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草木讀後感

  人間草木富有情趣,也很有文化。讀完此書,大家感想是什麼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讀《人間草木》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極其賦有情趣、文化,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增長見識的一本寶貴的書籍。其中還有許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麗動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花兒呢?更是豔麗奪目。有緬桂花,芳香撲鼻,香的像蘭花。夏天有珠蘭、牽牛,牽牛花是短命的,還有薄命的秋葵,美麗的鳳仙,真是數不勝數。還有一種奇妙的野草“萬把鉤”它結的果實上有許多小鉤,碰到它就會掛在衣服上,很難清除。

  這些東西都很有趣吧!看了這之後,我深深的陶醉並沉迷在此,其中的樂趣還無窮呢!

  山丹丹一種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藥,還有紫紅誘人的葡萄,沁人心脾,還有香甜的槐花,瀰漫在整個春天。啊,真美!我彷彿親眼看見如此優美的景色。

  作者把這些優美的景色刻畫的栩栩如生,他細微的觀察深刻的描寫,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給人一種視覺的享受。《人間草木》刻畫的如此醉人、優美,彷彿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體會。

  說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對於食品的描寫更是讓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簡直是人間極品。

  高郵的鹹鴨蛋可是不同凡響。那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黃髮紅,散發誘人的香味。不似別處發乾發粉,***如嚼石灰。說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鍾愛的鹹菜茨菇湯、氣鍋雞、火腿,還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國各地的特色佳餚。氣鍋雞特別鮮嫩,湯清如水,而且雞想撲鼻,看著這生動的描寫,我不禁口水潛溢。

  作者有這麼淵博的知識,如此獨特的見解,一定遊歷過許多名山大川,而且瞭解的風土人情也相當之多。作者瞭解到各地區的人們口味迥異。山西人愛吃醋,愛吃酸。無錫人愛吃甜。四川人愛吃辣,等等的異域風情。作者竟能對各地的風土人情知之甚詳,看來作者是一個喜歡遊歷,善於觀察的人。

  篇二

  詩人張九齡說:“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恐怕是對這句話體會最深的人。

  每當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你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一位老者與你同坐在一個灑滿冬日陽光的小花園裡,時而指著那棵臘梅和你說起他從前的趣事,時而打趣地告訴你說,“煤塊裡竟然也能長出芋頭”。

  汪曾祺先生對於這些“人間草木”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愛,一種寄託了自己的情思卻不願將之據為己有的喜愛。也許對於汪曾祺先生來說,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他知道“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他說,“比起北京雨後春筍一樣聳立起來的高樓,北京的花木的生長就顯得更慢。因此,對花木要倍加愛惜”;他記得“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裡”,每次到老舍先生家裡飲酒賞菊,都會“既醉既飽,至今不忘”;他還記得家裡靠牆處秋葉形的小花壇,那裡有兩三棵秋海棠,花色蒼白,樣子可憐。所以每看到秋海棠,就總要想起他的母親;當他在寂寞的羈旅之中,幾片綠葉曾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使他感到欣慰,讓他“獲得過一點生活的勇氣”。所以,歐陽修在《秋聲賦》裡所說的“草木無情”,汪曾祺先生大概是不會同意的罷。

  在汪曾祺先生如話家常的語言中,我們會慢慢讀完這本書,甚至在你讀完時也不知不覺。因為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來是淡的,淡到如空氣一般在你身邊讓你渾然不知,可是也淡到讓你不能輕易失去。

  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對於汪曾祺先生來說,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經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與這些人間草木常相作伴,追憶往事,傾訴衷腸。

  想來汪曾祺先生對這些人間草木也是愛極了,也難怪他會說:“我應該當一個工藝美術師的,寫什麼屁小說!”

  ***四***

  筆尖流轉,勾勒著華夏的符號。娓娓而來,人間的一草一木傳出芳香。

  我們舉頭望天,看得到鋪天蓋地的霧霾沉寂了世界,卻看不到飛鳥的奮力翱翔,閃爍它生命的光輝;我們穿過樹下,看得到滿地的枯黃阻礙行走,卻看不到樹葉燃燒著自己的身軀延續了樹的枯榮;我們俯身低頭,看得到讓自己頭破發麻的螞蟻在腳下穿梭,卻看不到它們正舉著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著原始勞動,只為捱過下一個嚴冬……

  曾幾何時,有那麼多絕美的畫面從眼前悄然劃過,我們卻不曾得知;曾幾何時,有那麼多生命的讚歌在耳畔流轉,我們卻不為所動……

  讀《人間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經錯過了那麼多。

  人間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於有限之中!汪曾祺筆下的芋頭、豆芽、鐵蒺藜、紫薇、秋花、冬樹……無一不是隱祕在不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裡。正是這樣細小的生命,分織交繪我們這樣美麗的世界。作為經歷過風風雨雨的作家,擁有一雙發現這些細小美好的眼睛,正是體現了汪曾祺細膩的心。

  世間風物,平中顯奇,談中有味,既有濃郁的人文關懷,又瀰漫著最獨特的氣質。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凶惡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籲孩子們從電玩中解脫出來,迴歸自然的懷抱……我們自陽光從天際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螢幕的光。手機螢幕的光,電視螢幕的光,電腦螢幕的光已將孩子們的視野與心團團圍住,封鎖。這樣的孩子們又如何知道遛鳥的學問,逗蟲的樂趣呢?在網際網路世界不斷壯大的同時,現實世界正在以殘忍的速度不斷縮小。

  行者無疆。四周山色臨窗透,一夜溪聲入夢清。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而又春。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卻又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出門遠行,價比千金。國子監、衚衕、泰山、天山……這些孕育著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並非文字可承載。汪曾祺就像一個拿著大口袋的尋寶人,來到一個大寶窟,只能帶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裡行間。宅在屋子裡的作家如同沒有陽光雨水滋潤的種子,即便深埋於沃土之下,也無法生根發芽,更別提枝繁葉茂了。藝術永遠是源於生活,不懂得熱愛生活,發現生活之美的人,也無法寫出動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過客,但是他對這裡的瞭解比我這個常住人士要多得多。關鍵就是他懂生活,懂發現。街邊小草,枝頭小鳥,也是錦繡山河中的一滴墨。關注這些一草一木,我們在能更好的詩意地棲息在這個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