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以自然素質為基礎,在後天環境、教育、實踐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步發生、發展起來的。心理素質是先天和後天的合金。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心理素質的定義

  中國全民健心網負責人肖漢仕教授認為;心理素質是在遺傳基礎之上,在教育與環境影響下,經過主體實踐訓練所形成的性格品質與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心理適應能力與內在動力。對內製約著主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外與其他素質一起共同影響主體的行為表現。

  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衡量:性格品質的優劣、認知潛能的大小、心理適應能力的強弱、內在動力的大小及指向。對內體現為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對外影響行為表現的優劣。

  良好的個性:自知、自信、自強、自律、樂觀、開朗、堅強、冷靜、善良、合群、熱情、敬業、負責、認真、勤奮等

  正常的智力: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注意力正常.

  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心理應變、競爭協作、承受挫折、調適情緒、控制行為的能力

  積極而強烈的內在動力:合理的需要、適度的動機、廣泛的興趣、適當的理想、科學的信念。

  健康的心態:智力正常、情緒積極、個性良好、人際和諧、行為適當、社會適應良好

  適當的行為表現:符合角色、群體、社會規範,道德和法規

  心理素質是人的身體、心理和社會素質之一,是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的“合金”。簡單地說,心理素質是以生理素質為基礎,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而逐步發展和形成的心理潛能、能量、特點、品質與行為的綜合。心理素質作為中國本土化的一個重要學術概念,目前已經擁有了其專業的英文名“psychological quality”。

  從心理學角度講:心理素質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韌性等等。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後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質包括人的認識能力、情緒和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品質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結構特別是大腦結構的特殊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心理素質具有人類素質的一般特點,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走向21世紀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質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視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素質教育,也成為社會和時代的要求。

  心理素質的組成

  根據上述定義,心理素質由如下五個方面組成:

  心理潛能

  國內外的一般共識是,每個人生來都具有一定的潛能,特別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還肯定,每個人生來都具有優秀的潛能;每個人都亟欲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或得到實現;每個人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充分發揮或實現自己的潛能。潛能並不神祕,它是人的心理素質乃至社會素質賴以形成與發展的前提條件或某種可能性。或者說,正因為人具有一定的潛能,所以就能把他們培養成為真正的人,而動物沒有此種潛能,所以雖然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使它們向著人的方向發展。

  心理能量

  亦稱心理力量或心理能力,也可簡稱為能或力。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包括精神***都有一定的能量,即都是有“力”的。人也是如此,“人生莫不有力”***《論衡·效力》***,可稱之為人力。人是一個系統它又是由身體系統與心理系統構成的,而這兩個子系統也是有力***能量***的,前者為體力即身體之能力,後者為心力即精神之能力。這種心理能量乃是人的心理素質的體現,也是用意識來調節的能量作用,其大小強弱也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水平。

  心理特點

  特點、特性、特徵、屬性等是一回事,都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某種東西。人的心理活動總具有自己的特點,可以把它歸結為六對: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統一、受動性與能動性的統一、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共同性與差別性的統一、質量與數量的統一、時空性與超時空性的統一、人的各種心理現象也具有各自的特點,如感知的直接性與具體性,思維的間接性與概括性,情感的波動性與感染性,意志的目的性與調控性,等等。心理特點也是心理素質的具體標誌。

  心理品質

  心理品質與心理特點有聯絡,但二者也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它並非心理活動本身所固有,而是後天習得的。品質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個別差異,即人與人之間各具有不同水平的心理品質;一是培養標準,即要求人們的心理所應當達到的水平。幾乎每一種心理現象都具有一定的品質,如記憶的敏捷性、永續性、準確性、備用性,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獨立性、批判性,情感的傾向性、多樣性、固定性、功效性,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制性,等等。心理品質的優劣最能表現出人的心理素質的水平。

  心理行為

  人們無論簡單的行為還是複雜的行為,歸根結底都受人的心理的支配,都是人的心理的外部表現。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稱為心理行為。這種心理行為是心理素質的標誌,通過它可以檢驗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而且,前述心理素質的四個組成因素如心理潛能、能量、特點、品質等,也都會明顯地或不明顯地在行為上反映出來。可見,心理行為是構成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成分。

  由上所述,心理潛能、心理能量、心理特點、心理品質與心理行為的有機結合,稱為心理素質。而這五個方面又都蘊含在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中。也就是說,所謂培養心理素質,就是要發揮、發展、培養、提高、訓練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潛能、能量、特點、品質與行為。

  心理素質好的標準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瞭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八、能適度地發洩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素質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