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備考建議及複習技巧

  高考的複習非常艱辛,政治的知識點很多,複習技巧大家應該會需要。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考政治備考建議

  一、基本指導思想

  要以課本為主。有些考生認為:“課本沒什麼看的!太簡單了!”這種想法是絕對不可取的。“萬變不離其宗”,千變萬化的試題只是命題角度的變化,高考試題也同樣如此,它不會脫離《考試大綱》,不會脫離課本的知識點。所以在第一輪複習中,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課本上。

  二、要注意複習課本的方法和技巧

  複習課本不是像剛學習的時候那樣的細緻,但也不是簡單的翻一遍,或是單純的背誦一遍,必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雖說是第一輪複習,但實際上它包含兩遍:

  第一,先把課本讀“厚”。具體做法是:結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把每一課的知識點都找出來,逐個消化。需要知識的識記,需要理解運用的知識點,要再通讀一下課本上的相關內容,特別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點問題,除了要問老師和同學之外,還要做少量相關的習題。這一遍複習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識死角。要下苦功夫細緻地複習,時間不夠要抽時間,把識記、看課本和做題有效地結合起來。另外,每複習一個階段要做一套檢測題,檢查一下自己知識點上還有沒有漏洞,以便及時查漏補缺。我建議:以每兩課為一個階段,複習完兩課後做一套試題,自我檢測一下。

  第二,再把課本讀“薄”。根據記憶規律,我們過一段時間還要重複複習一個前面我們複習進的內容,但時間有限,我們必須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議是:每進行完一個階段***也就是兩課***,就要及時地總結一下,用一個專門的本子,列出兩課的知識框架結構,並找出裡面重點的知識和自己認為比較難的知識點,以備日後快速有效的複習。同時要做一個習題集,記錄下那些自己做錯的且比較重要的試題,每次考試前都要抽時間翻一下。

  三、處理好課內和課外的關係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礎比較好,那麼只要做好上面的兩步,並跟上老師的複習進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那就要投入比較多的時間來做好第一步,除了課內要跟上老師的複習進度,還要安排好課外時間。比如,要抽出時間記憶知識點和知識框架結構;要抽出時間做一定量的習題;要抽出時間理解和消化課本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在這個時間的安排上,我認為:前一類學生的課外時間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鐘左右,而後一類學生的課外時間投入最少要90分鐘,用30分鐘時間記憶,30分鐘理解,30分鐘做題,等到基礎知識牢固了,可以適當地減少課外的時間的投入。那種靠考前突擊記憶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歷次實踐證明:如果平時沒有時間,那麼考前更沒有時間,也沒有好的心態去記憶,政治雖是文科,但同時要把功夫放在平時。

  四、注意時事政治的積累

  政治科考試的最大特點是和當年的時政結合緊密。因此“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書”的做法無疑也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在平時注意積累時政。步驟有兩個:

  第一,在平時注意把當月的重點時政記錄下來,並作一歸類。可以分為政治類、經濟類、文化類、科技類、體育類等,特別要注意各個領域內的重大時政。

  第二,在積累時政的過程中,把其與課本的複習相結合,學會自己命題。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時政,用所學的知識自己跟自己提問,同時要注意平時考試中知識點和時政的結合角度。

  五、時間安排

  由於各學校情況不一樣,所以考生的時間安排要和本學校的教學進度相吻合。下面僅以我們學校的時間安排為例給出建議,希望考生能舉一反三,合理安排自己的課外時間。第一輪複習時間總體控制一般在兩個半月,而政治常識相對於高三應屆生而言比較陌生,所以用一個月的時間學習。考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哪一部分相對薄弱,就要投入的時間長一些。可以在跟隨老師同步複習的同時加大自己弱勢部分的複習。找出每天中自己記憶力比較好的時間段記一些比較難記的東西,找出自己理解力比較強的時間段做一些自己認為比較難的部分的試題。但是要注意量,不可能花所有的課外時間去學習政治,畢竟還有其他功課,所以要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時間。比如今天有政治課,那麼今天的課外時間就適當少分一點時間給政治,只需把課堂上老師講的消化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沒有政治課,那就多分一些時間給政治,自己合理安排時間,可以預習下一節要講的內容,也可以單獨找一些試題做一下以鞏固自己學過的知識。

  六、心態調整

  作為高三應屆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當小學生”的心態去認真做好第一輪的複習,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騖遠和粗枝大葉,特別是不能眼高手低!該重新記的要記一下,該做的大題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組織答案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在平時培養,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作為高三複讀生要注意課本的複習,只不過要首先總結一下,自己考試失誤的原因是什麼,做到對症下藥,在平時就要做到有重點的訓練。在第一輪複習中,考生要平靜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穩紮穩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態做好第一輪複習,才能在以後的複習中做遊餘,輕鬆制勝。

  高考政治複習技巧

  1、夯實基礎與提高能力相結合。

  大家知道高考對考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特別是要求考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然而這些能力的形成與提高離不開書本知識這一基礎。能力的提高依賴於對書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相互滲透。

  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要根據《考試說明》熟練掌握每一個考點,真正弄懂、吃透,需要指出的是掌握考點,記憶是必須的。同時,還要注意每一個考點可能涉及的命題角度,學習計劃。比如,哲學常識中“聯絡”這一知識點,我們不僅要知道這一概念的內涵及方法論要求,還要理解這一知識點可以從生活中事物之間的聯絡,人們在各種實踐中有沒有和如何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辦事情等角度進行命題,考查學生,對於考點的複習要做到點點清,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

  由點到線,即將各知識點按一定的內在聯絡串聯起來,弄清知識點的前因後果,知識之間的邏輯結構,達到融會貫通。比如,複習“國家的巨集觀調控”時,我們必須將其與“市場經濟”的知識聯絡起來,搞清楚“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市場經濟為什麼離不開國家的巨集觀調控”,我們只有將零散的知識有機聯絡起來,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絡,形成知識網路才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多角度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此外,在夯實知識基礎的過程中,做適量的題目是必須的。通過做題可以使知識條理化、規範化和熟練化。同時,及時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做到拾遺補缺,提高實戰能力。

  2、社會熱點與書本知識相結合。

  關注社會熱點和生活實際是政治學科高考的顯著特點,大量的高考試題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能否準確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高考試題所用的背景材料雖在書外,但其根卻在書本之中。因此,我們在熟練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必須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人生。

  關注熱點,要學會將生活語言轉化為政治術語,比如,哲學中的“主要矛盾”在生活中往往是用“重點、中心、第一位”等詞語表述,我們看到這些生活語言,就要將其轉化為所學的術語,從而明確該用什麼原理去分析。關注熱點,更要用所學知識去分析、思考。如“建設節約型社會”可以運用哲學常識中“一切從實際出發、聯絡的觀點、按規律辦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知識分析,可以從經濟常識中“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加強國家的巨集觀調控”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從政治常識中的“我國的國家職能、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等角度分析。我們長期堅持這樣做不僅能夠熟練地掌握相關知識,學會如何運用知識,而且能夠提高我們的思維水平。

  高考政治備考祕籍

  1. 勢 準確定位,明確命題方向和趨勢,夯實“雙基”的基礎上要更加重視思維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彰顯學科的基礎性、現實性、人文性和實踐性。

  2. 道 準確把握命題規律,探求知識生成過程,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想一點,連一線,帶一面,舉一反三,做到高考試題與教材有機連結,事半功倍。

  3. 法 政治學科也要遵循教學規則,可以對教材進行大膽取捨,重點突破核心知識點、高頻考點,做到“取”不畫蛇添足,“舍”不輕丟重點。

  4. 術 要“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解題方法與技巧。如選擇題適用“排除法”和“優選法”;主觀題組織答案要做到“五化”,答案術語化,術語材料化,材料要點化,要點順序化,書寫規範化。

  5. 器 所有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都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知識之上的,知識就是承載能力的載體***器皿***。不論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需要對學科知識活學活用,在儲備的“知識庫”中隨用隨取,這樣就得構建知識網路,巨集觀掌控,微觀細化,從變化中找不變,提高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