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認為最大的海洋生物是藍鯨嗎

  你是不是也跟小編的看法一樣,海洋動物裡當屬藍鯨最大?no~這份報告之後,你肯定也跟我一樣被重新整理,所以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更新知識才跟的上時代的步伐吖。還是趕緊來看這份重新整理我們知識的報告吧。

  海洋動物裡誰個頭最大?一支由科學家和本科生組成的研究團隊蒐集各方資料,分析計算了25種海洋生物的大小。該專案團隊長達69頁的研究報告近日線上發表在新興同行評議期刊《PeerJ》上。他們不僅優化了海洋動物體積的精確計算方法,也釐清了人們長久以來的一些誤解。

  研究選取了那些塊頭常常被媒體誇大的海洋生物,並根據資料完善情況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大個子。最後的“陣容”幾乎囊括了各個門類裡的大塊頭,不僅包括鯨類,鯊魚,烏賊等等有口皆碑的海洋巨獸,還有管蟲、水母、蚌類、節肢動物等“非主流”選手。

  論文涉及的25種大型海洋生物的相對大小示意圖。在每一排的動物之間都有同比例的一個人類潛水員供參照。。圖中未標出紀錄頭銜的物種依次是:小頭睡鯊,最大的極地鯊類;灰六鰓鯊,最大的六鰓鯊;大王酸漿魷,最重的頭足類;海象,第三大的鰭腳類;甘氏巨螯蟹,腿展最長的節肢動物;翻車魚,最重的硬骨魚;巨型管蟲,最大的環節動物;加勒比巨桶海綿,最大的多孔動物;稜皮龜,最大的龜鱉類;越前水母,最重的水母;大硨磲,最大的雙殼類;澳大利亞香螺,現存最大的腹足類;巨型等足蟲,最大的等足蟲。

  根據報告內容,海底體長最大的生物應該是獅鬃水母***Cyanea capillata***,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和抹香鯨***Physeter macrocephalus***緊隨其後。而常被傳為“最大頭足動物”的大王酸漿魷***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雖然重達495公斤,但其4.2米的體長比起12米的巨烏賊***Architeuthis dux***要遜色許多。

  “大”的好處只有在特定的生活環境和習性下才會有意義——這項研究也進一步分析了這一點。比如,作為最大的雙殼類生物,大硨磲***Tridacna gigas***殼長達到1.37米——它和光合細菌共生,比一般底棲生物們多一種營養來源,因而能夠長得更大。類似的,以隨口濾食小魚蝦為生的鯨鯊***Rhincodon typus***和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體型越大,越不容易捱餓——有越大的個頭,在寒冷的水域就越容易維持體溫,要游到食物富集的水域也更容易。

  體型和體重能影響一個個體新陳代謝的方方面面——總共需要消耗多少氧氣,釋放多少碳,又需要多少能量來維持運動和體溫,不一而足。“弄清一頭鯨鯊重10噸、15噸還是20噸,能讓我們知道它每天要消耗多少個電燈泡的能量。”麥克萊恩說。這些數值的估計對生態學家們有重要意義。

  獅鬃水母

  因它嘴的周圍,橙黃色的觸手像鬃毛般飄逸而得名。獅鬃水母生活在海面以下20米到40米的區域之間,那裡水溫保持恆定,其傘形軀體可達兩米,觸手有八組,最多有150條,可長逾35米用以捕捉食物和防禦敵害。其顏色隨年齡變化由紅變粉。獅鬃水母是一種能致人死亡的生物,不過很少在人類出入的地方活動,所以大部門人都不是很瞭解。它觸鬚上的刺細胞內有毒針和內裝毒液的囊可以在水母纏住人的時候劃傷人的面板,毒液進入人的體內,而迅速麻痺死亡。

  藍鯨

  ***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 藍鯨亦稱“剃刀鯨”,是地球上最大與最重的動物,屬於哺乳綱、鯨目、鯉鯨科。分佈廣泛,從北極到南極的海洋中都有。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棲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稱侏儒藍鯨***。在印度洋發現的B. m. indica則可能是另一個亞種。與其他鬚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

  抹香鯨

  ***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它們在所有鯨類中潛得最深、最久,因此號稱為動物王國中的“潛水冠軍”。可能只有喙鯨科的兩種瓶鼻鯨在潛水方面能與之比擬。除了過去被視為頭號目標的捕鯨時期以外,抹香鯨可能是大型鯨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美國作家梅爾維爾的經典名著《白鯨記》,書中那頭神勇的大鯨莫比·敵克就是一頭抹香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