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鸚鵡洲的由來傳說

  鸚鵡洲,地名,原在武漢市武昌城外江中,那麼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相傳三國年間,名士禰衡由劉表薦引給江夏太守黃祖。禰衡和黃祖的兒子黃射非常要好,常常在一起玩耍作樂,飲酒賦詩。

  那時候,長江中有一座江心洲,洲上一片荒蕪,雜草叢生,野兔出沒。有一天,黃射邀請禰衡到江心洲上去打獵飲灑。 江夏太守的兒子請客,又選在長江當中的沙洲上,去的人不少,有的人還帶著歌伎、美女打算痛痛快快玩個夠。那天,一位名叫碧姬的歌女斟了滿滿一盅酒棒到禰衡面前說:“久聞先生清高的美名,只恨沒有緣份見到你,今天有幸,希望先生滿飲此杯,別嫌我卑賤低微。”

  禰衡沒想到在酒場上遇到知己,很受感動,按過灑杯一飲而盡。

  正在笑鬧的時候,有人將一隻羽毛碧綠的紅嘴鸚鵡獻給黃射,黃射高興地又將鸚鵡奉給禰衡說:“這隻鸚鵡轉送給你,但是你要寫一首詠鸚鵡的文章,讓今天參加宴會的人欣賞欣賞。”碧姬一聽,馬上挽起袖子磨墨。禰衡是個有名的才子,才華過人,只因生在亂世,才智不得舒展,所以一直心存怨恨。今天他見了鸚鵡,不禁觸動心事,便借物抒懷,一揮而就寫了一篇《鸚鵡斌》。那賦的意思是說:鸚鵡是一隻神鳥,可是沒有人認識它,只把它當作籠中的玩物。禰衡寫完賦後,又把鸚鵡轉贈給了碧姬,以表達同病相憐的情意。後來,這篇《鸚鵡賦》被黃祖看見了,他怕禰衡以後得志對自己不利,就藉故把他殺害了。黃射把他埋葬在江心洲上。

  碧姬穿一身重孝,帶著禰衡轉贈給她的鸚鵡來到洲上,哭倒在禰衡墓前,表示願意隨他的靈魂一起飛去。她哭夠了,就一頭撞死在墓碑前。那隻鸚鵡徹夜哀鳴,第二天,人們發現鸚鵡也死在墓前了。江夏城裡的人們集資為碧姬修了一座墳墓,把鸚鵡也一同葬在洲上,從此,人們就叫江心洲為鸚鵡洲。後來,到了明成化年間,鸚鵡洲沉入江底。可是三百年後,漢陽南門外江邊又升出一個新沙洲,人們在沙洲上發現了碧姬的屍體,那隻鸚鵡已經變成了一塊綠色的翡翠石。這隻翡翠鸚鵡被地方官拿去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便將漢陽南門外的新沙洲,重新命名為鸚鵡洲。

  關於鸚鵡洲的神話傳說:

  關於這則美麗的神話故事,歷年有三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這位仙人是黃子安,第二種說法認為是費褘,第三種說法沒有仙人的名字,一一介紹如下:

  一、以為是仙人黃子安:依<南齊書州郡志>記載:「古代傳說,有仙人子安嘗乘黃鶴過此,故名。」指出黃鶴樓命名的由來,是因為曾有一位名子安的仙人,乘黃鶴經過此地,所以命名為黃鶴樓。

  二、以為是仙人費褘:依<圖經>的記載說:「昔費褘登仙,嘗駕黃鶴還憩於此,遂以名樓。」認為黃鶴樓命名的由來,是指費褘尸解為仙后,曾駕著黃鶴回來,並在這棟樓休息,所名為黃鶴樓。<太平寰宇記>則說:「蜀費文褘登仙,嘗駕黃鶴憩此。」此指出費褘是蜀人,而與前面的費褘多了一個「文」字,<三國志蜀傳>中有一位名叫費褘的人,字文偉,尸解為仙的費褘、費文褘,是不是就是這位蜀人費文偉,因不見其它記載,不得而知,但是因為都是神話傳說,年代久遠,記載會有一些出入。

  三、只說是一位仙人:這個傳說的記載比較詳細,出自<報應錄>。原文是:「辛氏昔沽酒為業,一先生來,魁偉襤褸,從容謂辛氏曰:許飲酒否?辛氏不敢辭,飲以巨杯。如此半歲,辛氏少無倦色,一日先生謂辛曰,多負酒債,無可酬汝,遂取小籃橘皮,畫鶴於壁,乃為黃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黃鶴蹁躚而舞,合律應節,故眾人費錢觀之。十年許,而辛氏累鉅萬,後先生飄然至,辛氏謝曰,願為先生供給如意,先生笑曰:吾豈為此,忽取笛吹數弄,須臾白雲自空下,畫鶴飛來,先生前遂跨鶴乘雲而去,於此辛氏建樓,名曰黃鶴。」

  這則神話的大意是說,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賣酒為業。有一天,這裡來了一位身才魁偉,但衣著襤褸,看起來很貧窮的客人,神色從容的問辛先生,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先生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經過半年,辛先生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裡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黃色的鶴在牆上,接著以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牆上的黃鶴也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其它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經過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謝說,我願意照您的意思供養您,客人笑著回答說:我那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一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白雲飛上天去了,辛先生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在此蓋了一棟樓,取名黃鶴樓。

  神話啟示:

  這三則神話,除了說明黃鶴樓命名的由來之外,還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為不嫌貧愛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幫助,成為鉅富。

  這首詩的作者崔顥,便是藉著這些美麗的神話與傳說,寫出他在暮靄蒼茫中,登上黃鶴樓,遙望鄉關,只見水天浩蕩,渺茫無際,更加添了悵惆迷離的感傷,想著曾經駕鶴來此休息的仙人,永遠不再回來,就算作者想放下人世的種種憂愁,隨著仙人歸去,也不可能了。面對一江氤氳煙嵐,抬頭仰望亙古常存的白雲,感嘆人生短暫無常,而鄉愁不可解,返鄉的日子遙不可知,仙境又不可求,想這一生無所依歸,百感齊湧,心中的愁緒,便像江上的煙波,濃得化不開。

  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競相傳唱及模擬,想與崔顥一較長短,有詩仙之稱的大詩人李白,有一次來到黃鶴上,也寫下一首《鸚鵡洲》詩想與崔顥比賽,傳說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便在黃鶴樓上題下一首打油詩:「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離開黃鶴樓,回去後愈想愈不甘心,又寫下一首<登金陵鳳凰臺>詩,這個有趣的傳說。