邲之戰的結果及認識

  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楚莊王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邲之戰圖片

  邲之戰的戰役背景

  春秋中期,由晉文公開創的晉、秦聯合對楚的局面,因崤之戰的發生而改變。

  由於晉、秦關係惡化,相互攻戰不息,秦聯楚以抗晉,使晉喪失爭霸的優勢,楚則解除向中原推進的後顧之憂。此時,晉國卿權日重,諸卿相爭,內政紛亂,國力有所減弱。而楚莊王即位後,在令尹孫叔敖輔佐下,發展生產,整頓政治,集中權力,改革軍事,實力日益增強。楚莊王雄心勃勃,問鼎中原,與晉展開爭奪中間地帶的鬥爭,尤以地處中原要衝的鄭國為爭奪的焦點,由此孕育著晉、楚之間一場新的大戰。

  邲之戰的戰役開始

  周定王十一年***公元前596***三月,楚莊王因鄭國時叛時服,親率大軍圍攻鄭都新鄭***今屬河南***。至六月破城,迫鄭歸降於楚。正當楚圍鄭之際,晉成公派主政之卿***中軍元帥***荀林父率上、中、下三軍救鄭。晉軍進至河水***黃河***邊,聞鄭已降楚,本不想與楚決戰的荀林父,以救鄭不及為由,欲引軍而還。上軍主將郤克亦認為,楚國內部穩定,軍隊訓練有素,不可與楚爭鋒。而中軍副將先克則認為,面對強敵而退,將使晉失霸業,反對避戰回師,且剛愎自用,不待命而行,竟自率中軍一部渡河。荀林父唯恐因“師不用命”而有“失屬亡師”之罪,被迫令全軍盡渡,南進至邲地,紮營於敖、鄗二山之間。時楚軍北進至於郔***今鄭州北***,“欲飲馬於河”以揚楚威。得知晉軍渡河而來,楚莊王近臣伍舉建議與晉交戰,莊王及優孟鑑於征服鄭國的目的已達,無意與晉決戰,率軍南撤。後伍舉又向莊王進言:荀林父新主中軍,號令不行,將帥矛盾,晉軍必敗;且堂堂大國之君避戰於晉國之臣,將為社稷之辱。莊王乃決心趁此擊敗晉國,使鄭國堅意附楚,隨即改命優孟停止撤退,轉而回師北上,與晉決戰。

  邲之戰的戰役經過

  針對晉軍將領意見分歧,戰、和不定,楚利用鄭國迫切希望晉、楚決戰,以便根據勝敗選擇向背的心理,讓鄭國遣使入晉營勸戰,以加深晉軍內部矛盾。晉下軍副將欒書識破鄭國的企圖,認為不可“徼怨於楚”,而先縠等仍堅持“唯敵是求”的主張,戰與和兩派意見尖銳對立,荀林父無所適從。為麻痺晉軍以懈其備,楚莊王先派少宰至晉營謙辭請和,說明楚僅為定鄭而來,不敢與晉相爭。士會以禮相答,而先克則厲言聲稱:我等奉國君之命,將你們趕出鄭國,若不退軍,只好交戰。莊王再次遣使“求成於晉”。荀林父既因將不從命而無決勝之心,又被楚一再遣使求和的假象所迷惑,不作戰鬥準備,與楚使約定盟期,以求體面回師。楚莊王見決戰時機成熟,派善戰的許伯、樂伯、攝叔合乘兵車挑戰,衝入晉營,殺人而退,以激怒晉軍主戰將領。荀林父一心與楚定盟,仍不為備,而應魏犨、趙穿二將之請,遣其先後赴楚營約盟。魏、趙二人曾求公族大夫和卿之職未得,挾私怨欲敗荀林父之功,至楚營並不請盟而挑戰。

  晉上軍主將士會、副將郤克判定魏犨、趙穿此行必怒楚師,即命上軍大夫鞏朔、韓厥率軍設伏七處於敖山之下,以為應急之需,並建議全軍預作迎戰準備,又遭先縠反對,荀林父遲疑不決,僅派軘車***屯守之車***接應魏、趙二人。當魏犨被楚將潘尫逐退,趙穿之徒又衝入楚營之時,楚莊王乃率“左廣”***兵車編組之名***30乘追逐趙旃。此時,潘黨見晉軍方向塵土飛揚,以為晉軍來攻而回營相告,優孟慮莊王陷入晉軍,當機決斷:“寧我薄***迫***人,無***勿***人薄我”***《左傳·宣公十二年》***,即率左、中、右三軍攻擊前進。

  荀林父正待楚使來盟,不意楚大軍迫近,驚慌失措,下令全軍後撤,先渡河者有賞。晉上軍設伏未動,中軍、下軍紛紛向河邊潰逃。楚以右軍方陣對晉下軍,以中軍方陣追晉中軍,以左軍方陣對晉上軍。

  邲之戰的戰役結果

  晉軍失去統一指揮,在楚軍追擊之下,潰不成軍,多有死傷。唯晉下軍大夫荀首為救其子奮力反擊,射殺楚先鋒將領楚莊王的兒子連尹襄老,俘楚穆王子谷臣、得以掩護晉中軍、下軍渡河,不被全殲。晉中軍大夫趙嬰齊因接受情婦趙莊姬的意見,預先備有船隻,率所部搶先渡河。中軍餘部和下軍退至河邊,相互搶奪船隻,先上船者甚至斫斬攀船者之手指,“舟中之指可掬”。黃昏時,楚軍乘勝進駐邲地,因見晉軍大敗而逃,不再窮追,而爭相渡河的晉軍,混亂呼喚之聲徹夜不絕。晉上軍雖設伏抗擊楚軍,亦慮寡不敵眾,不敢戀戰,主將親自殿後,故能從容撤退,損失較小。楚莊王率軍進至衡雍***今河南原陽西***,祭祀河神,作先君之廟,宣告楚勝晉敗,凱旋迴師。

  邲之戰的歷史認識

  在不利於晉的形勢下,晉軍主帥雖知“不可以戰”,卻無力駕馭跋扈之將,遲疑寡斷,和戰不決,臨戰不備,受制於人,以致失敗。楚軍主帥雖知“可以戰”而慎戰,既戰則力爭主動,因情施計以誤敵,先發制人以決勝。經此一戰,晉國喪失長達數十年的霸主地位,楚國奪得中原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