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萎縮的原因

  長時間的腎臟疾病,導致腎單位,尤其腎小球受損,使整個腎臟出現體積縮小。腎萎縮和腎功能改變是相輔相成的,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腎萎縮一般會出現左腎萎縮、右腎萎縮及雙腎萎縮症狀。一般來說引起腎萎縮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得知腎萎縮後需考慮為先天性腎發育不全,其次考慮為末期腎臟疾病,即腎衰竭、尿毒症或某些急性病症。如:急性腎小球性疾病、糖尿病性腎硬變、腎移植排異、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皮質壞死、Alport綜合徵、急性腎小管壞死、高血壓性腎硬化。

  雙側腎臟或一側腎臟縮小多是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這也是腎萎縮的一個常見原因。

  雙腎縮小一般來說慢性腎病發展到腎功能不全,尤其是腎衰竭、尿毒症時,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腎臟損傷嚴重,腎臟實質受到傷害,腎臟會縮小。所以提醒腎萎縮病人一定要對此引起高度重視,腎臟疾病隱匿性很強,如果腎小球濾過率低於50%,即腎臟損傷嚴重時臨床症狀才相應產生。腎萎縮確診後一定要積極的查詢原因,以便排查病情。

  腎萎縮原因還有兩點:腎結核***單側腎臟縮小,伴對側腎臟積水或代償性增大***、腎動脈狹窄及先天性發育不全。

  腎萎縮症狀

  腎萎縮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乏力,貧血等。繼續惡化將發生尿毒症。腎萎縮病人還會臉腿浮腫,出現了面板瘙癢的症狀,並且還可能伴有腳部浮腫,有的患者還會腰疼得厲害,不能長期久坐。腎萎縮是由於長期腎臟出現問題,勞累過度引起,患了腎萎縮,腿腳有腫的現象,血壓也會隨病情加重而升高高。身體也會漸漸消瘦下去。

  腎萎縮患者還可能會有血尿,血尿是指尿中紅細胞排洩異常增多,是泌尿系統可能有嚴重疾病的訊號。離心沉澱尿中每高倍鏡視野≥3個紅細胞,或非離心尿液超過1個或1小時尿紅細胞計數超過10萬,或12小時尿沉渣計數超過50萬,均示尿液中紅細胞異常增多,則稱為血尿。輕者僅鏡下發現紅細胞增多,稱為鏡下血尿;重者外觀呈洗肉水樣或含有血凝塊,稱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時即肉眼可見,尿呈紅色或呈洗肉水樣。

  腎萎縮如何治療?

  一、腎萎縮西醫治療

  1.治療措施

  1、菸酒必須戒除,也要注意休息。

  2、如果單側腎萎縮,可以考慮手術切除。

  3、肌酐的增高,可以通過透析來解決,控制蛋白質食物的攝入等。

  4、很多,包括各種制病因素如各種腎病、腎血管病、腎外傷等得不到有效的治療都會引起腎萎縮,簡單的說各種腎病的發展都是腎臟不斷的纖維化的過程,最後腎臟表現為萎縮、縮小,建議抗纖維化治療。

  2.腎萎縮治療方法

  解決腎萎縮怎麼治療的問題,需要探究腎萎縮產生的根本性原因。腎臟受到外界的侵襲,炎症反應發生、細胞表型轉化導致腎臟纖維化的逐漸發生與進展,從而腎臟實質受到損害,腎臟也隨之縮小。而對腎萎縮治療也應該把治療重點放在如何阻止腎臟纖維化上,這一觀點的確立與腎病年會的精神不謀而合。

  3.治療重點

  修復腎臟受損組織、恢復腎臟功能,阻止腎臟纖維化的進展,阻斷腎臟繼續萎縮。治療具體原理為:促使肌成纖維細胞凋亡和免疫複合物的吞噬;減少ECM的合成增加其降解作用,腎臟受損組織就還有可能得以部分修復,腎功能也可以逐漸的恢復,肌成纖維細胞和免疫複合物的凋亡,阻斷其繼續合成和分泌增ECM,增加腎臟內降解酶的生成,增強其對ECM的降解活性,減少ECM對腎臟組織的破壞,逐漸逆轉受損的腎臟功能。

  二、腎萎縮中醫排毒療法

  對各種腎病的治療,採用中醫排毒療法的方法,對症用藥,隨症加減,通過活血化瘀,益腎排濁、祛風除溼,清熱解毒的方法,改善腎血流量,增強腎小管排洩,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減少血小板凝聚,有利於增生性病變的轉化和吸收。可促進廢用腎單位逆轉,修復已損組織,抑制腎小球萎縮,增加腎小球濾過濾,減少球內纖維蛋白滲出,延長受損腎小球存活率,改善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抗滲出,抗新月體形成,抑制結締組織增生,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糾正貧血和酸中毒,糾正貧血和酸中毒,抑制腎小球萎縮,祛除蛋白尿,糾正潛血等,適用於各種腎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隱匿型腎炎,紅斑狼瘡腎,過敏性子癜腎,腎病綜合徵,腎功能不全,尿毒症等,以及先天性多囊腎、腎結石等,通過辨證施治,可取的理想的療效。

  腎萎縮的症狀以上腹部為主,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因為胃粘膜萎縮後,胃消化功能會減退,胃排空功能障礙後會出現上腹部脹滿感,進食後脹滿感會加重,引起食慾減退,嚴重的還會導致體重減輕。

  中醫認為腎萎縮是因感受外邪、飲食不當、情緒失調、脾胃虛弱引起的。脾胃主管飲食消化、營養吸收,起著維持人體氣息升降的作用,當脾胃虛弱後就會出現食慾減退、氣息瘀滯等一系列腎萎縮的症狀。

  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過量飲酒***烈酒***、濃茶、咖啡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等,會損傷胃粘膜,導致淺表性胃炎轉變為腎萎縮;由於幽門功能鬆弛,腸液和膽汁通過幽門返流到胃,會刺激胃粘膜,破壞胃粘膜的屏障,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為腎萎縮。

  腎萎縮癌變的機率很小,從淺表性胃炎到腎萎縮到腸化到隱性增生到胃癌的過程很長,如果腎萎縮合並中度腸化觀察10-15年,癌變的機率為6%左右。

  辨症論治是中醫的特色,就是根據病人個體化的情況,針對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病人出現上腹部隱痛、脹痛、喜溫喜按、神疲乏力、食慾減退、進食後腹張、容易腹瀉、舌質淡、舌邊有齒印、舌苔薄白、脈細等症狀時,則判斷為脾胃虛弱證,可採取益氣健脾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病人出現上腹部脹痛***連及兩脅***、胸悶不暢、噯氣較多、喜嘆息、症狀的發作與加重與情志關係較為顯著、舌苔薄白、脈弦等症狀時,則判斷為肝胃不和證,可採取疏肝和胃的方法進行治療。

  如果病人出現上腹部隱痛或灼痛、病史久而經常發作、飢不欲食、口乾不欲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有裂紋、苔花剝或光紅無苔、脈細數等症狀時,則判斷為胃陰不足證,可採取養陰益胃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病人出現上腹部灼熱、脹痛、滿悶、不思飲食、口渴不欲飲水、口苦口粘、大便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等症狀時,則判斷為脾胃溼熱證,可採取清熱化溼的方法進行治療。

  中醫治療腎萎縮一般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約需2-3個療程,如果胃鏡複檢沒有症狀就可以不再服藥了。服藥後生活應有規律,應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應該適當補充營養,建議少抽菸,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另外堅持治療,定期複查也很重要。症狀較輕則建議1-2年複查一次,如果症狀較重則建議3-6個月複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