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以爬的山有哪些

  北京不單單是我國的首都,還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除此之外,大家知道嗎?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北京可以爬的山推薦

  1.霧靈山

  難度指數:★★★★,霧靈山北京東北方向,燕山山脈主峰,海拔2118米。

  環境綜合:每當雲霧湧起時,雲鋪成路,人行在天,如入仙境。

  可來此穿越、宿營、探險。不過在山中聽不到鳥叫,不能不說有點遺憾。

  交通指南:沿著京密公路,行車一個小時,過密雲,在巨各莊右拐,還有69公里。海拔1000至2000米。

  2.百花山

  難度指數:★★★,海拔1991米,山勢險峻秀麗。

  環境綜合:百花山夏季可見白雲在山巔繚繞,山間數十里的緩坡,綠草如茵,各色野花奼紫嫣紅。

  空氣狀況:山區氣候涼爽,雨水豐沛。山間植物生長茂盛且品種繁多,據統計達700餘種,因而又有“天然植物園”之稱,空氣極佳。

  交通指南:乘地鐵至蘋果園站下車,換326路汽車至河灘,那裡有許多小公共汽車可送您到百花山。

  3.雲蒙山

  難度指數:★★★,雲蒙山位於京北燕山山脈,海拔1414米,距離北京約80公里,是目前距北京最近的國家森林保護區。

  環境綜合:險、秀、奇、雄皆佳。山中水流終年不斷,溪流在高山峽谷中急馳轟鳴,加上溪邊片片蘆葦,造就出北國江南韻味,令人更覺秀美。

  空氣狀況:氣候涼爽宜人,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山中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雲蒙山最炎熱的7月,平均溫度為20℃,比避暑山莊還低。

  交通指南:汽車出東直門走酒仙橋到牛欄山環島,一直向北過懷柔縣城,經西莊、河防口再向北便是雲蒙山。全程均為國道,行路甚易。

  4.妙峰山

  難度指數:★★★,妙峰山為北京著名的“八頂”之一,主峰海拔1291米,距市中心55公里,為距京城最近的千米高山。

  環境綜合:妙峰山是京郊一處集宗教朝聖、山地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山腳下的澗溝村是我國的玫瑰之鄉,培育千餘畝妙峰玫瑰。海拔1000米以下。

  北京特色美食推薦

  1.涮羊肉

  北京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始於清初,滿族入關後興起,早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所舉辦的幾次規模巨集大的"千叟宴",內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由清真館經營。《舊都百話》雲:"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公元1854年,北京前門外正陽樓開業,是漢民館出售涮羊肉的首創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使這一美味更加馳名。 ◎爆肚兒 水爆羊肚簡稱爆肚兒。一個羊肚子分為六樣:肚領仁、肚板兒、葫蘆兒、饊丹、蘑菇、實芯兒。爆肚兒的火候最要緊,要脆要嫩。作料是:香菜、蔥花、芝麻醬、醬豆 腐、辣椒油、蒜泥、滷蝦油、韭菜花、醬油、醋,和吃涮羊肉用的作料相同。

  2.門釘餡餅

  清真教羊肉餡餅的一種,個兒比餡餅略小,可是比餡餅厚,四周也全得烙。烙得了,鼓鼓的像城門上的釘子,所以叫門釘餡餅。

  3.灌腸

  是北京人愛吃的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老北京的灌腸以長安街聚仙居的為最好。

  灌腸在明朝開始流傳。《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鹹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臘味,屠門大嚼亦堪 憐。”老北京街頭常有挑擔小販經營此食品。有記載:“粉灌豬腸要炸焦,鏟鐺筷碟一肩挑,特殊風味兒童買,穿過斜陽巷幾條。

  灌腸分兩種:一種為大 灌腸,用豬肥腸洗淨,以優質麵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製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鹹辣。 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澱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 灌腸外焦裡嫩,用竹籤扎著吃,頗顯特色。

  4.褡褳火燒

  有葷素兩樣兒。外邊有賣的,也有在家裡自己做著吃的。這種長方形的火燒互相粘連在一起,就像舊時裝錢物的“布褡褳”,故名褡褳火燒。其味道與餡餅差不多,只是形狀不同而已。

  5.螺螄轉兒

  半發麵抻成細條,擱芝麻醬與花椒鹽兒,盤在一起,如螺螄狀,把它摁平了,先在鐺上烙,後在碼道烤。烤好後外面脆裡面暄。當天售不完的螺螄轉兒再烤一兩次,叫“幹蹦兒”,用手一拍就碎,吃著蹦焦酥脆。

  6.豌豆黃

  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在三月三蟠桃宮,"小棗糙豌豆黃兒"便是時令鮮品,小販們一聲"噯這小棗兒豌豆黃兒,大塊的來!"好象是給人們報出了春訊,帶來了暖意。

  "糙豌豆黃兒"是用白豌豆去皮,以兩倍於豌豆的水,將豆燜爛,然後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棗攪拌均勻,放入大砂鍋內,俟其冷卻成坨後,扣出來,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放上小片金糕以為裝點,通常都置於罩有溼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經營此業的大多是京東平谷、香河以及京南採育等地的老鄉。

  "細豌豆黃兒"乃是清宮御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製法較精,是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後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地細膩純淨,***即化,屬上品。民國以後,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以紙盒盛之,每盒十塊。它與雲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