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樣過七夕

  

  問:唐代詩人林傑寫下《乞巧》這首古詩,是怎樣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答: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問:唐代詩人孟郊是怎樣在《古意》中描寫七夕牛郎和織女的?

  答: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問:在古代江南女子在七夕節都要做什麼?

  答:江南的女子,都會挎著竹籃子去採摘槿樹葉,再把它揉碎,用它的汁液洗頭。

  問: 為什麼江南女子要用槿樹葉洗頭髮?

  答:相傳,這天晚上織女會在銀河洗髮去會牛郎。織女對牛郎一年的相思之淚,都灑落在那槿樹葉上,開出淡紫、粉紅或潔白的花兒。

  問:在古代為什麼在七夕夜深人靜之際,少女們還會躲到葡萄架下或槿樹籬笆旁?

  答:有詩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另如雨。

  問:在元朝京城一帶人們怎麼過七夕節?

  答:“宮廷、宰輔、士庶之家,鹹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蔬菜、肉脯,邀請女流作巧節會,稱曰女孩兒節。占卜貞咎,飲宴盡歡,次日饋送還家。”***《析津志》***

  問:在南北朝期間人們如何過七夕?

  答: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問:七夕晚上的少女少婦們為什麼緙絲七夕乞巧圖軸拜織女?

  答:因為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

  問:在古代為何七夕那天種生求子?

  答:因為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問:古代七夕節男女互贈什麼禮物?

  答:女子會送男子香囊,荷包,手絹。男子會送女子小飾品,陪女子逛夜市。

  問:在古代七夕晚上通常吃什麼?

  答: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問:為什麼稱作為“乞巧果子”?

  答:《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問:在宋代詞人秦觀的眼裡七夕是怎樣對七夕描寫的?

  答: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問:在唐代詩人權德輿的眼裡七夕是怎樣的景象?

  答: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問:在《決絕詞》元稹的詞句中流露出哪些純真的夫妻之情?

  答:“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願為庭前紅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見,故心終不移。”

  問:在《古詩十九首之一》中怎樣描寫了牛郎與織女的戀戀之情?

  答: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問:在楊璞的《七夕》中是怎麼樣寫七夕的?

  答: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情侶怎麼過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