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選購的技巧介紹

  隨著PC硬體行業的發展成熟,目前的主機板產品已經趨於同質化,特別是中低端主流級別市場,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自身特色也相對更少。不過,我們仍然能通過識別主機板做工用料,支援規格等方面來找到適合使用者使用的主機板,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主機板選購幾大技巧,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具體的選購方法和步驟:

  1、選購主機板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效能和速度。簡單地說是“快不快”,一般都是專門的一些測試軟體來評估主機板在實際應用環境下的速度。不過一般效能和速度只有不同產品之間比較才有意義,由於只有在完全相同的硬體和軟體環境下的資料才具有可比性,所以普通使用者難以做到,只有一些專業媒體才會進行同類產品的橫向比較。這是瞭解一款主機板效能和速度的最佳途徑。

  2、必要的功能。

  是否支援大容量硬碟、主機板的介面,如Power、HD工作指示燈、Reset、揚聲器等是否正常工作,BIOS的種類、系統實時時鐘是否正常等。還有是否可以升級獨立顯示卡,這個通常也是被部分使用者所忽視的。

  3、穩定和可靠。

  一般來說穩定性和可靠性與不同廠商的設計水平、製作工藝、選用的元器件質量等有非常大的關係,但是它很難精確測定,常用的測試方法有三種:

  其一,負荷測試。是指在主機板上儘可能多地加入外部裝置,例如插滿記憶體,使用可用的頻率最高的CPU等。在重負荷情況下,主機板功率消耗和發熱量均增大,主機板如果有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問題比較容易暴露。

  其二,燒機測試。是讓主機板長時間執行,看看系統是否能持續穩定執行。

  其三,物理環境下的測試。可以改變環境變數包括溫度、溼度、振動等考察主機板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

  4、相容性。

  對相容性的考察有其特殊性,因為它很可能並不是主機板的品質問題。例如有時主機板不能使用某個功能卡或者外設,可能是卡或者外設的本身設計就有缺陷。不過從另一個方面看, 相容性問題基本上是簡單的有和沒有,而且一般通過更換其他硬體也可以解決。對於自己動手裝電腦的使用者***DIY***來說,相容性是必須考慮的因素,雖然目前各個硬體之間的相容性已經非常少見,但是這個問題仍然值得重視。

  5、升級和擴充。

  或多或少購買主機板的時候都需要考慮電腦和主機板將來升級擴充套件的能力,尤其擴充記憶體和增加擴充套件卡最為常見,還有升級CPU,一般主機板插槽越多,擴充套件能力就越好,不過價格也更貴。

  6、價格。

  價格是使用者最關心的因素之一。不同產品的價格和該產品的市場定位有密切的關係,大廠商的產品往往效能好一些,價格也就貴些。 有的產品用料比較差一些,成本和價格也就可以更低一些。使用者應該按照自己的需要考察最好的效能價格比,完全拋開價格因素而比較不同產品的效能、質量或者功能是不合理的。

  7、 其他。

  購買主機板還需要注意的是:

  其一,技術支援和售後服務,主要是看看廠商對產品的技術支援、售後服務如何,大的廠商往往有比較固定的代理商,提供比較好的服務。

  其二,主機板是否容易使用,說明書是否簡潔明瞭、附件是否齊全、跳線說明是否清晰等。

  其三,電磁相容性,電磁洩漏大的產品會影響使用者的身體健康。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主機板選購幾大技巧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