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學工作隨筆

  初一生物教學工作開展確實有點困難,我們先去借鑑初一生物的教學經驗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很多基礎差的學生抱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成績提高不上去。針對這種情況,本人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有側重點的輔導,鼓勵後進生,落實優生,不段提高學習成績。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不斷進步。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學知識日新月異,發展很快。在備課過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不斷查閱資料,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並在教學中實施。為了趕上時代步伐,我在複習大學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還經常上網查閱資料,瞭解現代生物學新成果、新觀念。

  在教學中,大部分的學生上課認真,學習積極,在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也掌握了一些學習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實驗技能。但有部分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課和思考,不做作業;有些同學考試不認真,成績很差也沒有羞恥感並且有點蔓延的趨勢。由此,導致部分同學學習成績很差從而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經本人和本組其他教師的認真細緻的談心和大量有效的思想工作,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

  篇二

  中學生物是一門結合文理的綜合性學科。在學習中既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需要在其中摻插形象思維。正是為了適應生物這一門學科的特點,就必須要求學生首先要把基礎打好,然後再開始拓展邏輯思維。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應把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使學生重視教科書的作用。但是,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善於閱讀,有的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有的學生甚至看不懂課本。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篇三

  問題是探究的起點,也是探究的歸宿,探究的成敗取決於問題是否能喚起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 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從而真正“捲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往往對自己及同學提出的問題更有探索慾望,所以在問題驅動環節,問題的生成最好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聯絡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2 教師引動

  在學生提出驅動問題 “為什麼外界物質更快進入小蘿蔔塊中心?”之後,需要教師引動,引動的方式主要包括:***1***教師提供實驗材料:不同大小的蘿蔔塊、尺子;***2***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主體活動起到引動作用,引領鼓勵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獲取知識,併為學生的探究提供所需的資料和方法。教師在引動過程中既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又要把握好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防止學生脫離教學內容任意放流的狀態。

  3 學生主動

  3.1主動思考

  對提出的問題能主動思考。如計算出不同大小蘿蔔塊體積和表面

  積後,主動思考,得出結論:外界物質更快進入較小蘿蔔塊中心,是因為蘿蔔塊體積越小,表面積相對體積越大。

  3.2主動閱讀

  在得出結論“蘿蔔塊體積越小,表面積相對體積越大”後。學生主動閱讀教材,進行知識的遷移,明白“細胞體積為什麼這樣小。”

  3.3主動提問

  教師創設情境促使學生主動提問。如學生品嚐了不同大小土豆的味道後,很自然的提問:“為什麼小土豆更入味?” 明白了“細胞體積為什麼這樣小後”,主動提出問題:“細胞怎樣保持較小體積?”

  3.4主動發言

  鼓勵學生在小組交流時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總之,教師要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促進學生主動性的增強。學生主動性的增強,有利於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高效的達成教學目標,也有利於構建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

  4 多元互動

  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動等等。在本節課中,主要採用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四動”教學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動”是突破口。教師提供學生感興趣的或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的例項,創設多種學習情境,學生在感興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參與的熱情得到極大的提升,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鍛鍊能力,通過多元互動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培養多元智慧。

 

  看過的人還:

1.初一生物下冊教學反思

2.初一生物中考考試反思500字

3.初一年級隨筆

4.八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5.生物課外出聽課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