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由粗變細的原因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便血、便祕等有關描述大便的症狀,但是對於由粗變細這一症狀,卻很少有人引起重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 >

  

  痔瘡:痔瘡是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了,發病率也很高,素有“十人九痔”之說。痔瘡是指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周圍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主要症狀為便血、如果伴有血栓會發生疼痛。痔瘡導致的大便變細主要是痔核增大後可出現大便變細症狀。

  直腸息肉:泛指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腺瘤、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上來看,其內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後果。便血為鮮血、被蓋於糞便表面而不與其混合。直腸下端的帶蒂息肉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息肉合併潰瘍感染時,可有粘液血便和裡急後重感,患者會出現大便變細的症狀。

  直腸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人群,早期常無明顯症狀。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常伴有血液、粘液,與膿液有粘連,而且大便習慣改變,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大便的次數增多,變細,肛門常有刺激症狀,常想大便,就是平時所說的裡急後重現象。直腸癌患者還會出現全身症狀的改變,如短期內明顯消瘦、貧血等。直腸癌是大便變細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人們極易忽視的原因之一。

  大便由粗變細的預防

  1、定期檢查: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警惕大腸癌的訊號及早期症狀,如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祕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

  2、改善飲食習慣: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

  3、防治腸道疾病:積極預防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於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即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贅生物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大便變細的癌前病變,所以當發現結腸腺瘤時,應在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如果不早期治療,絕大多數會變成大腸癌。另外,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祕,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4、化學藥物預防:目前用於大便變細預防的藥物主要有:

  ***1***抗氧化劑:其作用機制為保護DNA免受自由基的損傷,它們包括維生素C和E、β2胡蘿蔔素、葉酸等。

  ***2***非甾體類抗炎藥:這類藥物已經被證實能夠抑制大便變細的發生。

  ***3***其它正在研究的有關藥物有:過氧化酶增殖物活化受體配體、二甲亞碸***DFMO***、鈣劑***結合膽酸***、維生素D、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等。

  5、積極鍛鍊:尋找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自我放鬆,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大便由粗變細的症狀

  肛門異物導致:其中痔瘡、內痔、外痔、混合痔、肛瘻、肛周膿腫等肛門疾病給患者帶來明顯的肛門異物不適感,肛門異物時異物堵塞肛門,患者排便時困難,或因糞便受異物壓迫變細、變小,引起大便異常。

  痔瘡疾病引起:痔瘡是肛管與直腸下端粘膜的靜脈曲張和纖維組織增生引起。尤其是內痔,患者肛門有突出物或環形突出,突出物佔據肛管的面積,由此通過的大便受到壓迫變細,常在開始段與末端表面附有鮮血。

  若是肛乳頭肥大:肛乳頭肥大又稱肛乳頭瘤,是肛乳頭因糞便和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增大變硬,是肛門直腸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肛乳頭肥大成瘤,多堵塞肛門,患者排便困難或大便因受壓迫,變細,排便不盡。

  肛管直腸腫瘤:腸癌前期表現,患者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帶血及粘液。有時便祕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大便變細。腹部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或脹痛。腫瘤壞死或繼發感染時,患者常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