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寶寶說話的技巧實用又有效

  寶寶學說話是一個比較長的學習過程,爸爸媽媽需要耐心教育。那麼寶寶怎麼教說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寶寶說話的方法,歡迎閱讀。

  教寶寶說話的方法

  1、教寶寶說話之讓寶寶學會傾聽

  即讓寶寶聽你講故事、念兒歌和說話。睡前講故事、念歌謠應是寶寶每天的“必修課”。每個故事至少要講1~2周,兒歌也要固定幾首,短小易記,朗朗上口。經過多次重複,寶寶的大腦就會建立起一個加工系統,使故事和兒歌變成他的內部語言。他雖然還不太會說,但如果你故意念錯時,他會表示不滿。然後你應當嘗試讓他“接話”,或者接兒歌中最後一個押韻的字。

  2、教寶寶說話之日常的語言交流

  每天你都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和寶寶說話、對話。語言要簡短、明確、正規,不要說娃娃語,想讓他說出的字要讀重音或多重複幾遍,啟發他說話的願望。最重要的,是使寶寶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和學話的氣氛。要用輕鬆的、遊戲似的、純屬娛樂性的方法和在充滿愛的氣氛中教寶寶說話,因為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愛他的情況下,他的言語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3、教寶寶說話之激發寶寶說法願望

  和寶寶一起遊戲,一邊遊戲一邊帶著寶寶說兒歌或者向寶寶描述遊戲過程中發生的這種情景。當寶寶有什麼要求,媽媽可以適當地根據寶寶年齡延遲滿足,逼迫”寶寶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然後再滿足他的要求。

  4、教寶寶說話之創造良好語言環境

  寶寶是憑感覺學語言的,父母的神情、動作、聲音,都能幫助他領會其中的意義。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語言交流越多,寶寶的語言能力就越強。寶寶學習語言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因此,即便父母說了很多,他也可能無法及時迴應。但是父母不要就此放棄,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教寶寶說話的技巧

  創造語言豐富的環境

  寶寶的語言並非自然湧現,而是從周圍的環境學習而來。

  小寶寶天生就具備了“語言獲得裝置”,這種“裝置”的工作原理就像爸媽學習外語一樣,首先將所聽到的話輸入潛意識當中,並經由大腦的分析、整合,在充分掌握後,才能說出口。這個複雜的學習過程,絕非光憑記憶力就能完成。

  為了讓寶寶能將潛意識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爸媽就應該儘可能地為寶寶輸入更多的詞語和句子。語言輸入的方式也不僅限於讓寶寶聽,而是可以利用各種感官,讓寶寶感知語音、語義。當寶寶開始滔滔不絕時,爸媽不必感到驚訝,因為寶寶的語言並非自然湧現,而是從周圍的環境學習而來的!

  什麼是語言豐富的環境?

  “語言豐富”可不是“語言複雜”,而是指語種、語氣多樣化;語義深淺不一;語句在不斷的重複中帶有變化這幾點。當然,爸媽不必在寶寶學說話的階段,特意用“童言童語”與寶寶進行交流,語言的正確性與規範性,是語言環境創設的前提條件。在這個前提下,爸媽可以經常跟寶寶說說話,您不必擔心寶寶是否能理解,只要利用一切機會與寶寶進行交流、互動,即可促進寶寶的模仿與理解,最終也能使他琅琅上口。不過,經常與寶寶交流,只是為寶寶製造了更多學說話的機會,要真正做到語言豐富,還必須符合上面提到的3點。 如何創造語言豐富的環境?

  善用工具,就能讓寶寶快樂學說話。要在家裡創造語言豐富的環境,有時還需要藉助一些工具,例如,大量的適齡繪本或適合0~3歲寶寶觀看的影片等等。對上班族爸媽們來說,或許很難抽出時間為寶寶讀繪本、講故事,在這種狀況下,爸媽就可以選擇近幾年在市面上出現的嬰幼兒影音產品了。有些媽媽會納悶:很多產品中的語言都是重複、重複、再重複,會有用嗎?其實,爸媽們不必擔心,這種“重複”的方式。恰恰是符合0~3歲寶寶們的語言學習特點的。

  掌握教寶寶說話的技巧

  “十”全“十”美,招招管用

  1. 跟寶寶說話時,要跟隨寶寶的興趣,而不是跟隨爸媽的興趣。要多跟寶寶說身邊的事物,那些過去的、還沒發生的或不切身的事情,都不會引起寶寶的興趣。

  2. 多聆聽寶寶的說話,要即時迴應寶寶的說話。

  3. 讓寶寶主動表達自己的需要,比如,鼓勵寶寶伸手要餅乾時說:“伸,餅”。

  4. 接受及迴應寶寶的非語言表達,以簡單的話語替寶寶說一遍,並要求寶寶嘗試說一遍.

  5. 多與寶寶一同玩耍、談話、閱讀,聆聽和迴應寶寶的說話。

  6. 多形容寶寶正在做的事情和他留意的東西。

  7. 說話速度可以慢一些,中間可以有停頓,讓寶寶迴應。

  8. 用簡單的、容易理解的句子與有實質內容的詞彙跟寶寶說話,使寶寶容易理解和明白。

  9. 如果寶寶說出單詞或者簡單的短句,爸媽可以示範更豐富的句子內容。

  10. 日常生活中,及時尋找說話的機會,例如:吃飯時,告訴寶寶食物及餐具的名稱;遊戲時,描述寶寶正在玩的玩具名稱;洗澡時,引導寶寶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超市場裡,告訴寶寶物品的名稱;每天的故事時間,陪寶寶一起看15分鐘左右圖書,圖書要選擇色彩鮮明、淺顯易懂的。

  跟0~1歲寶寶說話的技巧

  大部分寶寶在12個月之前都還不能說出詞彙,但是在0~12個月齡期間,正是寶寶“養精蓄銳”之時。寶寶在用整整一年的時間練習怎麼使用舌頭、嘴脣和呼吸,為說出第一個詞作準備。這語言發展的第一年又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小階段:0~6個月:從出生開始,聽力正常的寶寶就能聽到周圍的聲音了。1個月時,他便開始模仿爸媽說話的樣子,但是由於各種器官還未發育成熟,所以只能用“哭”來練習如何使用聲帶並以之作為與外界溝通的方式。5個月時,寶寶就能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了,他們會喜歡尖叫、大笑、大聲地叫,甚至吼叫。

  爸媽與4個月寶寶“說話”的例子:

  爸媽:“我們給寶寶戴上帽子,今天外面非常冷。”寶寶***看著爸媽的臉和嘴脣***:“阿-咕,阿-咕。”爸媽:“阿-咕,阿-咕。”

  6~9個月:此時的寶寶要開始真正的溝通了,他們喜歡把聲母和韻母放在一起,然後一遍又一遍地說個不停,也就是“喃喃兒語”,但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聲音的意義。

  爸媽與9個月寶寶“說話”的例子:

  爸媽:“我們把寶寶的外套穿上,今天外面有點冷。”寶寶***興奮地手舞足蹈***:“丫丫丫。”

  爸媽:“對呀,我也好開心,我們一起出去玩.”

  9~12個月:9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一口氣發出許多聽起來好象完整的發音,並且帶有語氣和音調,會用聲音和手勢與爸媽“說話”,這些都是溝通的方式。當寶寶快一歲時,他每天都會增加新的詞彙,爸媽如果想知道寶寶是否已經瞭解某個字詞,可以問寶寶:“寶寶,**東西在哪裡呀?可不可以指給我看看?”這時候,寶寶就會用手去指或者直接去拿爸媽所說的東西了。

  爸媽與11個月寶寶“說話”的例子:

  爸媽:“我們把寶寶的鞋子穿起來吧,要去玩嘍。”寶寶***開心的語調***:“HO-HO,HO。”

  爸媽:“對呀,我也好開心,我們一起出去玩。”

  跟1~2歲寶寶說話的技巧

  跟寶寶說話的時候,爸媽首先要取得寶寶的注意,與寶寶對面進行目光的接觸。用簡單的、熟悉的字詞和短句,並且要儘量用柔和的聲音,最好伴著有意義的肢體手勢來幫助寶寶明白語句的含義。例如:

  輕輕地呼喚寶寶的名字;輕輕地拍拍寶寶;說“要”時伸出手;說“我”時拍拍自己的胸口;說“拜拜”時揮揮手。

  爸媽也可以抽時間和寶寶玩經典的說話遊戲:引導寶寶認識日常生活的物件名稱、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在遊戲時,爸媽可以這樣做:

  1. 先示範給寶寶認識“眼睛、耳朵、嘴巴、鼻子”。2。然後要求寶寶按名稱指出器官在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3。當寶寶做對時,爸媽記得要給寶寶一個吻或者拍拍手,以給予獎勵。4繼而就可以鼓勵寶寶自己說出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了。

  爸媽與14個月寶寶“說話”的例子:

  爸媽:“把你的帽子戴上吧,我們準備去公園玩了。”寶寶:“帽子。”爸媽:“對了,藍帽子。”

  跟2~3歲寶寶說話的技巧

  爸媽在引導這個年齡階段寶寶說話時,僅僅告訴寶寶這些物件的名稱是不夠的,爸媽要在現實生活中取材,來刺激寶寶的語言發展。

  名詞***物件名稱***如:杯、蛋、眼、車等。

  動詞:吃、喝、開、切、洗、跳等。

  形容詞:大、小、長、短、等。

  當寶寶掌握了一些單詞之後,爸媽可以示範將兩個詞連在一起,講給寶寶聽。以下介紹兩種“動詞+名詞“的訓練作為參考:

  名詞固定不變,使用不同的動詞:如吃菜、切菜、買菜、拿菜;

  動詞固定不變,使用不同的名詞:如洗碗、洗杯、洗菜、洗衣。

  讓寶寶掌握語義

  寶寶會說話,不僅是指揮發出語言,更指的是寶寶理解詞語或句子所指的意思後說出的、正確表達自己意願的話。理解意思是語言表達的基礎。不少爸媽都知道寶寶聽到的詞彙越多,學會說話越早,因為每天能聽到許多詞彙能幫助寶寶發展語言。

  但較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並不是指爸媽單方面、喋喋不休地寶寶說話;也不是指大人自顧自對話,讓寶寶在旁邊聽著。沒有互動,無法抓住寶寶的注意力。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兩種方式或多或少都能起到一些語音方面的示範作用,但因為你和寶寶沒有生處於說話內容所指的場景和事件中,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可以幫助寶寶理解語義的具體、實在的參照物,寶寶根本無從理解意思,從而掌握語義。

  要讓寶寶可以將所聽到的一切和事物、行動聯結起來。爸媽直接對寶寶說話是比較好的方法,寶寶聽到的話一定要配合情境,也就是說爸媽正在對寶寶說的話必須是正在發生的事情,當然首先要引起寶寶的注意,注意到了才能聽進去,明白意思。還要激發寶寶迴應自己,互動交流才是學習語言的較好手段。在寶寶還沒有學會說話以前,他的迴應可能是“咿咿呀呀”、身體姿勢和表情。爸媽要學會“察言觀色”,對寶寶的行為、情緒有一定敏感度,就能和寶寶互動,抓住和保持寶寶的注意力,學習語言。

  讀懂寶寶的意思

  在寶寶還不會說話以前,經常是使用非語言的姿勢去表示願望和需要。在1歲以前,寶寶通常採取“指向”、“給予”、“展示”、“求助”等身體姿勢與發聲示意相結合來做某種表達。這種時候,也是同寶寶互動的好機會,代替寶寶說出他此刻用姿勢表達的話,也能很好地發展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要了解寶寶的意思其實並不難,多把注意力放在寶寶身上,傾聽他的“咿咿呀呀”和咕噥,同寶寶交流時要注視他的眼睛,面對面能夠更好進行溝通。

  抓住寶寶的注意力

  其實和大人一樣,寶寶也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樂意去學習。但到底什麼東西是寶寶感興趣呢?讓寶寶帶領你是很好了解他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肢體動作的語言要比光有肢體動作更能保持寶寶的興趣。

  把寶寶抱在懷裡,即便只是在房間裡隨處轉轉,他也會對某些東西表現出想知道、瞭解的傾向性,這個時候爸媽就可以用語言為寶寶介紹。隨著寶寶會坐、會爬以後,可以探索範圍更為廣泛了,當他坐著把玩某樣東西時,爬、爬、爬四處翻看東西時,爸媽們都可以順著寶寶的“思路”對他說話,和他互動。只要寶寶在聽,就可以不斷和他說話、和他玩,注意語言和身體姿勢都要聚焦在他正在注意的東西上,不要岔開話題說其他的事情。

  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他會用微笑或肢體語言告訴你他很享受和你的互動。如果他表現出不開心,或者疲倦了,爸媽就應該就此打住,不要強迫寶寶做他不喜歡、沒興趣的事情。在嬰兒階段,讓寶寶保持快樂的狀態才是能讓他更好學習的基礎。

  教寶寶說話的注意事項

  1、不要操之過急

  每個寶寶學說話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當有些寶寶說話的時間較晚的時候,家長們不要太過著急。要根據寶寶的自身特點有技巧的教寶寶說話。如果擔心寶寶有某些方面的問題,那可以帶寶寶去醫院做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沒問題的話那就大可放心,耐心的教寶寶說話。

  2、不要有意見分歧

  現在很多家庭的父母都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省市甚至不同國家。那麼大家在說話方面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那麼在教寶寶說話的時候就儘量統一用一種語言,如果夫妻講的話都不一樣的話會刺激到寶寶的腦細胞,讓寶寶不知道該選擇那種語言學習,這樣會導致寶寶說不清楚或是阻礙其語言能力的發展。

  3、使用正確的詞彙

  很多家長在教寶寶說話的時候,常常跟小寶寶一樣使用疊詞和兒化語,例如,吃飯飯、睡覺覺等,覺得這樣說話親切有趣,會讓寶寶更加容易說話。其實,寶寶使用這種詞彙主要是因為他的語言能力不足,限制了自己的表達,如果這時父母再用同樣的方式講話,則會拖延孩子說話完整的進度。

  0-1歲寶寶的早期教育方法

  1、眼神的交流。當可愛的寶寶睜開雙眼時,你一定要把握住這短暫的第一時刻,用溫柔地延伸凝視她。要知道,嬰兒早期就能認清別人的臉,每次當他看著你的時候,都在加深對你的記憶。

  2、小小讀書郎。給8個月大的寶寶讀故事,兩三遍之後,他就能夠意識到文字的排列順序了。給寶寶讀書,對他的學習語言真的很有幫助哦!

  3、共同分享。帶寶寶外出散步的時候,不時地跟他說你所看到的東西——“看,那是一隻小狗!”、“好大的一棵樹啊!”、“寶貝,有沒有聽到鈴聲了嗎?”……最大限度地賦予寶寶擴充詞彙的機會吧。

  4、躲貓貓。玩捉迷藏的遊戲能讓寶寶笑聲不斷。他會認識到消失的東西還會回來。

  5、家庭影集。將家人和親朋好友的照片製作成影集,經常翻翻,有助於寶寶增進記憶。當奶奶來電話時,不妨讓寶寶一邊聽電話,一邊看著照片上奶奶慈祥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