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溼吃什麼藥好

  健脾祛溼方劑有哪些?中醫認為體內溼氣會影響脾胃運化,用方劑來調理效果很好。那麼健脾祛溼吃什麼好?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健脾祛溼的偏方

  1、三仁湯

  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6g,竹葉6g,厚朴6g,苡仁18g,半夏10g。

  功用:宣暢氣機,清利溼熱。主治溼溫初起及暑溫夾溼,邪在氣分。

  2、胃苓湯

  組成:五苓散3g、平胃散3g。

  功用:祛溼和胃。主治夏秋之間,脾胃傷冷。

  3、防己黃芪湯

  組成:防己12g、黃芪15g、甘草6g、白朮9g。

  功用:益氣祛風,健脾利水。主治衛表不固,風水或風溼。

  4、苓桂術甘湯

  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朮6g、甘草6g。

  功用:溫化痰飲,健脾利溼。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病。

  5、實脾湯

  組成:厚朴、白朮、木瓜、木香、草果仁、腹皮、附子、茯苓、乾薑各6g,甘草3g。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主治陽虛水腫。

  6、連樸飲

  組成:厚朴6g,黃連3g,菖蒲3g,半夏3g,香豉9g,枝子9g,蘆根60g。

  功用:清熱化溼,理氣和中。主治溼熱溫伏。

  體內溼氣重的症狀

  1、工作時,疲乏懶動,頭昏困倦。

  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痠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睏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2、大便稀爛不成形。

  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大便完了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3、體重明顯增,渾身痠痛。

  溼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徵,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4、食慾不佳。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5、早晨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中醫健脾祛溼的的方法

  健脾祛溼之食療法——薏米紅豆湯

  薏米、紅豆是清除體內溼氣的好食材。薏米可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又稱“赤小豆”,有利水消腫健脾胃之效。夏季來碗薏米紅豆湯,能起到健脾、祛溼、養血的作用。

  具體做法是:取等量的薏米和紅豆,將紅豆浸泡三四個小時,再與薏米一起下鍋煮,上層的湯當水喝,下層的顆粒當飯吃。注意不能放大米,因為大米是助溼的。可將湯水倒出後剩下的薏米紅豆粒加入小米一起熬粥吃。

  健脾祛溼之按摩法——摩脾經、揉板門、捏脊、摩胃脘

  小孩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在暑熱天氣容易出現沒有胃口、飲食無規律等現象,此時可以按摩孩子手上的一個穴位——脾經:在拇指第一指間關節靠近指尖的指腹部位,順時針輕輕旋轉磨動此穴位200-300下,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另外,在孩子手掌大魚際的正中間有一個穴位叫板門,揉板門也是一個消食健脾的好方法。第三個方法是捏脊,在孩子脊柱兩側由下向上依次捏動,捏起面板往上依次捻動,捻動三下以後輕輕往上提一下,小孩會覺得有一點痠疼,捏脊三到五遍後往往脊柱兩側就會輕微發紅,這就可以了。

  至於成人,建議平時可經常摩腹,特別是胃脘部。輕輕地磨動而不是揉,用手掌的溫熱即可幫助刺激胃的消化功能,以此呵護脾陽。

  健脾祛溼之刮痧法——背部刮痧

  炎炎夏日加之悶熱潮溼,人體多感覺粘滯不爽,往往也就容易貪涼,即使滿身大汗也毫不忌諱吹空調。殊不知如此寒熱激變,人體開洩的毛孔瞬間閉合,反而容易引起中暑。而且,中醫理論認為,毛孔驟然強制閉合相當於把外在的寒氣凝聚在面板表面,正是現在很多面板病高發以及受風面癱的一個原因。專家介紹,民間的刮痧療法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和治療作用。

  容易受風和感受暑熱之氣的部位是人體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區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於身體散熱。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的作用,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然後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個區域刮5到8下,不必強求出痧,同樣可以起到效果。背部刮痧能夠幫助預防中暑,也可以用於緩解中暑後的熱症。

  結語:雖然暑熱難耐,但中醫養生保健強調順其自然,因人而異。中醫認為“動汗可貴”,夏季不出汗則會憋出一身病。炎夏出汗恰是人體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如果刻意貪涼減少正常的排汗,反而會對人體造成很嚴重的危害。適當運動可以增進脾的運化功能,促進體內溼邪的排出,有利人體安度“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