法到達真理,但是我總可以無限接近真理。”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真理,就是明白作為人類,我們不是無所不能或者永不失敗的。

  我們會發現,所有對世界的認知不僅僅需要我們在意識層面的努力,並且我們努力了之後也不能保證就一定會成功。我們可以接納自己要為自己的思想和判斷負責這件事情,然後不畏懼的去承擔我們所有行為和結論的後果;同樣我們也可以拒絕去承擔對自己的責任,然後通過讓自己的意識縮小的方式來逃避可能的失敗,或者把對我們自己生命的責任交給別人。

  剛剛我又描述了兩種不同的生命感對不對?

  你能想象這兩種有著本質上不同的生命感的人相愛一輩子嗎?當生命感有如此巨大差別的人在一起遇見彼此的時候,這種差別就成了阻止他們相愛的最大鴻溝。

  我想舉一個自己的例子。昨天我莫名其妙的收到了一個10多年沒有見面的初中同學的微信,她在我的朋友圈裡這樣評價道:我覺得你是一個只關注自己的喜歡的,絲毫不考慮別人感受,非常自私的人。她留言的正是我剛剛畫的一幅畫。我首先是感到憤怒:為什麼莫名其妙的如此評價我?然後我的憤怒變成了費解:這句話是從哪裡來的呢?

  因為我們已經10幾年沒有聯絡過彼此,所以我真的不記得有哪裡得罪了她。後來她又發了一條長長的資訊給我,我才明白她原來是在說我28歲的年紀還不結婚,不考慮父母,我不承擔責任,真的是活的太自私了。

  那一刻,我才深刻的體會到了我們的世界是多麼的不同。她初中畢業去了衛校,後來成了一名護士,在我們家鄉的小城裡結婚生子。我上了大學,研究生,博士,然後開始在北京想建立一箇中國的積極心理學社群。當然我們的教育並不能決定我們截然不同的生命感,真正有趣的是我們的經歷最終塑造了我們對於整個人生和責任的理解。

  我理解的責任,是一個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如果我結婚,那麼我一定會很負責的找一個非常相愛的人,找一個我可以全心全意的喜歡、愛慕、欣賞並且能夠跟我一起成長的人。如果我僅僅是因為父母而在沒有遇到對的人就結婚,那麼我覺得不僅沒有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們的不負責。因為最終我婚姻的不幸,我會怪罪於他們;而他們看到我的不幸,也不會變得更幸福。同樣我不覺得一個人的價值會單純的因為年齡而降低,歲月是中性的,一個人在歲月中變得更成熟更有魅力,還是變得更失去自我,都取決於她如何度過給予她的歲月。所以對於“大齡剩女”的擔憂,我覺得是很有趣但是很不理智的社會現象。

  而我的這位初中同學則用她的略顯激烈的言辭向我“敲響了警鐘”。她的生命感中有好幾個假設。

  首先,第一個假設是:我們可以對別人的生命負責,這個人也包括我們的父母。但是我們真的可以對別人的生命負責嗎?就像我剛剛說的,這個世界上我們最需要學到的真理之一,就是我們每個人要承擔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所有後果。同樣,我們可以幫助父母讓他們過的更幸福,但是我們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對他們的生命負責,因為能對他們生命負責的人,只有他們自己。

  她的生命感第二個假設是:我們孝順父母的方式,就是順從這個父母或者說這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一個女人到了28歲還不結婚,難道不是已經在觸及這個社會對女人的價值衡量體系了嗎?我竊以為幾乎所有關於“剩女”的論調,無不包含著對女性的歧視和控制。我孝敬父母的方式,就是珍惜他們給予我的身體和全部天賦,然後努力的幸福的成長為我自己;我孝敬父母的方式,就是最真摯的跟他們溝通我的靈魂,然後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我孝敬父母的方式,就是讓他們看到,因為他們的愛和指引,我在向著最真實的自己靠近並且自我實現著,這其中也包括我對愛情的探索。

  相信你已經看出來了,我們的生命感是如此不同,以至於我們已經在最根本的這些價值觀上有了分歧。生命感非常不同的人,也許不要說相愛,就連做朋友都很難了。

  3. 靈魂伴侶是那些在最重要的方面跟我們共享生命感的人

  我們的生命感中有些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們最基本的價值觀。而我們的靈魂伴侶,是那些在最重要的方面跟我們共享生命感的人。

  其實當我們從開始接觸另一人,我們就會隱約的感受到另一個人的靈魂。我們會感受到另一個是怎樣體驗他的喜悅或者恐懼,接近或者逃避他的生命的。我們能感受到對方生命的跳動或者是一種死氣沉沉,而且我們的身體和情感會比我們能用語言表達的思想更迅速的對這些東西做出響應,這也就是為什麼最開始見面時,那種認出的感覺我們無法用語言描繪。

  有些時候,我們對於生命感的體驗會反應在我們喜歡或者不喜歡的藝術作品上。藝術比其他任何的人類活動都更直接的表達了我們的生命感。所以你會發現,跟你喜歡相同藝術的人,也同樣可能跟你有著相似的生命感。

  在一段比較理想的親密關係中,我們被欣賞的地方恰好也是我們希望被欣賞的,也就是在之前文章裡我們提到的被“看見”的感覺。這種欣賞的前提,同樣還是在最重要的方面有著相同的生命感。

  我愛你的真正原因

  現在,當被伴侶問道我們為什麼愛他們時,我們不用不知所措的冥思苦想了。

  因為我愛你的真正原因,就是我們在最深層面上共享的生命感。

  你看待生命的方式就是我的方式,

  你體驗活著的感受也是我的感受,

  你看世界的眼睛,跟我是那麼的一致,

  我愛你,

  因為你讓我感覺到,

  在這個世界上,

  還有跟我相似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