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鞏固練習及參考答案

  今年的高考備考已經進入了最後的階段,為了幫助大家鞏固高考歷史知識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對大家的高考歷史備考有所幫助。

  高考歷史鞏固練習:選擇題

  1.《詩經》中的《七月》描述農民無冬無夏地勞動,卻“無衣無褐”;一些愛情詩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戀愛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說明《詩經》***  ***

  A.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B.是中國詩歌成熟的標誌

  C.具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

  D.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經》的認識。從材料中的描述農民的生活現實和青年男女的喜怒哀樂可知其符合現實主義的流派,C項正確。

  答案 C

  2.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餘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這說明***  ***

  A.楚辭體作品缺乏志向追求

  B.作者為屈原遺作中愛國志向所感嘆

  C.屈原應該投身於文學創作

  D.作者認為屈原的遭遇和結局不值得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屈原的認識。材料表達了司馬遷對屈原的志向和人格的尊崇,“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正是司馬遷為屈原遺作中愛國志向所感嘆的體現。

  答案 B

  3.“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體現了詩人***  ***

  A.放蕩不羈,蔑視權貴

  B.流連山水,寧靜平和

  C.顛沛流離,飢寒交迫

  D.關心民間疾苦,抨擊社會現實

  解析 本題解題關鍵是讀懂材料,材料中的“民病”“天子知”體現了詩人對民間疾苦的深切同情。

  答案 D

  4.蘇軾有一次問一個善歌的人:“我詞比柳***永***詞何如?”那人答道:“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蘇軾暗暗點頭,主要是因為***  ***

  A.被人恭維 B.準確理解了兩人的詞風

  C.揚蘇貶柳 D.其詞廣為流傳

  解析 蘇軾屬於豪放派,其詞意氣昂揚,柳永屬於婉約派,其詞清新委婉。故蘇軾認為“善歌的人”準確理解了兩人的詞風。

  答案 B

  5.“自楚騷、唐律爭妍競暢,而民間性情之響,遂不得列於詩壇,於是別之曰‘山歌’,言田夫野豎知寄興之所為,薦紳學士家不道也。……山歌雖俚甚矣,獨非《鄭》《衛》***國風之篇***之遺歟?”據明代馮夢龍的這段話,與山歌相似,能體現“民間性情之響”的是***  ***

  A.《詩經》 B.楚辭

  C.漢賦 D.唐詩

  解析 《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包括《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詩經》的核心部分,基本上都是經過潤色的歌謠。從材料中“自楚騷、唐律爭妍競暢,而民間性情之響,遂不得列於詩壇”可以看出楚辭、唐詩並非山歌類,排除B、D兩項;漢賦的特點是詞藻華麗,手法誇張,是一種貴族文學,排除C項;A項正確。

  答案 A

  6.王國維說:“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關於這段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社會的發展是表達方式日益豐富的原因

  B.新的表達方式比舊方式更方便、靈活

  C.社會的發展變化必然要通過新的方式來表達

  D.詩歌已不適宜表達人們的感情

  解析 每個時代都有其流行的表達方式,歷史的發展使社會生活日趨豐富,表達方式也更加靈活,詩歌仍是人們表達感情的工具。

  答案 D

  7.有文學家在評論古代某詞人時說,從整體創作風格看,他的詞是儒家文化中的“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識的現實表達。該詞人是***  ***

  A.柳永 B.李清照

  C.辛棄疾 D.李白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詩人詞人的風格特徵的認識。李白的主要成就是詩,排除D項;柳永、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主要內容側重於兒女風情,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不符合材料內容。辛棄疾屬於豪放派,詞中充滿了一種以英雄自許或以英雄許人,渴望恢復中原河山的壯志豪情,C項正確。

  答案 C

  8.元朝時期雜劇流行,雜劇的創造和演出興盛,城市裡“瓦肆”“勾欄”紛紛出現,到明清時期古典小說繁榮,晚清則產生四大譴責小說。這些文學形式的流行反映出***  ***

  A.中國古文化源遠流長

  B.民間思想的廣泛傳播

  C.文化政策影響文化現象

  D.文化是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

  解析 材料所述文化現象是隨著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隊伍的擴大,為適應市民生活需要而產生的,D項正確。

  答案 D

  9.有人稱: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風雅”的貴族文化之外,一種新文化形態在崛起——植根於熙熙攘攘的商業生活、人頭攢動的瓦舍勾欄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屬於“市民文化”形態的是***  ***

  《清明上河圖》 程朱理學 元曲 小說

  詩賦

  A. B.

  C. D.

  解析 本題為組合選擇題,可採用排除法。根據材料“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風雅’的貴族文化之外,一種新文化形態在崛起”排除,因為詩賦在此之前已經出現。程朱理學不屬於市民文化,排除,D項正確。

  答案 D

  10.《紅樓夢》中賈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別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諧音為“原應嘆息”;第五回中有茶名為“千紅一窟”、有酒名為“萬豔同杯”,其諧音為“千紅一哭”“萬豔同悲”。這些反映了《紅樓夢》的創作風格為***  ***

  A.愛國主義 B.浪漫主義

  C.現實主義 D.現代主義

  解析 “原應嘆息”是對賈府四位小姐悲慘命運的寫照;“千紅一哭”“萬豔同悲”都是對現實的反映。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樓夢》為現實主義代表作。

  答案 C

  11.“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對哪部古典小說的高度評價***  ***

  A.《水滸傳》 B.《西遊記》

  C.《聊齋志異》 D.《儒林外史》

  解析 從題幹中的“寫鬼寫妖”“刺貪刺虐”可知郭沫若說的是假借談狐說鬼,宣洩對社會現實不滿的《聊齋志異》。

  答案 C

  12.明清時期,以記敘日常生活瑣事和平民百姓見聞為主的章回體小說蓬勃興起並得到長足發展。這主要是因為***  ***

  A.白話文已開始流行 B.文學素材日益豐富

  C.市民階層逐漸壯大 D.思想控制空前嚴密

  解析 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逐漸壯大,他們需要新的文學形式和題材來滿足自己的文化生活需要,章回體小說順勢蓬勃興起並得到長足發展。

  答案 C

  高考歷史鞏固練習:材料題

  1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材料二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材料三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

  ***1***材料一中這首詞的主要風格是什麼?最能體現這一風格的是哪句?詞的結尾有哪些含義?

  ***2***材料一、二中,辛棄疾、李清照分別用了什麼典故來批判現實社會?

  ***3***這三人的作品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徵?

  解析 第***1***問可結合作者生活的年代,理解詞的風格和詞要表達的含義;第***2***問可從材料中的“孫仲謀”“項羽”來同南宋的偏安相映襯;第***3***問結合時代背景考慮。

  答案 ***1***豪放。“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作者年老但仍有廉頗的雄心;南宋政權腐朽,使作者終老林下,報國之志不得施展。

  ***2***辛棄疾歌頌孫權敢於同曹操、劉備爭雄的積極進取精神,諷刺南宋朝廷的萎靡不振,併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表達了南宋人民的共同呼聲。李清照用項羽失敗後無顏見江東父老,憤而自刎的故事,諷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可恥行徑。

  ***3***反映了宋金對峙和金兵南下給中原人民帶來的災難以及南宋政府的苟且偷安。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明刻本《荷花蕩》插圖

  材料二 “二拍”中的《轉運漢巧遇洞庭紅》一節主要寫在國內經營破產的商人文若虛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跟著“幾個走海泛貨”的朋友出海,靠著“一兩銀子買得百斤有餘”的“洞庭紅”橘子,賺了“一千多個”重有“八錢七分”的銀錢,又在荒島上撿了個寶貝,賣得了五萬兩銀子。從此,“做了閩中一個富翁”,“子孫繁衍,家道殷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歷史資訊?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故事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

  解析 第***1***問可從材料中概括資訊,“原因”可結合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小說的發展、印刷術的發展等概括;第***2***問中的現象可結合明清時期社會變化理解材料。

  答案 ***1***資訊:反映了明清時期小說的繁榮以及明清時期木刻版畫盛行。

  原因:商品經濟的發達,工商業城鎮興起,市民階層崛起,對文學的需求增多;印刷術不斷完善,書坊書肆迅速發展;為了使小說、劇本讀起來更為有趣,刻書坊使用木刻版畫作為其中的插圖。

  ***2***現象:明清社會瀰漫著拜金逐利風氣,傳統的輕商思想開始淡化。材料反映了當時追求財富、敢於冒險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