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種植黃姜的要點有哪些

  根據黃姜的生長規律和生物學特性,以及對氣候、海拔、土壤等條件的要求,經過人工種植的多年技術探索,得到了大量的實驗資料。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黃姜人工種植的要點。

  人工種植黃姜的要點:選地整地

  1、選地

  經過多年野生黃姜人工種植試驗觀察表明,黃姜是一種地下根莖橫向生長的塊根作物,根莖粗壯、分枝較多、根系發達,並隨年份增加而分層生長,且怕漬耐旱。1996年鄖西連續乾旱300多天,其它農作物基本絕收,但是黃姜種植仍有較好的收成,若生長在低窪漬水處會爛種和大面積發生病害。因而,黃姜種植應選擇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層深30cm以上、質地疏鬆、不易漬水的土地種植,以砂壤為宜,平地、坡地***限30度以下***均可。

  2、整地

  整地一般要求兩犁兩耙、整平細耙,撿盡石塊,防止壓苗。土層深翻整細後,活土層不淺於25cm,並開溝起壟,壟寬視種植行數而定。通常情況下,種單行姜的壟寬40~60 cm即可,種雙行姜的壟寬要60~80 cm。廂溝深15~25 cm,起好排水廂溝、圍溝和邊溝。坡地要按沿流水溝方向整地,尤其要深挖流水溝,以免漬水,造成爛根。

  人工種植黃姜的要點:施肥

  1、底肥***也稱基肥***

  底肥以長效性肥料為主,速效肥料為輔,底肥在總施肥量中佔70~80%,以農家肥、黃姜專用肥為主,據情況巧施元素肥。如:硼、鋅、鐵、銅肥等,有的可以浸種,有的可以噴葉,有的可以拌肥追撒等。在1990年的多次試驗中,發現農家有機肥使用量的多少對產量的影響很大***詳細下表資料***。

  試驗表明:有機農家肥含有多種黃姜生長所需要的不同養分,同時有機農家肥的長期使用,不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同時還能疏鬆土壤,增加透氣效能,又有利根莖生長髮育,比單一使用化肥效果更好,產量更高。在多次反覆試驗中發現黃姜喜肥怕氯,在肥料的三元素中,對鉀、磷需求較高。在實踐中,我們通過不同配比施肥的對比試驗和對相關土壤進行的測試,初步掌握和確定了黃姜需肥規律為,N∶P2O5∶K2O的比例為2.5∶1∶4.6,並根據配方施肥發明的“興鄖牌”黃姜專用肥用於大田試驗,年畝單產由900公斤上升到1500公斤以上,平均提高單產35%左右,年銷售專用肥達7000噸以上。

  在大田生產中,要十分注意農家肥的使用。一般每畝1000~2000公斤腐熟農家肥,農家肥不足也可用莊稼桔杆開溝深埋代替。黃姜專用肥每畝必須保證150~200公斤。據試驗,大約每生產1000公斤鮮姜,需要氮肥,如尿素12公斤,過磷酸鈣18公斤,硫酸鉀20公斤。因為化學肥料的利用率高低不一,試驗中總體概算,按每畝產鮮姜2000公斤計算,大約需氮肥45公斤,磷肥100公斤,鉀肥60公斤。使用農家肥較多的田地,可適當減少化肥使用量。

  2、追肥

  追肥因苗而異,佔總施肥量的20~30%。可在苗期、初花期、盛花期等階段施用,狀苗、大苗儘量少施,以尿素、硫酸鉀為主,也可結合葉面噴肥,注意在盛花期不得追施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