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哲學家邊沁

  傑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是英國的法理學家、功利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改革者。他是一個政治上的激進分子,亦是是英國法律改革運動的先驅和領袖,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人物簡介

  傑里米•邊沁***Jeremy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是英國的法理學家、功利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改革者。他是一個政治上的激進分子,亦是是英國法律改革運動的先驅和領袖,並以功利主義哲學的創立者、一位動物權利的宣揚者及自然權利的反對者而聞名於世。他還對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有重大的貢獻。

  功利主義哲學創立者邊沁,同時也是一位法理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改革者。在英國,他還是激進主義者的公認領袖。有意思的是,1748 年,邊沁出生在倫敦東城區的一個保守黨律師家庭,直到60 歲時,他才成了激進主義者。

  從小,邊沁便被視為“神童”,因為他剛學會走路,就開始在父親的書桌旁閱讀卷帙浩翰的英格蘭歷史,而且3 歲就開始學習拉丁文。1760年,邊沁開始在牛津大學的女王學院學習,並在1763年和1766 年先後取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之後,他還獲得了律師資格,但他很快就厭倦了。

  在得到父親的允許和幫助以後,邊沁開始研究法律,最初,邊沁的成績並不顯著,只能說是他一個人的孤軍奮戰而已,直到他投入社會政策和政府的實際工作以後,情況才大為改觀。

  在當時的英國,許多犯了小罪的人都可能遭到死刑的審判,這使得陪審員們都覺得判罰太重。因此,邊沁主張,除了對罪大惡極337西方哲學之人能判處死刑外,應該對其他所有的罪犯免予死刑的判決。

  邊沁有一個偉大的夢想,那就是建立一種完善、全面的法律體系。他大力鞭笞自然法和普通法,因為在他眼中,英國法律是就事論事,主觀武斷,缺乏理性基礎。自然法與普通法的許多邏輯結構,不過是神話而已。他認為必須藉助徹底的法律改革,才能建設真正理性的法律秩序。但邊沁不僅僅提議了很多法律和社會改革,更闡明瞭這些法律所基於的潛在的道德原則。

  邊沁的功利主義學說對英國的立法和政策影響極大。不過,如果追溯歷史的話,這並不是一種新觀點,邊沁的功勞是把這個學說應用到了各種實際問題的解決上。在他看來,訂立民法應該包含生存、富裕、安全和平等這四個基本原則。邊沁不僅不提倡自由,而且還非常輕蔑人權。他認為,絕對的人權是純粹的胡扯。

  邊沁的主要著作有《義務學》、《懲罰原理》、《政府片論》等,儘管他寫了很多著作,但除了因朋友善意盜竊而發表的之外,他再也沒有發表過任何著作。

  人物生平

  邊沁出生在倫敦東城區的斯皮塔佛德的一個保守黨律師家庭。他被視為一個神童,因為他作為一個初學走路的孩子時便已在父親的書桌邊閱讀器卷帙浩翰的英格蘭歷史並且在三歲就開始學習拉丁文。

  他在威斯敏斯特中學畢業後,在1760年入讀牛津大學的女王學院並在1763年和1766年先後取得他的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他修讀法律並於1769年獲得律師資格,但他很快就認為英國法律缺乏理性基礎而厭倦了。他認為英國法律是就事論事,主觀武斷。他希望法律的指導原則能從科學中汲取營養,而不是像18世紀那樣為純粹的特權、自私和迷信所支配。在得到父親的允許和幫助以後,邊沁開始研究法律並著手攜手。但早期邊沁孤軍奮戰,影響不大,知道19世紀初,他投入社會政策和政府的專門的實際工作以後,情況才大為改觀。

  邊沁曾與眾多有影響力的歷史名人建立友誼。在英國,與著名學者亞當•斯密、法國大革命的一些領袖***並令他獲得了法蘭西榮譽公民的榮譽,但他也坦率地批評了支撐大革命的自然權利理論以及雅各賓黨上臺後的濫用暴力***。而在1808到1810之間,他與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先驅者——弗蘭西斯科•德•米蘭達建立了個人的友誼, 並拜訪過米蘭達流亡英國時在倫敦的住所。

  在1823年,他與詹姆士•穆勒創立了《威斯敏特評論報》,一份給當時的“哲學激進分子”***一群被邊沁影響的年輕信徒***作基地的期刊。

  邊沁在倫敦大學學院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公認為倫敦大學學院的“精神之父”。儘管他經常被記載入學校的建立工程,但事實上他本人並沒有實際參入UCL的建設***該學院創辦時他已經78歲了***。因為邊沁本人是高等教育應廣泛推廣理論的強烈擁護者,並被與學校的早期宗旨“教育人人平等”聯絡起來***當然,前提是有能力支付學費***。該學校是第一所漠視一切性別,宗教信仰,政治主張上的差異的英國大學,而這些主張都與邊沁提出的教育思想有直接關聯。“國際化”***International***一詞,就是由邊沁本人創造出來的.

  出於邊沁自身的願望,他的遺體正陳列於UCL主建築的北部迴廊,完全向公眾開放。邊沁在他的遺囑中指明他希望他的遺體儲存以作為永久的紀念,這項指示被毫無保留的貫徹執行.。這尊儀容於是名聲大噪。但不幸的是,當進行頭部處理時出現了悲劇性的失誤導致頭部被毀容。人們只得用一尊蠟像頭部代替,但是長久以來真正的頭顱一直被藏在他作像的腳下,真的頭顱經常被盜,自然的成為五花八門的各種校園笑話的題材,當然,笑話的編造者都來自UCL從出生那一天起就是競爭對手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