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葉的人工種植

  淡竹葉,中藥名。主要用於治療胸中疾熱、咳逆上氣、吐血、熱毒風等症狀。那麼淡竹葉要如何種植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方法

  【生物學特性】:淡竹葉多為野生,少見栽培。人工繁殖籽播、分株皆可。籽播可於秋季果成熟時進行採集,以肥沃疏鬆的壤土或田園土作苗床,淡竹葉隨採隨播即可分株可在3月至5月份於野外採集挖取,進行分栽培育。分栽時要儘量保證每苗均具有較多的根系,剪去根部3釐米至5釐米以上的全部枝葉,以田園土栽種。盆栽觀賞不宜分株,應選擇根系發達、萌櫱旺盛的植株。栽時要使根部向四面舒展,栽後遮陰,保持土壤溼潤,一般15天左右即可重新萌發。

  淡竹葉耐貧瘠,喜溫暖溼潤,耐陰亦稍耐陽,在陽光過強的環境中,則生長不良,常表現為植株低矮、分櫱力降低、葉色發乾偏黃等,觀賞價值降低。其栽培用土以肥沃、透水性好的黃壤土、菜園土為宜。地植可選擇通風好、無直射光的林中樹下等遮陰處。盆栽可置於室內或陽光直射不到的陽臺等處擺放。淡竹葉生長旺盛、分櫱力強,地植除藥用等特殊需要外,株距最好不低於2淡竹葉-花穗5釐米至30釐米,盆栽以每盆一叢為好。淡竹葉雖生性粗放,但合理的水肥管理會使其生長迅速、枝繁葉茂。在其新葉萌發時及開花期前後,可適量追施1次至2次較淡的腐熟餅肥水,地栽植株也可用淡尿素水灌根1次至2次。

  【水培觀賞】:選擇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的植株,修剪去部分過長、過密及受損的老根,以利於根系的再生,提早萌發新的根系。將修剪後的根部在3克/升至5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小時至2小時。

  然後,將根部舒展,置於不透水的玻璃、陶瓷或塑料等器皿中,以陶粒、石子或小卵石等充填固定,加水以部分根系露出水面為宜。置於室內光線明亮處。新栽培的植株在新根及新葉長出前可每兩天換一次水,正常養護一般春季10天至15天,夏季7天至 10天換一次水,平時要及時添水。換水時應適量新增水培植物專用營養液,以使植株淡竹葉-花穗生長健壯,提高觀賞價值。

  【蟲害防治】:本科植物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在葉鞘、莖稈、穗部也能發生。可選用20%粉鏽寧2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地栽的植株易遭蝗蟲危害莖葉,可用40%菊殺乳油2000倍至3000倍液進行噴灑滅蟲。需注意的是:觀賞栽培的植株可選用低毒無殘留的化學藥品進行病蟲害防治,藥用栽培為確保食用的安全性,應儘量避免使用。

  【採收加工】:栽後3-4年開始採收。在6-7月將開花時,除留種以外,其餘一律離地2-5cm處割起地上部分,晒乾,理順紮成小把即成。但在晒時,不能間斷,以免脫節;夜間不能露天堆放,以免黃葉。可連續收穫幾年。

  淡竹葉的開發價值

  竹葉是具有較高的利用和開發價值的。近年中國醫藥學、食品科學等方面的專家研究發現,儘管竹的種類不同,但其葉片成分都具有很好的營養和保健功能。據測定,竹葉所含的功能性因子主要是:黃酮、酚酸類化合物、氨基酸、錳、鋅等微量元素。實驗表明:這些有效成分能清除體內活性氧自由基***它會促使人衰老***;誘導生物體內部的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增強機體的抗應激和抗疲勞能力;提高記憶能力,延緩衰老的程序等。另外,竹葉中還含有豐富的葉綠素。研究表明,葉綠素是許多蔬菜抗誘變作用的重要成分,有抗腫瘤防癌變功效,因葉綠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能,這對預防心血管病和防衰老有積極作用。所以,竹葉功能因子除可用於老年功能性食品和抗氧化食品外,還可作為開發一些治療常見疑難病藥物的成分來源,如心腦血管保護藥劑,抗腫瘤藥物等。同時,竹葉在保健品、功能性飲料等方面的開發也將大有作為。

  竹葉特有的清香味,很迎合現代人“迴歸自然”的心態。研究發現,竹葉芳香主要是含有醛、醇、呋喃、酮類及一些含氧化合物。如果提取竹葉特有的清香成分,這在目前廣泛使用的香水、除臭劑和空氣清新劑等產品領域無疑很有開發價值。科學研究發現,以新鮮竹葉為原料製成的防腐劑,對細菌、黴菌和酵母菌均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可在殺菌食品中新增。有關專家認為,竹葉防腐劑成分純屬天然物質,對人體無毒害,這方面開發也將大有前途。此外,竹葉提取有效成分後的殘渣,因其仍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多糖、蛋白質及礦物質等,可以直接用於禽畜飼料的生產。竹葉提取物是近年來新開發的一種生物黃酮類保健營養素,具有優良的抗自由基能力和確鑿的類SOD 活性;對亞硝化反應的阻斷能力可與VC 相媲美;抗衰老、抗應激和抗疲勞的作用與花粉相當;降血脂和血膽固醇、抗氧化的作用與銀杏葉提取物相同;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與茶多酚相似;鎮咳祛痰、清熱解毒的功效勝竹瀝一籌;並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作用,能提高人體對不良環境和疾病的抵抗力:還具有良好的水熱穩定性、抗氧化穩定性和獨特的竹葉清香。不含任何有害成分和抗營養因子,無毒、副作用,是一種十分理想的純天然保健。葉渣經過處理,還可生產可食性包裝紙或其它包裝材料,這方面的廣泛使用將為清除“白色汙染”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